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用驯化的乳酸菌种进行发酵,制成营养丰富、酸甜适中的酸豆奶.研究大豆的处理方法、菌种的驯化方法、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得到酸豆奶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蔗糖加入量为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2.
以薏米、大豆、全脂奶粉、白糖为原料,研制发酵薏米酸豆奶.对薏米提取液、大豆除腥、菌种驯化工艺和影响薏米酸豆奶的风味、口感、稳定性的因素等进行研究.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m(大豆):m(薏米):m(全脂奶粉)=10:2.5:1.0(W;W),接种量4%、乳化稳定剂0.15%、白糖8%、发酵时间5 h.  相似文献   

3.
大豆胡萝卜浆复合发酵酸豆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胡萝卜为原料,应用自行分离驯化的泡菜乳酸菌作发酵剂,研究胡萝卜浆酸豆奶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豆乳与胡萝卜浆按2:1的比例混合,加入0.15%卡拉胶、7%蔗糖 2%乳糖,按5%接种量接种,在37℃下发酵14h。0-5℃后熟的产品风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奶饮料生产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为主要原材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口感和质量更优的发酵酸豆奶和发酵豆奶饮料。  相似文献   

5.
酸豆奶生产菌种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等量的牛奶和豆奶培养液中进行连续传代驯化和复壮,龠春逐步适应豆奶的发酵环境。再用驯化后的菌种制备酸豆奶,可使其菌数达到酸牛奶的水平,酸度比驯化前提高36%,风味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嗜酸乳杆菌引入一般的酸豆奶中,研究了最适接种量和最佳混合发酵温度,测定了引入菌种对棉子糖的利用率。结果表明:最适接种量为1.8%,最佳混合发酵温度为38℃~39℃;对于甜型酸豆奶和非甜型酸豆奶,棉子糖的利用率分别为22.1%和近于100%。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一株分离于自然发酵牦牛酸乳的植物乳杆菌YS1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研究对豆奶的pH值、总酸、总菌数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pH值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而总酸和总菌数低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浆。由此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理化特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是一种高品质的发酵大豆饮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植物基蛋白饮料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 酸豆奶必将进入新时代。酸豆奶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后所得的产品, 在植物基蛋白饮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良好的气味特征和口感特征对酸豆奶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而豆腥味、苦涩味等不良风味的存在限制了酸豆奶的发展。酸豆奶风味物质种类繁多, 挥发性风味物质、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酸豆奶的感官品质。本研究就酸豆奶的发酵菌种、不良风味物质的来源、风味物质的分类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从发酵菌种与酸豆奶中不良风味物质的角度出发, 为解决酸豆奶在工业生产中不良风味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豆为主要原料,将紫背天葵提取色素添加到豆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比混合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酸豆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紫背天葵色素对酸豆奶发酵pH、乳酸菌数、酸豆奶品质及保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水质量比为1∶10的豆奶中添加6%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6%蔗糖和2%葡萄糖,85℃杀菌30 min后冷却至43℃,接种3%乳酸菌发酵6 h,紫背天葵色素的添加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加速酸豆奶的发酵进程,缩短发酵时间,能改善产品的组织状态,提高产品的保藏性能。制得的酸豆奶色泽鲜红,组织细腻,凝固性好,滋味和气味优良,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发酵酸豆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玺 《粮油加工》2000,(4):28-29
研究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 ,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豆奶的新的技术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和工艺筛选 ,探讨了发酵酸豆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使制品的风味适口、质量稳定 ,解决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豆奶的新的技术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和工艺筛选,探讨了发酵酸豆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使制品的风味适口、质量稳定,解决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探讨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酸豆奶生产中的菌种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糖浓度及发酵温度、豆奶比(豆浆中固形物量S:奶粉量M)(S:M)、稳定剂的添加等因素对产品质地风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等实验确定酸豆奶的最佳加工参数为:总固形物含量11%,糖浓度5%,发酵温度为34℃,菌种配比为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乳脂链球菌=4:2:1:1,原料豆奶比(S:M)为2:3,稳定剂为明胶:黄原胶=2:1,所得酸豆奶产品在粘性、风味以及保水性方面优于市售同类酸奶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酸豆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菊花和大豆为原料进行了菊花酸豆奶的工艺优化和抗氧化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感官评分、p H值、黄酮质量浓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得出菊花酸豆奶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产品不仅具有菊花的清香和大豆的香味,而且增加了菊花黄酮等抗氧化成分,提高了酸豆奶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为原料,加2.5倍含0.3%NaHCO3的水30℃浸泡8 h,发芽3 d后经杀酶钝化、磨浆、杀菌等处理,制成氨基氮和VC含量丰富豆芽乳.豆芽乳中接种驯化的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豆芽水比为1:10制成的豆芽乳中,加入20%牛乳、8%蔗糖、0.3%豆奶复合稳定剂、接种量4%,39℃条件下发酵6 h,制成的酸豆奶风味独特,富有清香味,营养丰富,色泽近似酸牛奶,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性乳制品.  相似文献   

15.
芹菜大豆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芹菜和大豆为原料,在豆乳中加入芹菜汁.再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料组合。结果表明芹菜汁添加量为8%,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添加量为4%,白砂糖添加量为7%.稳定剂用量为0.30%,在43℃条件下发酵4~5h,可制得风味、口感俱佳的芹菜酸豆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豆、葛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明确白砂糖、葛根汁、菌种量和发酵时间对葛根酸豆奶的感官评分和乳酸含量的影响。按照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阶多项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据模型,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葛根酸豆奶配方,确定白砂糖添加量、葛根汁添加量和菌种的添加量,探索葛根酸豆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验证实验的感官评分为90.3分(n=3),与预测值89.62分接近,偏差为0.76%,得到葛根酸豆奶的最佳添加量,白砂糖的添加量为7.86%,葛根汁的添加量为18.0%,菌种添加量0.35%。此研究结果下的葛根酸豆奶的质构、持水性、乳酸菌、蛋白质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具有商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发酵豆奶的生产工艺和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是以大豆为原料,通过对大豆中的腥味去除和混合发酵菌剂等工艺的探讨,研制出口感和质量上乘、营养丰富的发酵性酸豆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发芽的大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豆浆,可以使大豆的维生素成分起改良作用,同时能将大豆豆腥味大量除去,可改良风味。在此基础上,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别活化后,并在不同比例的牛奶和豆乳培养基中进行菌种驯化,最终使菌种适应豆乳的发酵环境,从而制成营养丰富酸甜适中的凝固型酸豆奶。  相似文献   

19.
酸豆乳发酵菌种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化菌种有助于乳酸菌更好适应豆乳的环境,增强乳酸菌活力,从而提高酸豆乳产品质量。采用逐步提高豆浆在牛乳比例、传代驯化以及添加大豆肽酶解液驯化的方法对酸豆乳发酵菌种乳酸菌进行驯化,并以酸度值、驯化乳pH、美兰还原褪色时间以及发酵乳粘度为指标,研究经驯化后乳酸菌在酸豆乳中的活力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三种驯化方法对乳酸菌在酸豆乳中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且添加大豆肽酶解液的驯化方法效果最佳,驯化后酸度可以达到70°T,美兰褪色时间也由驯化前的不少于200min缩短到40min。  相似文献   

20.
无腥大豆加工酸豆奶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试验利用无腥味大豆为主要原料生产酸豆奶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无腥大豆加工酸豆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大豆与水之比为 1∶10 ,乳酸菌数为 16× 10 4 个 /mL ,添加葡萄糖 5 %、蔗糖 4 %、牛奶 30 %和稳定剂 0 .2 % ,在 4 0℃发酵 5h ,可制得色泽洁白 ,组织细腻 ,香味浓郁 ,口感好 ,无豆腥味 ,营养价值高的酸豆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