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ory and control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output pressure and flow rate of the packed-bed electroosmotic pump (p-EOP), including zeta potential ξ, electric intensity E, length of the column L,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column A, dielectric constant ε and viscosity coefficient η of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are discussed concisely. And also, th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EOP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2.
填充毛细管电色谱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填充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 ,讨论了填充电色谱柱的性能及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在微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JPEG2000位平面编码器的算法和全并行电路结构.以单列样本点作为数据单元,分析了通道编码过程中数据的关联性.只需缓存前一列样本点的显著性状态信息,并读取当前列和后续2列的原始数据,便可在一个编码窗口内完成当前列的通道和位平面并行编码;每次仅需读入一列新的数据,即可实现编码循环.据此设计了三级流水线的全并行电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Fuzzy可实现矩阵的Schein秩、行(列)秩和秩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可实现矩阵的容度和其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困难,采用腺病毒(Ad)载体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复合同种异体骨软骨柱支架,以期实现关节软骨有效再生.方法 制备同种异体骨软骨柱,BMSCs过表达BMP-4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标本取材大体观察及分析,HE、番红固绿、Masso...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借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了该节点抗冲切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建议.该节点保持平板楼盖的连续性,在柱头附近局部加厚楼板形成柱托板,并在托板内设置环向钢筋,避免节点区因钢管不连通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种自组装固定相的HPLC聚合物柱。苯乙烯,二乙烯苯,Victgo2100和稀释剂反应形成多孔微粒,这些微粒的表面覆盖了一层Victo2100的中间脂肪段,这一层C18膜就是固定相。本方法制备的HPLC柱分离芳香族化合物,柱效高而压力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进气相色谱气化室,实现了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的联用。以水不互溶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萃取剂,丙酮作为分散剂,能够从水溶液中有效地萃取苯系物。利用改进装置优化了苯、甲苯、乙苯的分散液液萃取及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得到富集倍数为31~105,检出限为0.2~0.5μg/L.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在气相色谱进样后不产生溶剂干扰峰,且可回收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单调荷载下分析、计算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针对高强混凝土选用基于等效单轴应变的增量式正交异性混凝土模型 ,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力下的σ ε关系 .钢筋σ ε关系采用弹塑性模型及高强混凝土和钢筋之间采用双垂直弹簧模型 ,通过编制的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了在单调荷载下的 4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 .  相似文献   

10.
通过4根钢骨混凝土(SRC)L形异形截面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2根配桁架式钢骨,2根只在截面角部配置型钢而肢端配等截面螺纹钢),得到该类新型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并且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配钢形式的钢骨混凝土L形柱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桁架式钢骨较只在截面角部配置型钢而肢端配等截面螺纹钢的L形异形柱的受力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节点区柱钢管不全贯通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是一种新型的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 柱钢管在节点区不全贯通, 各层间钢管柱分离或者在梁通过处开孔, 保持楼层框架梁纵筋贯通节点, 由于柱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而导致其轴向承载力的下降通过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环形钢筋来加强. 本文对该种节点进行了9个试件的受压试验, 研究了梁通过处钢管开孔及各层间钢管柱分离两种型式的柱钢管不全贯通式节点的力学性能、包括轴压及偏压的受压破坏形态、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结构变形能力, 以及环梁钢筋、钢管及纵筋等部件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向碳纳米管接枝”方法将聚乙二醇 (PEG) 接枝到多壁碳纳米(MWCNTs)的表面,合成 PEG 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EG-g-MWCNTs)。通过FTIR,TEM,TGA,XPS 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产物的化学结构。证明PEG以共价键的方式成功接入碳纳米管表面,PEG的接枝率为14%。以PEG-g-MWCNTs作为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sol-gel)的方法制备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利用该柱成功分离了醇,烷烃,二甲苯的异构体。同商品PEG 20M毛细管色谱柱比较,PEG-g-MWCNTs色谱柱具有更强的保留能力和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用4.0mol/L HC1为流动相,以P350为固定相,硅胶为载体的萃取柱色层法分离微量铁的新方法,研究了分离条件、柱容量和干扰等.本法应用精镁、精铝、盐酸和铜盐中微量铁的分离和测定,均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处理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吸附剂筛选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循环利用植物油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应用吸附过程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对10种吸附剂进行吸附柱和批处理筛选实验,评价了这些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吸附剂.动态吸附柱筛选实验表明,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在活性炭F400及F300上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55.39μg.g-1和23.82μg.g-1,说明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多环芳烃在其他几种吸附剂上几乎没有吸附.批处理筛选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在两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仍然最多,分别为211.85μg.g-1和203.79μg.g-1.  相似文献   

15.
应用OpenSEES通用程序建立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有限元模型,试件的分析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以柱肢坡度为计算参数,对四肢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开展抗震性能研究,探讨了构件的耗能能力、骨架曲线、结构延性、刚度退化等方面的受力性能和规律,并与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轴压比、试件高度(长细比)、平缀管竖向间距、柱肢含钢率、支主管管径比、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为钢管混凝土计算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桥墩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柱高对锰氧化物/沸石吸附中性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吸附柱高度对锰氧化物/沸石(MOCZ)吸附中性红(NR)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MOCZ吸附NR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柱高的增加而增加.对不同柱高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别用Thomas,Yoon—Nelson和Adams—Bohart动态吸附模型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结果说明穿透曲线初始阶段很好地符合Adams—Bohart动态吸附模型,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的预测点和实验点的变化趋势相同.误差分析说明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均可用于预测流出曲线,且非线性方法的误差较小,优于线性分析.最后用BDST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xSr1-xMnO3超微粉末.测量数据表明随着x值的增大,其磁导率的实部、虚部及损耗角正切的波峰均向低频端偏移,峰值增加;对x=0. 5样品的吸波特性研究表明其片状在 2. 2mm厚时吸波较好,峰高达 25dB;而对于柱状样品,当柱高 2. 2mm时,吸收峰高却达 34dB,这可能与电磁波在柱间的多次反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加固低配箍混凝土梁板柱节点的抗震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简要介绍了五个用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低配箍梁板柱节点低周反复试验的情况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加固后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因此碳纤维加固混凝土节点技术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  相似文献   

19.
用有限元法对无梁板柱的结构的内力进行数值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时以薄板理论为基础,考虑柱刚度以及地基刚度的影响。本文适用于多种支承方式、多种荷载组合、柱与地基固接或弹性嵌固下无梁楼盖及高桩码头的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将近场动力学(PD)中的长程力引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固壁边界处理模型中,给出一种适合SPH方法边界处理的新方法。通过液柱坍塌、Poiseuille流、水铸造充型仿真和土体崩塌4个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粒子非物理穿透边界;能客观反映真实的边界作用;对于复杂几何边界和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问题也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