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瘧疾是遗害人民最大的一种寄生虫病,相沿年久,各地流行。祖国医学内经素问早有瘧热论篇记述,国内学者对治疗的研究亦多,然地区广泛,罹患仍众,为此结合农业发展纲要积极防治地方病,抗瘧工作尤感重要,则抗瘧药应用的种类,剂量,方法,至今尚未完全取得统一标准和结论。我院内科  相似文献   

2.
瘧疾在我省是一种很普遍的寄生虫病,尤以山区一带,瘧疾对群众健康危害很大,遂川县的北部和西南部都是山。1955年7月中旬瘧疾开始流行,8月下旬及9月初流行范围扩大,患病人数增多,不但影响农业生产,而疫情相当严重!我们的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劳动人民健康,除派卫生干部(中医在内)下乡去抢救病人外,又组织一调查小组到疫情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75例瘧疾患者(间日瘧51例,恶性瘧24例),进行了针刺治疗的研究,总结出下列几个问题:一、针刺大椎穴,操作简便,一般不需要严格地掌握八纲辨证和补泻手法,在广大农村卫生人员中易于推广。针刺时病人坐位或  相似文献   

4.
用中约治疗传染性肝炎各地报告不少,而用针灸治疗本病者则少见,我科近来用针刺疗法治疗传染性肝炎迁延型一例,获得良好效果,特介绍供参考。。(一)病历患者徐××,男性,25岁,南丰人,下放干部,已婚,于1958年12月4日上午入院。主诉:全身皮肤发黄,食欲不振已两个月。现在症:患者于1958年10月4日开始精神不好,食欲不振,大便黄色稀软,每日2——3次且尿色淡黄,继则全身皮肤发黄,曾服中西药无药,而入本院。过去有对药物过敏史五次,幼时患过瘧疾4——5年。  相似文献   

5.
(一)祖国医学对瘧疾的认识疟疾是以寒热休作有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有1-2日一发和三日一发以及一日数发者,一般多发生于夏秋之间,但在其它季节亦偶或发生。疟疾在祖国医学领域里,很早就有明确的纪载,考我国古代文献,远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之《素问》,已有专篇详论的《疟论,刺疟篇》,是纪述疟疾的,其中对疟疾的病因、病理、症状和针灸刺法等问题,均叙述得比较完善。在战国时代(约公元前七八百年左右),是我国著名第一部医书《内经》问世以后,其中有两篇是专论本病的辨证与治疗问题,在治疗上,专论针灸,由此观之,在我国古代应用针灸治疗疟疾而早于药物。在张仲景  相似文献   

6.
瘧疾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根治。其目的有:(1)迅速解除病人痛苦,恢复劳动力;(2)防止复发;(3)消灭传染源,中断传播,控制流行,为消灭瘧疾提供条件。这是医务工作者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现谨提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须过深入开展抗瘧工作的初步观察,开原地区瘧疾流行高峰多集中于六~七月份,在按蚊高峰前两个月,这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所差异。为掌握本地区的瘧疾流行规律,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长潜伏期问题做了初步观察,共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瘧史的登记:自1962年以来建立了瘧疾患者登记簿。在广泛向群众宣传解释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民普查,核实疫情,发生一例登记一例,根治一例。在观察区及时发现、及时确诊、登记和根治。二、蚊指数的观察:采用人工小时法。定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习祖国医学的针灸术在内科临床应用中,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对腹部疾患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从而设想对该穴位配合药物注射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经过筛选后发现双侧足三里穴注射盐酸异丙嗪治疗腹泻疗效显著,从而对内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者开始应用此疗法。自1972年1月到1976年9月观察了150例的治疗效果,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的光辉灿烂的十年中,党领导着广大人民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各种奇迹。特别是1958年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促进了除害灭病运动的大跃进。零陵县是江南著名的高瘧区,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消灭了瘧疾,并在消灭瘧疾斗争中,创造出一个多、快、好、省的灭瘧方法,充实了医学理论。这样大规模高速度的灭瘧,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想象的。这是我们党所领导的医药卫生战线上一个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之一,目前正在临床各科广泛使用,并已取得了很多新的优异成绩。在麻醉方面:针刺麻醉、电针麻醉与针刺治疗麻醉后某些併发症等报告已日渐增多,但在全麻下针刺治疗手术中某些呼吸与循环系统紊乱的效果,除1958年李复金氏在报告“针刺疗法对某些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应用”一文中曾有六例外,尚没见到  相似文献   

11.
概说阿的平是抗瘧药物之一种,其作用大致与奎宁相似,用以对抗瘧原虫之无性生殖体,抑制瘧疾症状之发作,对恶性瘧之疗效比奎宁较高,又因它对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有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同卡巴胂等合用,以治疗阿米巴病。阿的平具有一些副作用,最常见的是引起皮肤黄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病例,可引起精种症状。  相似文献   

12.
从祖国医学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对于某些传染病亦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瘧疾及痢疾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为什么针灸能医治一些传染病呢?这对于医学界还是个没有揭开的迷。自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祖国医学,几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做了不少工作,也发表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动物试验中,我们曾证实了艾灸“足三里”或“百汇”能促进痢疾的毒素由血流中消失,并可促进该病原体在机体中消灭。这些动物实验成果,对于探求艾灸所以能在临床实用上发生效能的原因,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经典的“五经”中有很多中医药学名词,如“瘧”和“蛊”。其中,春秋时期“瘧”有“暴病”、“寒疾”的含义,至战国时期则开始作为病症名词,称为“瘧疾”,“暴病”、“寒疾”的含义消失。《黄帝内经》中有专论论述疟疾。“蛊”的本义为毒虫,后引申为能够害人的毒虫,因而有了蓄蛊害人、蛊病、蛊毒、腹中虫之说。“蛊”在《周易》中为蛊卦,后人解释为“心神惑乱之疾”,在《左传》和《黄帝内经》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绥中县1952年曾发生瘧疾的流行。作者1953年6月至11月于该地瘧疾发病率最高的一区,作了按蚊的调查,兹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成蚊的调查:从7月10日至11月10日止,共发现三种按蚊,即中华按蚊(A.hyrcanus var.sinensis)、潘氏按蚊(A.pattoni)及林氏按蚊日本变种(A.lindesayi var.japonicus)。中华按蚊数量最多,占捕获按蚊总数的82.4%;潘氏按蚊占总数的16.3%;林氏按蚊日本变种仅占总数的1.3%。三种按蚊均在羊圈中捕获数最多,其次是牛栏,再次是驴棚,最少是家屋,如表1:  相似文献   

15.
本院先后曾收治了三例扑瘧母星中毒患者,其中两例都是在其本单位,集体采用扑瘧母星预防瘧疾时发生的。鉴于近年来国内文献所报告者,多为扑瘧母星与阿的平合用发生中毒病例,而单纯扑瘧母星中毒的报告则较少见,特将我院收治之三例报告于后,以供参考。例一姜××,住院号17891,男性,20岁,湖南籍,未婚,战士,于1956年1月12日急诊入院。病史由护送者代述。主诉:昏睡、全身皮肤发黄已一天,缘患者所在单位集体应用扑瘧母星预  相似文献   

16.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旧时代,是不被重视。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祖国医学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近3——4年来针刺疗法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针刺疗法是一种机械性的刺激,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通过针的刺激来中断病灶向心的病理冲动,并刺激机体内部产生抵抗力,从而促使病变的痊癒。  相似文献   

17.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对穴位产生刺激,激发脏腑经气以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扶正祛邪,恢复体内阴阳平衡。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止痛方法。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骨折术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风湿病维吾尔医分型及其沙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吾尔医学埋沙疗法历史悠久,在唐代,祖国医学著作中就有“西域埋热沙,除祛风寒诸疾”的记载。以后,历代名人游记中多有“火洲埋沙疗疾祛病”的描述,其中的火洲即指新疆吐鲁番地区。埋热沙这一古老的维吾尔医学疗法,一直在天山南北广为流传。埋沙疗法有较强的季节性,当地居民利用每年6月初8月中旬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的自然特点进行治疗。经临床实践证实,埋沙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觧答     
瘧原虫在末梢血液中,由裂殖子寄生到红细胞中,经过环状滋养体、大滋养体和裂殖体阶段,发育到成熟裂殖体,突破红细胞,放出裂殖子,再侵入其他红细胞中寄生。当红细胞破裂放出裂殖子时,人体即出现症状。这个裂体增殖的过程,在间口瘧为48小时,故间日瘧病人每隔一天发作一次,而在恶性瘧和三日瘧分别为36小时和72小时,因此恶性瘧病人会天天发作,三日瘧病人则隔二天发作一次。但是,有时病人  相似文献   

20.
1960年4月至1963年6月中,作者共用何首乌治疗我厂职工及亲属瘧疾共17例,兹整理报告如下:一、一般分析1.性别及年龄:17例中,职工11例,家属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