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角质颚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态学的重要材料.基于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268尾北方拟黵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 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长(UR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和下喙长(LRL)可作为研究其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因子.协方差分析表明: 各特征因子与胴长和体重的生长关系在性别间均不存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分析显示: UHL、LH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最适于用幂函数表示,UCL、URL、LC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最适于用对数函数表示,而LR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则最适于用线性函数表示;各特征参数与体重生长的关系,除LHL最适于用幂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于用对数函数表示.外形特征因子生长模型的确定,为北方拟黵乌贼的资源评估等研究打下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009条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征开展了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角质颚外形变化特征指标。协方差分析表明,除UCL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ML)的关系以及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BW)的关系在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方程拟合和赤池信息准则(AIC),雌雄个体的LCL、UCL与胴长的关系均最适合用线性函数拟合;雌性个体的UHL、L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而ULWL和LLWL与胴长的关系则最适合用线性函数拟合;雄性个体的UL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UHL、LLWL和LWL与胴长的关系则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雌性个体所有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雄性个体除ULWL与体重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外,其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拟合。特征参数及其与胴长和体重生长方程的确定,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分析了其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胴长组201~250 mm以及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的各特征参数增幅达到峰值。除上翼长与上脊突长比值(UWL/UCL)和下头盖长与下脊突长比值(LHL/LCL)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外,其余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均无性别间显著差异,各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在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间也无显著差异,比值保持稳定,表明角质颚各区域生长保持一致。研究表明,201~250 mm可能是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在胴长上的生长拐点,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对应角质颚外部形态在性腺成熟度上的生长拐点。  相似文献   

4.
北太平洋两个柔鱼群体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李建华  刘必林 《生态学报》2014,34(19):5405-5415
根据2011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50°E—176°W)采集的渔获物样本,对柔鱼两个群体各项角质颚外部形态和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质颚参数值雌性均大于雄性,冬春生群体雌雄参数值间差异要大于秋生群体;角质颚各项参数值中,上头盖长(Upper Hood length,UHL)、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下脊突长(Lower crest length,LCL)、下翼长(Lower Wing length,LWL)与胴长、体重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认为,秋生群体雌、雄个体角质颚第一主成分因子均为UCL/ML,第二主成分因子均为UWL/ML,冬春生群体雌、雄个体角质颚第一主成分因子分别ULWL/ML和LLWL/ML,第二主成分分别与URW/ML和LRL/ML,这些这成分因子代表了角质颚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生长特征。两个群体的雌性个体角质颚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雄性个体间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ANOVA)表明,2个群体不同胴长组间的角质颚形态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LSD法分析认为,除了秋生群体雌性个体上头盖长、上喙长、下头盖长、下喙宽在胴长组250 mm和250—300 mm间不存在差异外,其他组之间均有着显著差异(P0.01)。同一群体不同性腺成熟度等级间的柔鱼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性成熟度为Ⅰ期和Ⅱ期时2个群体角质颚各项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性成熟度Ⅲ期时则不存在差异(P0.05)。研究认为,不同群体的柔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均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中。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261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ister shevtsovi)样本,对其耳石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翼区长(WL)、吻侧区长(RL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舍氏贝乌贼耳石外形变化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舍氏贝乌贼耳石的表征参数与胴长及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分析表明:TSL和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线性生长方程表示,RL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生长方程表示,MW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则最适合用对数生长方程表示;TSL和MW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线性生长方程表示,WL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生长方程表示,而RLL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则最适合用对数生长方程表示。舍氏贝乌贼耳石绝对尺寸随着胴长增加而逐渐增大,但耳石各外部形态参数的相对尺寸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角质颚是头足类主要的摄食器官,蕴含着大量渔业生态学信息。根据2019年3至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 009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分析了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形态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3至5月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的33.87%,色素沉积等级总体上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鸢乌贼角质颚的色素沉积与胴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 < 0.05),总体而言雌性个体的沉积速度快于雄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均呈正相关,并且都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开展了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研究,确立了鸢乌贼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形态参数的关系,并拟合了相关生长方程,为进一步研究鸢乌贼的渔业生态学及合理开发该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胴长、体质量、净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鸢乌贼的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速度快于雄性;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净重均呈正相关,并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雄性个体角质颚下颚除翼长外,其余各部色素沉积的速度均快于上颚各部;雌性个体上颚各部色素沉积速度均快于下颚。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对该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胴长、体质量、净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鸢乌贼的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速度快于雄性;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净重均呈正相关,并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雄性个体角质颚下颚除翼长外,其余各部色素沉积的速度均快于上颚各部;雌性个体上颚各部色素沉积速度均快于下颚。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对该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壳可完整记录头足类的生活信息,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良好载体。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261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ter shevtsovi)样本,研究了其内壳长、叶轴长与个体生长的关系,尾锥宽、翼部最大宽度与性腺成熟度的关系以及叶轴、翼部和尾锥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舍氏贝乌贼内壳长和叶轴长均与胴长具有线性关系(R^(2)>0.76),与体重具有幂函数关系(R^(2)>0.77);尾锥宽和翼部最大宽度均在性腺成熟度达到Ⅲ期后增长明显。舍氏贝乌贼内壳叶轴和翼部生长速率基本相同,且远大于尾锥的生长速率。研究表明,舍氏贝乌贼内壳可用于分析个体生长,尤其在其胴体遭到损伤时更为重要,内壳宽度生长主要在个体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间耳石和角质颚的形态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李建华  刘必林 《生态学报》2012,32(19):5986-5997
头足类硬组织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品,提取出625对耳石和787对角质颚,测量耳石10个形态数据和角质颚12个形态数据,通过除以胴长(Mantle Length,ML)校正后,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建立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BNS群体耳石和角质颚外形参数雌性大于雄性,而SPS群体则为雄性大于雌性。均数差异性检验认为,同一群体不同性别的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Length,TSL)、最大宽度(Maximum Width,MW)、侧区长(Lateral Dome Length,LDL)、翼区长(Wing Length,WL)、翼区宽(WingWidth,WW)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性别不同群体的MW、背侧区长(Dorsal Lateral Length,DLL)、吻侧区长(RostrumLateral Length,RLL)和WW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群体不同性别间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pper Hood length,UHL)、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上喙长(Upper Rostrum length,URL)、上喙宽(Upper rostrum width,URW)、上侧壁长(UpperLateral wall length,ULWL)、下喙长(Lower Rostrum length,LRL)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一性别不同群体角质颚的下头盖长(Lower Hood length,LHL)、下脊突长(Lower crest length,LCL)、LRL、下喙宽(Lower Rostrum width,LRW)、下侧壁长(LowerLateral wall length,LLWL)、下翼长(Lower Wing length,LWL)存在显著差异(P<0.01)。耳石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雌雄的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TSL/ML、DLL/ML、RW/ML和MW/ML,SPS群体主要集中于TSL/ML、RW/ML、WW/ML和DDL/ML;角质颚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和LRW/ML,SPS群体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URL/ML、LWL/ML和LRL/ML。利用角质颚和耳石对两群体样本分性别建立了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均高于60%,所划分群体在部分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今后应加强样本采集个体大小和时间跨度,以更好的分析其群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菊  谭敦炎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87-2591
对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长花柱植株的分枝数、每株花数及结实率均高于短花柱植株;在S1和S2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结籽率和种子千粒重均高于短花柱植株;S3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和结籽率高于短花柱植株,而种子千粒重却低于短花柱植株。统计分析显示,软紫草2种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各样地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同一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不同样地间多表现出差异显著,说明软紫草的结实特性受花型和生境的双重影响,且生境比花型对其结实特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13.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37个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计算相对发芽指数,并分析这些品种穗部籽粒性状、品质指标、吸胀萌发后0~72 h α-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与穗发芽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的平均发芽指数最低,抗穗发芽品种最多,其次是长江上游麦区,黄淮麦区抗穗发芽品种相对较少。红粒品种小麦的相对发芽指数低于白粒品种,相对发芽指数与籽粒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型、穗色、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相对发芽指数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出粉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延展性、最大阻力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随吸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萌发24~72 h的相对发芽指数与α-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发芽中抗以上品种萌发48 h后α-淀粉酶活性聚类分析结果与穗发芽鉴定结果一致。萌发后各时段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与相对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獐毛是江苏沿海滩涂分布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盐渍土指示植物,具有很强的抗盐、抗旱能力。獐毛也是极具潜力的、可贵的抗性基因库的重要物种。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镉胁迫对烟草叶激素水平、光合特性、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坤  吴中红  邰付菊  韩莹  谢宝恩  袁祖丽 《生态学报》2011,31(16):4517-4524
采用不同浓度镉胁迫(0mg/L、5mg/L、25mg/L、50mg/L)的水培试验,分别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紫外分光光度计、酶联免疫法、光合作用仪、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了镉胁迫3d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内镉含量、IAAO活性、激素(IAA、ABA、GA3、Z)水平、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烟草叶内镉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IAAO活性在镉为5mg/L时下降,然后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IAA含量在镉为5mg/L时上升,但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ABA含量随着镉浓度上升而增加;GA3含量在5mg/L时上升,然后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Z含量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少;光合参数(Pn、Gs、Ci、Tr)及荧光参数( Fv/ Fo、Fv/Fm、ФPSⅡ、qP)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水葫芦苗(Halerpestes cymbalaris)的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定位站研究了高寒湿地植物水葫芦苗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水葫芦苗最多,占35.29%,匍匐茎有4条的水葫芦苗只占8.82%。同一水葫芦苗无性系中,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问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一级最高,末级较低;第1条匍匐茎的间隔子较长。随水葫芦苗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用于无性繁殖的分株干重比例逐渐增加,用于有性繁殖的花的干重比例下降。水葫芦苗无性系这种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是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所处高寒湿地生境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以39份六出花品种为试材,对51个候选性状进行观测,比对不同测量方式对花相关数量性状的影响,并同时研究了同品种中外花被片与侧外花被片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序:花序梗长度"和"花:花梗长度"不满足DUS测试性状要求,最后筛选出43个性状作为DUS测试性状。12个数量性状可分别划分为3~7级;不同观测方式对花相关数量性状具有影响,推荐DUS测试时采用随机观测方式;不同批次的同一品种观测结果部分性状上存在差异;多数品种的中外花被片长度与侧外花被片长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将"花:主色"作为分组性状。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乳酸菌的定义、特征、营养和保健功能,较为详细、全面的介绍了乳酸菌在乳制品加工、果蔬发酵、酿造工业及肉制品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9.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 ex Born. et Flah)是我国水华蓝藻的重要种类, 由其产生的束丝藻水华已经引起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三种束丝藻种类,然而, 国内外对它们的生理学研究却相对较少。基此, 文章对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的形态特性、色素含量、生长及光合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揭示了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可作为三种束丝藻分类的一个参数; 同时, 种间的差异性也体现在三种束丝藻的生理特性上, 相比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 柔细束丝藻的藻蓝素含量较高, 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光合作用(Pm)、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显著偏低。此外, 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生理特性基本一致, 表明了形态不同的三种束丝藻在生理上可被分为两种类型, 暗示了依沙束丝藻可能具有像水华束丝藻一样形成水华的生理潜能且由于它的产毒性所以应该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20.
无尾两栖动物的鸣声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了解其鸣声特征信息,是利用生物声学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及物种监测的前提。本文汇总、整理了2012–2020年间利用高保真录音设备在野外记录的43种(隶属于7科26属)无尾两栖动物的鸣声数据,以及相应的鸣声采集信息。对音频文件进行降噪处理后,提供了由61个鸣声的波形图及语图组成的鸣声特征数据集。本数据集展示了鸣声的多种时域和频域信息,如单音节或多音节、音节数、音节时长、音节间隔、鸣声时长、主频、基频、谐波等,为我国无尾两栖类的声学研究、物种多样性调查及鸣声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