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锚杆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跨度32.60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地下厂房,锚喷支护是主厂房顶拱支护的主要措施,系统锚杆中有张拉锚杆和砂浆锚杆两种类型,砂浆锚杆又有“先注浆后插杆”和“先插杆后注浆”两种施工方法。系统锚杆完成后,通过无损检测对锚杆的施工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满足国家规范和三峡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地下厂房,其吊车梁采用岩锚梁结构。岩锚梁是地下厂房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岩锚梁要求为无裂缝。文章主要介绍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岩锚梁混凝土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电站混凝土施工主要分洞室衬砌混凝土施工和主厂房混凝土施工.如何保证隧洞形体和混凝土外观以及顶拱混凝土浇筑密实是洞室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保证主厂房施工过程中钢衬尾水肘管平段和蜗壳底部阴角部位混凝土的密实,以及在浇筑结束后如何保证钢衬底部回填灌浆的密实,并减少或避免对钢衬的破坏,是地下主厂房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左岸地下电站洞室衬砌施工过程中,采用钢模台车浇筑标准段,非标准段(扭面)采用木模板,并在其表面涂刷一种新型防水涂料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形体和外观质量.在进行衬砌顶拱浇筑过程中,采用大陷度自密实混凝土,克服了一般泵送混凝土进行顶拱浇筑时经常堵管和不易浇筑密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忠友 《人民长江》2007,38(3):12-13
三峡电源工程主厂房为地下厂房,厂房顶拱为圆弧状,采用挂网喷护施工极为不便,很难适应顶拱的曲线变化挂网,而采用一般的素喷混凝土又很难满足电站重点部位厂房的结构要求.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既方便、节省支护时间,以能满足厂房岩体的稳定要求.通过介绍三峡电源电站工程主厂房中采用的喷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法,了解其质量控制措施、功能及特性.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一些经验和方法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及延伸,可供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布置在长江三峡西陵峡的三斗坪,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这里地势开阔,有条件布置拦河大坝、电站、船闸、升船机等水工建筑物,使三峡工程大部分主体建筑都能布置在地表。相对于西部一些水电站因多位于狭窄的河谷地带。因而地下工程量大,三峡工程的地下工程并不多。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地下工程有两个,一个是左岸双线五级船闸的地下输水系统,一个是三峡右岸地下电站。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地下输水系统随着船闸通航,已永久地沉八水下,成为今天人们不可探知的密秘。但在右岸,我们有条件目睹曾经作为最主要的参与者、出色开挖了三峡船闸地下输水系统的水电十四局人施工的三峡地下电站主厂房。三峡地下电站因其跨度为国内地下厂房第一而成为三峡工程的又一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地下电站主厂房集水井混凝土施工条件差,交通、排水困难,混凝土浇筑强度大,本文详细介绍集水井段66.97m高程以下混凝土浇筑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地下厂房在地质条件较差、地应力较大的情况下,顶拱层开挖采用“先导洞,后扩挖”、分区开挖施工方法,实现了从施工支洞施工到主厂房施工的良好衔接;顶拱层采用“周边光面爆破”施工方法,实现了厂房顶拱良好成型。厂房顶拱层支护采用“支护紧跟开挖”、“一掘一支”的施工方法,使用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在短时间内受力,使厂房顶拱表层岩石受到约束,实现了厂房顶拱围岩安全、稳定。主厂房顶拱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使主厂房顶拱层施工提前完成,为锦屏二级水电站如期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力发电》2010,(4):62-62
5月29日,由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组织的以工程院院士汪旭光为主任、教授级高工张正宇为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地下电站主厂房爆破施工技术及爆破环境影响控制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该技术课题在大断面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中,首次采用顶拱尾线定位导向技术、边墙导向管定位技术,使用改进的轻型潜孔钻机进行边墙深孔爆破预裂,对厂房直立边墙采用“施工分层、  相似文献   

9.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共装机6台,单机容量700MW,总装机容量4200MW,主要由引水系统、主厂房、尾水系统、排沙洞、500kV升压站等组成,为一大型地下工程。其中引水系统开挖直径15.5m,尾水系统最大开挖高度28m,施工难度大,质量标准要求高。本文主要从地下电站引水、尾水系统开挖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对穿锚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家坝水电站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其右岸地下厂房为目前世界第一跨度。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永久加固,在主厂房顶拱采用了对穿预应力锚索,总结介绍了该项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开挖施工中,通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现场试验研究,对t4凝灰岩夹层出露的Ⅳ类围岩地段,采用树脂锚杆及湿喷钢纤维加钢筋肋拱混凝土支护方案,取代了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解决了地下厂房关键性技术问题。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施工工艺。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安全可靠,保证了地下厂房顶层开挖支护的施工安全和工程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洞室开挖期间安全风险大,需要监测围岩稳定情况。通过分析左岸地下厂房第Ⅰ至第 Ⅳ 层开挖安全监测资料,揭示围岩变形规律、特性和原因,并给出了为稳定围岩采取的工程措施。成果表明:洞室施工期围岩变形是地质条件、地应力和开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错动带、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洞段的顶拱围岩变形总量和变形深度均相对较大,一般洞段下游拱脚围岩变形相对大;顶拱中心和上游拱脚围岩变形大部分在深度6.5 m以内,下游拱脚部分桩号深度超过11 m的区域有一定变形,上下游岩台围岩变形深度大于顶拱;支护锚杆应力、锚索荷载在厂房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与围岩变形一致;一般洞段顶拱的锚杆和锚索受力仍有较好的余度,岩台层采取的针对性处理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开挖成型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开挖期间围岩稳定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吉明  夏渝莉  谷兆祺 《水力发电》2005,31(12):47-49,58
随着岩石开挖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电站采用地下厂房。顺此,对地下厂房进行优化设计很良具有实际意义。结合木座电站地下厂房的设计,以减小地下厂房尺寸为主要目的,采取了一系列对厂房进行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并将原设计和优化设计进行了对比说明。此外,还针对厂房顶部的锚索、洞室周围的排水和岩壁吊车梁三方面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所处围岩较差,工程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厂区断层发育密度大,施工安全问题极为突出。溧阳地下厂房采用顶拱开挖与支护的施工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能保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拱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15.
胡玉成 《水力发电》1996,(9):15-18,26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跨度大,埋藏深,其轴线选择与支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厂区地应力制约。本区虽属中低地应力区,但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应力有其自身特点,其组成及分布规律特别是对工程的影响值得研究和探讨。根据现有成果分析,厂区岩体初始应力中,构造应力与岩体自重应力并存,以最大主(压)应力为10MPa左右进行水工设计稳定分析计算是基本适宜的;但对于厂房顶拱及拱座部位,应适当提高这一取值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型地下厂房洞周围岩的力学性态,以金沙江某地下厂房洞室群为工程背景,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研究不同开挖方式对洞室群洞周围岩卸荷力学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开挖方案对洞周围岩卸荷影响程度均较小;洞室群开挖后,主厂房、尾调室顶拱围岩卸荷程度远小于边墙;受相邻洞室开挖的影响,主变洞顶拱卸荷程度较大,但深度较浅;由于尾调室顶拱围岩力学参数优于主厂房顶拱,其卸荷程度略小于主厂房顶拱;尾调室高边墙卸荷程度大于主厂房边墙。该研究成果对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装机4台,单机容量250MW。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副厂房、主变及开关室、母线洞等组成。厂房系统开挖后,监测到围岩位移迅速增大,空间位移表现明显,围岩位移和应力一般在支护后变化逐渐趋缓;围岩位移和锚杆应力曲线呈台阶式分布,从围岩位移变化、锚杆和锚索应力变化来看,厂房与主变室的交叉洞口处,变形较大,厂房上游拱座处受力较为复杂,变形也较大。说明开挖对围岩的位移影响很大,施工中支护必须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18.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支护设计方案经有关专家咨询后取消了大部分钢筋混凝土衬砌,本文从工程处理角度对主要受软弱夹层影响的地下厂房顶拱支护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引出“内支护”和“外支护”的概念,以及探讨二者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蚀变岩体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池抽水蓄能电站蚀变岩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查明了蚀变岩蚀变类型、成因及力学性质,同时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地下厂房分步开挖三维动态计算模型,对不同计算方案下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蚀变作用的增强,岩体力学性质显著变差,主厂房顶拱、上下游边墙位移和应力,以及塑性区范围均不断增大,洞室安全性降低,洞室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层状岩体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稳定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岩层产状对层状岩体地下厂房围岩松弛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层倾角小于30°时,厂房开挖后围岩最大变形发生在顶拱和底板部位,当岩层倾角大于60°时,最大变形发生在边墙部位;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加,厂房开挖后围岩的最大变形量和松弛区的深度表现出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岩层倾角到达60°~70°时,其达到了峰值;随着厂房纵轴线与岩层走向的夹角的增大,围岩的最大变形量和松弛区的深度表现为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当厂房纵轴线与岩层走向的夹角超过一定角度后,其基本上无明显的减小趋势。对于陡倾角层状岩体,地下厂房设计时,建议洞室纵轴线与岩层走向的夹角不宜小于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