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减少常规铬鞣工艺的铬污染及得到合适的硅酸钠预处理山羊酸皮的工艺条件,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硅酸钠分别在碱、酸性区域内预处理山羊酸皮,然后再铬鞣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中性区域内硅酸钠预处理的效果更好;7 5%的硅酸钠处理3 h可使酸皮的收缩温度(Ts)达68 ℃,适合于削匀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不含铬,易于降解和处理.此外,硅酸钠预处理酸皮后可使随后铬鞣废液中的铬离子质量浓度降低为0 960 g/L,铬吸收率提高为91%,5%的铬粉即可使皮Ts达104 ℃.扫描电镜分析及成革性能检测显示,硅铬鞣与铬鞣蓝湿革的粒面及纵截面的显微结构无太大区别.硅铬鞣成革的机械性能与常规铬鞣成革相当,Ts稍高于铬鞣成革.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制革工业中有一个始终困挠人们的难题——如何在铬鞣中降低三价铬的用量;提高皮胶原与三价铬的结合量;减少废铬鞣液及铬鞣后一系列工序中三价铬的排放量。简而言之,去寻找一种既可使皮革达到高品质,却又不污染环境的新技术。 从80年代初,赫司特公司(Hoechst AG)的专家们也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下面,首先来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合理,利于环保,又可为生产高品质皮革打基础的新工艺—Feliderm CS铬鞣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木钠)作为铬鞣助剂的可能性。从蓝湿革的Cr2O3含量、废液的Cr含量和坯革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木钠的助铬鞣效果。结果表明,提碱后加入木钠可以提高皮胶原的铬吸收率,有效减少废液中铬的排放量,同时增加蓝湿革的收缩温度、厚度和紧实度。木钠助铬鞣的最佳工艺为:铬粉6.0%,转动2h;提碱至pH3.8~4.0;木钠1.0%,转动1h;升温至40℃,转动2h;出鼓,搭马静置24h。  相似文献   

4.
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相互作用以及ECPA助鞣的革坯铬结合牢度,探讨了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ECPA助剂先与胶原上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氨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使用过程中,助剂中多种官能团与胶原及三价铬配位,使胶原对Cr3+的结合量,结合牢度提高,这些协同作用是铬鞣助剂ECPA助鞣能力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水解铬鞣革的方法和水解物在皮革鞣制中应用的可能性.实验表明:硫酸、甲酸、磷酸均可水解铬鞣革屑.水解产物能明显提高铬鞣剂的耐碱能力;用水解物预处理铬鞣的皮粒面细致,但水解物的填充作用不明显,水解物用量过多时,铬鞣后的皮收缩温度低,革扁薄.用水解物与甲醛结合进行预处理,对革的填充作用显著,能减少铬鞣时铬鞣剂用量,铬鞣的皮丰满柔软,粒面细致,不松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DLT—16铬铝鞣剂的使用工艺方法及鞣制效果。 采用铬铝鞣剂不仅使成革兼有铬鞣革和铝鞣革风格,而且主鞣废液中含铬量减少80%以上,节约红矾钠30~40%。  相似文献   

7.
通过与常规铬鞣革对比,研究了不浸酸铬鞣革鞣后湿操作中的铬释放情况,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复鞣剂对不浸酸铬鞣革鞣后铬释放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革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铬释放总量为2 012.83mg/L,与常规铬鞣革相比减少了30.67%;尤其是中和过程中脱铬量仅为常规铬鞣革的32.55%;丙烯酸类复鞣剂、氨基树脂类复鞣剂可以明显降低不浸酸铬鞣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的铬释放,其中大分子丙烯酸复鞣剂复鞣过程中铬释放量减少了79.93%。总之,不浸酸铬鞣剂可以与皮胶原蛋白牢固结合,从而降低皮革在鞣后湿操作过程中铬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皮革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计有400家制革厂,其中有80%集中在卡拉奇,有75家制革厂属于大企业,总的生产量为1800万平方米铬鞣革,45000吨植鞣革。1983/84年铬鞣革产量为1930万平方米,其中1040万平方米是成革,而其余的是铬鞣蓝坯革。植鞣革的产量为  相似文献   

9.
王璐 《北京皮革》2003,(9):63-63
从2001年开始.英国原料皮的供给量急剧下降,其中绵羊皮减少了26%,牛皮减少了11%。同时,原料皮的进口也在减少.2001年前9个月原料皮和坯革的进口量为3.19万吨比2000年同期减少了20%.铬鞣革持平,成品革减少了5%,这些产品的出口量也出现了萎缩,原料皮和坯革的出口量为5.88万吨,同比下降了24%.铬鞣革下降了44%,成品革下降了17%。据有关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0.
石碧 《西部皮革》2013,(24):20-21
铬鞣法是皮革工业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的鞣制方法。它是利用三价碱式铬络合物与皮胶原侧链上的羧基发生多点结合及交联,使皮转变为革。铬为重金属,因此国家把皮革行业纳入涉重金属行业,同时也将含铬边角料纳入《危险废物名录》。一直以来,社会对皮革行业用的三价铬鞣剂存在一些误解,制革企业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含三价铬的废液和固体废物分别进行治理和管理时,仍面临一系列实际问题,比如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与政策相冲突等。为此,本期特刊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石碧教授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委会2013年会上的演讲稿《对铬鞣法的客观认识及控制铬排放技术探讨》,以便使人们公正客观看待铬鞣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考察了夹带剂A用量和鞣制时间,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 作介质铬鞣的影响。通过对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铬含量和感观等的比较,得出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 件下,铬鞣夹带剂A最佳用量为8%,最佳鞣制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牛皮胶原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采用Flynn-wall-Ozawa和Satava-Sestak 2种方法处理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未鞣制皮胶原纤维、铬鞣皮胶原纤维和戊二醛鞣制皮胶原纤维的热重数据。结果表明:未经鞣制皮胶原纤维的热降解活化能为130~160kJ/mol,经铬鞣后,皮胶原纤维的热降解活化能增加至225~255kJ/mol,经戊二醛鞣制皮胶原纤维的热降解活化能与未鞣制皮胶原纤维相比变化不大,为120~163kJ/mol。  相似文献   

13.
牛皮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直到今天,它的利用率仍十分有限。每年只有约40%的牛皮用于正面革的生产,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填埋或被当作废物处理了。将来,肉食加工工业的变化会冲击到制革工业,牛皮这一宝贵资源的潜能可以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微处理机的发展将会使加工过程进一步改善可以使动物从出生到被宰杀这段时期的生长历程和特点得以记录,甚至还可对制革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同时,人们预言未来50年内占统治地位的鞣剂仍然是铬鞣剂,但不管怎样,新的鞣制体系迟早会代替铬鞣法。  相似文献   

14.
李景彪 《中国皮革》2003,32(23):23-23
采用酶法堆置脱毛、剖酸皮、栲胶废液循环使用的工艺路线 ,能够彻底解决猪皮植鞣底革生产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档铬鞣黄牛二层绒面革制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制作高档铬鞣黄牛二层绒面革的若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吸收铬鞣机理及其工艺技术(Ⅱ)高pH值铬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法脱水并结合使用低碱度 KMC蒙囿铬鞣剂在高 p H值条件下对皮粉及猪皮进行鞣制。考察了铬鞣剂的渗透及革的收缩温度。结果表明 ,此法能使铬在革内的分布与常规铬鞣法相当 ,并使铬的吸收率达到 90 %。在鞣制中 ,盐和 KMC的合适用量分别是 6 %~ 9%和 7% ,革的收缩温度是 97℃  相似文献   

17.
以秦川牛皮为原料皮,研究了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等工序中的节水技术,其总用水量约为常规工艺的1/3。通过对以上技术的研究,制定出了较为合理的黄牛皮软鞋面蓝湿革节水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循环利用的铬鞣废液中CI^-、SO4^2-、Na^+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利用的铬鞣废液中,其中性盐只是在循环利用的初期有变化,如果在前几次循环利用过程中,对皮革的质量不产生影响,那么在以后的循环过程中也不会对皮革的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少污染绵羊服装革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绵羊皮的组织结构特点 ,运用制革工艺板块模式和正交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按照少污染的要求 ,进行了酸皮削匀、废铬液的循环利用、浸酸废液的循环利用以及高 p H值铬鞣的研究 ,初步确定了少污染绵羊服装革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吕欣 《中国皮革》2002,31(21):3-6
为力求将制革主要污染源 S2 -和 Cr3 化合物消除在工艺过程中 ,从而实现清洁化生产 ,作者在鸵鸟皮制革试验中采用了 :(1)氧化脱硫 ;(2 )借 Mannich反应改性皮胶原 ,并以脂肪族二元羧酸作交联铬鞣 ,从而大幅度减少铬鞣剂用量。经优选 ,本工艺所采用的皮化材料多为国内产品。针对鸵鸟皮组织结构的特异性 ,对鸵鸟皮的脱脂、毛囊孔洞、革身平整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