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挖孔扩底桩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工程中人工挖孔扩底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情况,揭示了其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桩的承载力不仅与桩端尺寸有关,而且还与桩端土的状态有关,土质越软,极限承载力越小。因此,在较软弱的地基上,不宜采用扩大桩端尺寸的办法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比研究静压闭口阶梯型变截面与等截面管桩的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在室内基坑中分别对3根变截面管桩和2根等截面管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桩身体积相同时,变截面管桩较等截面管桩在提高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减小桩顶沉降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荷载-沉降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可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根据拟合函数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压浆扩底灌注桩桩底压浆的作用。给出了该桩型的应用范围、具体的施工方法和主要的技术控制指标。通过某部队营房改造工程的应用、试桩检测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该桩型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工程中人工挖孔扩底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情况,揭示了其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桩的承载力不仅与桩端尺寸有关,而且还与桩端土的状态有关,土质越软,极限承载力越小。因此,在较软弱的地基上,不宜采用扩大桩端尺寸的办法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具体工程进一步论证了夯扩桩是一种技术性能可靠、工艺科学、无泥浆污染、施工进度快、工程造价低、经济效益可观的新桩型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土塞效应会对管桩的贯入阻力和承载力特性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开口管桩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开展粉质黏土和砂土的开口管桩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开口管桩的压桩过程,分析不同因素对管桩土塞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性质对模型桩内的土塞效应有重要影响,相同加载条件下模型桩内砂土的土塞高度均大于黏土的土塞高度;管桩土塞最大高度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模型桩的取芯高度与模型管的压入速率关系密切,随着压桩速率的增大,土塞高度也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变截面管桩水平承载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基坑中对1根等截面管桩和2根变截面管桩进行单桩水平静载荷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两类管桩单桩水平承载性能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等截面模型管桩与变径比为0.57与0.71的变截面模型管桩的单桩水平的临界荷载依次为1.2,1.6,1.2 kN;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依次为95,147,115 kN/m3。变径比为0.57与0.71的变截面管桩的单位水平承载能力比等截面管桩分别提高了55.1%和21.6%;变截面管桩变径比越小,单位水平承载能力越大;材料的利用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8.
人工挖孔大地径扩底桩具有承载能力高,结构传力简明,地质条件合适时沉降小等优点。使用该类桩时,需解决两个问题,即桩,柱及连系梁共同工作的内力分析;基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的确定。从桩、柱及连系梁共同工作的内力分析出发,认为桩帽设计是基桩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介绍了人工挖孔大直径扩底桩的设计思路。文中给出一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直径底灌注桩的受力特点,根据有关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对人工挖孔桩承载的计算,桩身计算,桩的检测进行了论述,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扩底后注浆灌注桩的现场应用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指标,指出扩底后注浆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扩底效果可靠、工艺简便、适应性强、造价低等特点,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The load transfer analyt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bearing mechanism of piles with vertical loa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hardening rules of soil or rock around the pile shaft, such as work-softening, ideal elasto-plastic and work-hardening, a universal tri-linear load transfer model is sugges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de and tip resistance by various types of soil (rock)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sedi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Based on the model, a formula is deriv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and load on the pile top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taking into account such factors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um, the side resistance along the shaft, and tip resistance under the pile tip. A close agreement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ith the measured data from a field test pile lends confidence to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桩基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工程8根基桩的载荷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实现了对基桩Q-S曲线的拟合,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预测值,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进行预测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应用MATLAB语言程序进行分析,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较高,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主研发的大型桩基模型试验加载系统,采用砂雨法施工,对4种不同组合形式的高喷插芯组合桩(JPP桩)进行了抗拔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JPP桩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抗拔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下组合抗拔承载能力最高,其承载能力是分段组合II的1.1倍,是分段组合I的1.3倍,是上组合的1.4倍。2)极限荷载下,组合段所提供的总侧摩阻力中,下组合最高。3)在桩体上拔过程中,桩身轴力沿桩身向下依次递减;随着荷载的增加,桩身上部侧摩阻力首先达到极限值并趋于稳定,然后桩身中下部侧摩阻力逐渐发挥。4)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桩土相对位移较小时便达到较大值,桩身上部的侧摩阻力在达到较大值后趋于稳定,桩身中下部不同位置处的侧摩阻力在达到较大值仍有不同程度递增的趋势,总体上呈现出双曲线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珊瑚砂桩复合地基是利用MICP技术固化珊瑚砂成桩与珊瑚砂组成复合地基,具有就地取材、对原状砂土扰动小及对岛礁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岛礁工程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地基相对密实度(50%、65%、72%)、面积置换率(8%、14%、20%)、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和水位升降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燥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复合地基的桩身轴力和桩土应力比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增大而减小,随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提高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可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饱和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干燥状态的49%~66%;饱和状态相对于干燥状态桩身最大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减小,桩土应力比增大。两次水位升降对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钙质砂地基中桩基的水平承载特性,分析桩长对桩顶位移、桩顶转角、桩身弯矩以及桩侧土体压力分布的影响,并与福建标准砂地基中的模型桩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桩长对水平承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增加桩长能明显提高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桩身变形逐渐由刚性转动转变为弯曲变形;弯矩沿桩身的分布范围由全段分布转变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路堤荷载下现浇筒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减少路基沉降,进行了现浇筒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通过对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复合地基顶部桩土平均应力随填土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路基中心和桩顶沉降随填土时间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孔隙水压力随时间消散曲线和侧向位移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间土平均应力随填土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桩顶平均应力持续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沉降主要发生在小于4 m深度范围内.地基侧向位移沿深度变化较小,筒桩及土工格栅的联合加固效应明显,侧向位移有回缩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低承台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低承台复合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台底压力作用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效应,以及不同几何心尺寸的桩与承台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对18个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分析了钢管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等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腰鼓型破坏、局部鼓曲(或拉裂)型破坏和弯曲型破坏;钢管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均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但增加钢管厚度更有利于承载力的提高;含钢率α越大,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强;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型钢管桩托换支撑既有建筑,下方开挖土方施工地下室是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有效方法。但随着钢管四周土方的开挖,钢管稳定性会降低。文章对位于济南商埠区的济南某医院地下增层工程进行了设计,并对钢管稳定性的保证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向下开挖一定深度需在钢管间设置拉结支撑杆件,钢管两侧挖土的高差应控制在1.5 m之内,以减少钢管承担的土压力;钢管桩插入钻孔后,需要在孔壁与钢管间高压注浆,形成对钢管的约束和嵌固;钢管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根据桩顶的约束情况、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桩的入土长度、桩侧和桩底的土质等条件综合确定;钢管受压稳定性系数为0.814,压应力为46.4 N/mm2,远小于强度设计值215 N/mm2。  相似文献   

20.
某五层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因水浸泡湿陷导致地基土过量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结构墙体严重开裂,成为危房.经过方案优选,采用静压桩加固此危房,实施后效果良好本文通过该工程实例,阐述静压桩托换加固原理和设计、施工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