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洪  潘善庆  陈子渊 《中国药师》2009,12(4):449-450
目的:以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为肝毒剂,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丰。结果:剂量为100mg·kg^-1的对乙酰氨基酚、浓度为0.05%~1.0%四氯化碳及剂量600,800mg·kg^-1的氨基半乳糖造模后均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ALT水平。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造模可用于保肝药的筛选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安络化纤丸对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试验证明,安络化纤丸对四氯化碳(CCl_4)、D-胺基半乳糖(D-Gal)引起的小鼠和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清转氨酶,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对CCl_4诱发的实验性肝硬化(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能够降低血清转氨酶,升高总蛋白、白蛋白及A/G比值,降低血清唾液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对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形成乃至肝硬化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前,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四氯化碳(CC14)是一种常见的肝毒性化合物,可诱导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生。CC14诱导的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保肝药物的筛选,且药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对该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C14诱导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中药干预情况,为进一步阐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预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绞股蓝总皂苷保肝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绞股蓝总皂苷保肝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及绞股蓝总皂苷对肝细胞再生作用模型,检测降酶率、再生度等指标。结果绞股蓝总皂苷对大白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降酶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白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保肝药物并对其生物学作用进行评价,需用实验动物模型。常用的造成动物肝损害的毒物包括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醋胺酚、乙硫氨酸、a-鹅膏亭、鬼笔碱、酒精、黄曲霉等。Keppler等于1968年首次报道,反复给实验动物大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Galn)可引起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并认为该模型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此后,半乳糖胺中毒模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日渐广泛。目前除用于保肝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外,尚用于肝脏生化代谢、肝细胞再生、肝细胞膜功能、肝微量元素代谢、肝凝血功能以及肝硬化实验性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深  相似文献   

6.
摘 要肝脏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作为经典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广泛用于保肝药物的筛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中药及制剂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寻找高效低毒的保肝中药提供依据,也为推进肝病的中药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苦参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素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分离提取的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槐果碱的混合物。其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在98%以上。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近来有研究报道,它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药物均难以达到全面满意的退黄、降酶、抗病毒疗效。苦参碱对于病毒性肝炎有明确的疗效,能抑制肝炎病毒(HBV,一种DNA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1药理作用1.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几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四氯化碳及钴致小鼠肝损伤,D-氨基半…  相似文献   

8.
童英  程勇 《毒理学杂志》1997,11(3):175-176
餐宝饮料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伤保护效果童英程勇熊晓燕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毒理科(100013)已知餐宝饮料中含有多种中药成份,其中某些单药成份对急慢性肝炎具有一定疗效。为了评价该饮料是否具有保肝功效,我们观察了该饮料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急性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四氯化碳(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红茶菌发酵液的保肝作用。方法 ICR小鼠先灌胃给予20或10mL·kg~(-1)红茶菌发酵液7d后,腹腔注射1mL·L~(-1)四氯化碳-大豆油溶液造模,收集小鼠的血清及肝脏,通过测定小鼠血清AST与ALT水平、肝组织匀浆MDA与GSH含量及T-SOD活力,检查肝组织形态学病理损伤程度,评估3份发酵条件不同的红茶菌样本的保肝活性。结果 3份红茶菌受试样本在20和10mL·kg~(-1)2个剂量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小鼠AST及ALT水平,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GSH含量和T-SOD活力,改善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病理损伤程度。结论红茶菌对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明确的保肝降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陆英提取物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陆英中保肝降酶活性部位提取物(LY)保肝降酶的功效。方法采用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D半乳糖胺盐酸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LY灌胃给药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采用碳粒廓清实验考察了LY灌胃给药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的影响。结果LY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关;对D半乳糖胺盐酸盐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和Con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论LY对多种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乐宁粉针剂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肝乐宁粉针剂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和大鼠肝脏损伤,测定生化指标及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肝乐宁粉针剂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和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增高;亦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唾液酸和肝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肝乐宁粉针剂明显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并抑制慢性肝损伤胶原纤维形成。结论:肝乐宁粉针剂具有肝细胞保护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景文  葛欣 《中国药房》1996,7(5):204-205
新新肝康片系我院研制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新药。该药的研究系根据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查和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相结合,科学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扶正去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强肝益肝等作用。为了给新新肝康片的临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考察了新新肝康片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该药物对心、肾、脾脏器的生化指标等项目  相似文献   

13.
蒲昭和 《首都医药》2004,11(23):47-48
近年来,人们从天然药物中觅到了不少对肝脏确有疗效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已知有二十几种科属植物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现将近年来研究进展较多的二十种保肝中草药简述如下。1、丹参: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降低丙氨酸转氨酶,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内胶原蛋白的降解,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而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发生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纤维化等肝病的治疗。2、白芍:具有保肝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  相似文献   

14.
护肝宁片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肝宁片的保肝作用。方法:四氯化碳造模,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用普通染色法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肝宁片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明显减轻四氯化碳对小鼠肝组织的损害,与阳性对照护肝片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护肝宁片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特点,为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及制定药物性肝损伤的保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9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各项资料,如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肿瘤类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引起肝损伤化疗药物、发生肝损伤时间及严重程度、保肝药物使用时间及疗效、所使用保肝药物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109例化疗药物肝损伤患者中男55例,女54例.原发疾病肿瘤以消化道肿瘤为主,占42.20%.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5.60%.肝损伤患者中多种化疗药物综合作用占88.07%.化疗药物用药1~2周内出现肝损伤占73.40%,且以引起轻度肝损伤为主,占54.13%.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时预防用保肝药,占63.30%,肝损伤患者在2周内保肝治疗总有效率达89.91%.保肝药物中抗炎保肝药、细胞修复类药、解毒保肝类药、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使用率分别占37.61%、33.94%、89.91%、77.98%.保肝药物大多联合用药,其中二联占46.79%,三联占28.44%,四联占10.09%.结论 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发生肝损伤的概率较高;肝损伤主要发生在1~2周内,以轻度肝损伤为主;一般通过2周保肝治疗有效,且以二联保肝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改善临床能引起肝损伤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4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上腹不适等,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临床大多数药物都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与使用药物种类、服药时间、联合用药、个体疾病状况等情况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及其提取物保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及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D-氨基半乳糖(D—G1aN)和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及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 对D—G1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及其提取物可使升高的ALT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有明显保肝作用,对AST作用不明显;而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仅菌粉和其提取物高剂量组有一定的降ALT作用。结论 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及其提取物有一定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预防作用,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分别用D-氨基半乳糖和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和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改变,观察胆宁片对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G的影响、同时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胆宁片可明显抑制D-氨基半乳糖和四氯化碳引起的ALT、AST升高(P〈0.05或P〈0.01);可显著升高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胆宁片可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论:胆宁片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J—91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及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并研究海洋药物J-911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及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J-911能明显降低D-半乳糖胺引起急性肝损伤疡血清ALT升高和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的升高,明显减轻模型肝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甜苷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刚  王勤 《中国药房》2008,19(3):163-165
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Mog)对实验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检测血清中谷丙胺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胺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Mog小鼠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的作用;对免疫性肝损伤的肝组织匀浆有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结论:Mog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og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