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临床发生的急性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01885例次输液治疗中的52例次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属药物因素27例(52%),属操作因素11例(21%),属病人因素11例(21%),属输液器具因素3例(6%)。结论 把好药品和操作关,改善操作环境,严格操作规程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浅谈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昱 《黑龙江医学》2010,34(4):276-277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发生输液反应并救治成功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属操作因素9例(50%),药物因素5例(27.8%),输液器具因素2例(11.1%),病人因素2例(11.1%)。经及时正确的救治,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减少液体储存时间,对治疗室进行规范消毒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王利文 《吉林医学》2011,(35):7614-7615
目的:总结输液反应病例,分析发生原因,探讨护理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发生输液反应并救治成功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原因中,属于操作因素6例(37.5%),药物因素6例(37.5%),输液器具因素2例(12.5%),患者因素2例(12.5%)。16例患者经及时正确救治,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注射技术、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管理药品和输液器具,减少液体储存时间,对治疗室进行规范消毒也是有效防治输液反应发生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输液反应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在输液过程一旦发生输液反应 ,可导致病情恶化 .为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对5 8例输液反应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索原因 ,制定对策 .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我科 1994/ 1998住院 HFRS患者 186(男 12 7,女 5 9)例 ,年龄平均 45 (12~ 72 )岁 ;累计输液 1932例次 ,发生输液反应 5 8例次 ,占输液总次数的 3.0 % .2 诱发因素分析2 .1 病期 在 HFRS临床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中 ,输液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7.6 % (16例次 )、6 0 .3% (35例次 )、5 .2 % (3例次 )、5 .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及如何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各科室发生的89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报道,综合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并对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属药物因素37例(41.6%),属操作因素35例(39.3%),属输液器具因素9例(10.1%),属患者因素8例(9.0%),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药品质量、输液时的环境因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热原量累加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把药品及输液器的质量关,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和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发生的31例输液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有药源性、操作不当、患者因素及气候等原因.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医生要合理用药,护士要严格操作规程,严把操作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护理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输液反应病例5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粜: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季节、患者、输液器具及操作等因索.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不良反应是指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习称“输液反应”。本文结合临床常见的输液发热反应就其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选取我院输液厅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病人 78例 ,男 3 8例、女 40例 ;年龄最大者 64岁 ,最小 4岁。2 方法 从药物因素、输液器材、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见表 1。表 1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原 因例数占总例次比例 (% )输液长霉 33.8澄明度不合格 12 15 .4中草药制剂 2 2 2 8.2用药量过大 5 6 .4稀释剂选择不当 6 7.7…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本院门诊注射室输液发热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85例输液发热反应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结果:输液发热反应主要原因有药物因素(235%)、输液器材因素(17.6%)、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输液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等方面。结论:只有严格的科学管理,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操作流程,精湛的护理技能,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才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相继发生的两起聚集性输液反应原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18日~28日,2009年12月13日~16日分别发生在普外一科和消化科的两起共计21例43例次输液反应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相关样本。结果:肝病患者17例(80.95%);所用药物为维生素类、中药制剂、KCl、氨基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00-13∶30;治疗室环境卫生学监测71份,合格48份,合格率67.61%;开启暴露的橡胶瓶塞表面77份,阳性21份,阳性率27.27%;剩余药液18瓶,阳性2份;血培养10份,阳性2份;送检未拆封相同批次药液、输液器、注射器共26份,进行热原检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考虑两起输液反应为治疗室环境不洁,护士配药操作不规范、药液配置太早,放置时间较长所致药液污染、分解或聚合产生杂质而引起的输液反应,易感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所以治疗室的清洁与消毒,护士配药过程的细节管理与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外源性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