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地区10所大学体育、文科、理科1250(男662,女588)名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体育类大学生生命质量高于文科、理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体育锻炼因素不同有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对生命质量专业类别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如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和行为意向对其产生的影响大.提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索体育锻炼、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老年人生命质量量表(WHOQOL-OL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武汉市318名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体育锻炼、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彼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命质量关系上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为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保障;树立正确心态,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大力宣传体育活动,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完善创新老龄体育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加强适老环境建设,提升老年人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调查农村干部的健康状况及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认知、态度、信念、行为,了解农村干部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被试农村干部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不高,生命质量男性高于女性;被试农村干部生命质量水平与个人的认知、态度、信念、行为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切实推进农村体育健身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全民健身指导等工作,尽快构建农村干部健康水平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景贤  于春艳 《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从2006年3月到6月通过对浙江省6所高校954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投入和生命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在性别上差异非常显著,男生要好于女生;大学生总体的生命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社会关系领域最佳,环境领域最差;大学生的体育人口比例较低;体育经济投入水平一般,体育情感投入、体育精力投入水平偏低;大学生体育人口在体育锻炼态度和生命质量的得分上普遍高于非体育人口;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与生命质量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相关,大学生的体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精力投入(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感)与大学生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但其中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与心理领域相关不显著;情感投入(行为意向)与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及分析发现,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江西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亲和力较高及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关系上的认识较深.使其体育锻炼的参与及其体质健康锻炼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州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师范大学的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及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且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比男生更严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且这种有益影响是通过日间功能障碍、自觉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3个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玫 《体育科技》2007,28(1):67-70
通过制定出符合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瑜伽、形体、健美操、爬山等四个运动处方,并指导女大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为期16周,每周4次的隔天练习,分析这四个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不同影响,探讨科学的简易可行的锻炼方法和内容,为提高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增强锻炼功能的实效性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休闲体育活动问卷和WHO生活质量简表对芜湖高校园区的4所大学院校的498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频率存在差异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休闲体育因素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差异。方法:采用《锻炼感觉量表》测试重庆高校309名大学生。结果:样本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在运动选项和锻炼时间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且不同运动选项和锻炼时间大学生的锻炼感觉差异显著。结论:有必要在课余体育锻炼指导中关注参与者的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14所高校"非体育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活动形式、锻炼方式以及影响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学生课余锻炼的宣传工作、增加相关经费投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建议,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走、跑结合提高女大学生耐力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走、跑结合的锻炼方法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由于走、跑练习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强度适中.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高职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职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新观点、新思路,为更好开展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和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程昕 《体育与科学》2000,21(1):56-58,61
本文通过调查,对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大学生对目前的体育生活环境整体上较为满意,同时对体育的总体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大多数同学已逐渐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高校体育中的早操制度、考核办法、场馆建设等方面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8.
调查显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形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身体机能指标低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爆发力和力量素质呈上升趋势;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锻炼项目及时间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心境状态影响的差异。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中以简式poms量表(汉化版)作为测评工具的28篇文献数据进行元分析。结果:体育锻炼组内效应值d=0.60,组间效应值d=-0.73;不同运动方式的组间差异分析P=0.06;运动持续时间的组间差异分析P<0.01。结论:(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2)不同运动方式中,球类运动对心境状态的改善最佳;(3)运动持续时间上,8~16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