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使用博莱霉素的患者产生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样症状的机理,给动物从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观察其对肺脏的作用,发现该药到达肺组织后,可引起明显的肺损伤。早期先引起肺泡炎,后期可导致肺纤维化。实验从病理学上揭示了博莱霉素引起肺炎样和肺纤维化样症状的原因。提示在给患者使用博莱霉素时,一旦其出现了肺炎样症状,就应及时停药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以防止肺纤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对博莱霉素致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D大白鼠腹腔内注射槲皮素对实验性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博莱霉素致鼠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各实验组与肺纤维化形成相关的第3、7、14、28天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形态学定量测量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每高倍视野、肺泡间隔宽度、单位过氧化物(LPO)含量,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形态学定量测量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每高倍视野、肺泡间隔宽度、单位面积肺纤维化灶所占的分面积。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能显著地降低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程度。结论:槲皮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毒素与博莱霉素所致肺损伤的病理特征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博莱霉素组、对照组,内毒素组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博莱霉素组给予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 mg/kg,对照组气管内及尾静脉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的第3,7,14,28天处死5只。肺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内毒素组早期肺泡炎较重,短期内恢复正常,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的水肿,板层小体的脱颗粒,增生不明显。博莱霉素组早期肺泡炎,随之出现纤维化,并逐渐加重。Ⅱ型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线粒体破坏。结论:内毒素与博莱霉素虽均可导致肺损伤,前者恢复正常,后者演变成肺纤维化,可能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白及提取物中抗大鼠肺纤维化(PE)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白及得到白及醇提物,药渣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白及多糖。雄性SD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莱霉素(5 mg/kg)诱导PF模型,灌胃给予白及醇提物(300 mg/kg)或白及多糖(300 mg/kg),14 d和28 d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及胶原沉积变化,计算肺系数,并检测羟脯氨酸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部分糖含量,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其单糖组成。结果与PE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治疗组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且肺系数及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而白及醇提物组无显著性改善作用。白及多糖糖含量81.41%,数均分子质量(Mn)约为2.23×105,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结论白及多糖能显著降低肺组织羟脯氨酸的产生及胶原的沉积,并延缓PE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博莱霉素(BLM)和博莱霉素A5(BLM-A5)对小鼠肺组织损伤的不同作用。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49只,随机分为BLM组19只、BLM-A5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 150 mg/kg、BLM-A5 150 mg/kg和生理盐水。观察每组小鼠体重、生存率,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组织羟脯胺酸的含量。结果①BLM组和BLM-A5组小鼠最低体重分别为静脉注射处置前的65.46%和66.87%,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01)。②BLM组、BLM-A5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43%、55%和100%。③BLM组小鼠注射处置后28 d,在胸膜下及血管周围形成广泛、稳定的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而BLM-A5组无明显纤维化形成。BLM组与BLM-A5组、正常组比较,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均明显增高(P值均小于0.001)。④BLM-A5组和对照组注射处置后28 d,右肺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71.6±49.4 nmol和405.0±74.6 nmo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LM组为978.4±106.1 nmol,与BLM-A5组、对照组比较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结论静脉注射BLM与BLM-A5,对小鼠肺组织损伤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BLM可导致肺间质形成广泛的纤维化,而BLM-A5仅引起轻微的肺组织损伤,不形成明显的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博莱霉素(Bleomycin,BLM)是多肽类抗肿瘤药,单次气管内注射可复制出与人肺间质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但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观察了白三烯(leukotrienes,LTs)生物合成抑制剂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腹腔注射对BLM所致SD大白鼠肺间质纤维化实验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白三烯在肺纤维化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及配制:博莱霉素A_5(天津河北制药厂)用生理盐水配成.2mg/ml;乙胺嗪(南京制药厂)配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博莱霉素致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SD大白鼠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10ml/kg)对博莱霉素所致早期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动物在傅莱霉素注射后72h处死,测定肺系数(左肺湿重/体重)及肺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博莱霉素组分别为216.38%及182.59%,而黄芪组则降至100.79%(P<0.01)及116.9%(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黄芪组能明显减轻博莱霉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初步探讨了黄芪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verapamil)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4 8只 SD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 A5(5 mg· kg- 1 )制备肺损伤模型 ,次日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 ,d2开始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实验组给予维拉帕米灌胃给药。测定分析各组给药后 d7、d14、d2 8肺组织羟脯氨酸 (HP)、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与空白对照组 (n=15 )比较。结果 实验组各期肺组织 L PO及 HP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NF-κB在博莱霉素(BLM)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于0d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150mg/kg或300mg/kgBLM,在注射前6h和注射后第5d,150组和300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anti150组和anti300组分别注射p65的硫甙反义寡核苷酸(900μg/只);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3个时间点(注射前6h、0d、第5d),经尾静脉注射NS,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死亡情况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150组和anti150组死亡率分别为53%和0%(P<0.05);而300组和anti300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60%(P<0.05)。p65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了BLM所致小鼠死亡;(2)150组和anti150组小鼠的最低体质量分别减轻至原来的(65.5±7.8)%和(82.1±3.4)%(P<0.01)。p65反义寡核苷酸改善了BLM所致小鼠体质量减轻;(3)肺组织HE染色显示,BLM致死的150组小鼠,可见肺组织血管结构丧失,出血性水肿,肺泡腔内大量炎性渗出;非BLM致死小鼠注射BLM后14d,可见肺组织大片实变,肺泡结构丧失。而anti150组14d明显减轻了BLM导致的肺组织损伤。结论NF-κB可能在BLM致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BLM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肺脏迁移及分化情况,探讨MSC治疗肺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Wistar大鼠的MSC。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制备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B组和C组分别于博莱霉素注射后,立即和7 d后通过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雄鼠MSC液0.5 mL(含细胞数2.5×106个);D组造模后,立即注入未标记的等量雄鼠MSC液,作为阴性对照。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雄性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性MSC是否存在于雌性鼠肺组织中;留取肺组织、新鲜提取的骨髓干细胞和培养至第5代的MSC行BrdU和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其是否表达SP-C mRNA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mRNA,观察MSC移植前后的分化情况。结果造模后立即和7 d后移入雄性MSC的雌性鼠肺组织均可表达sry基因,且肺组织中的MSC可转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并具备AECⅡ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表型,但立即移入组明显好于7 d后移入组(P〈0.01)。新提取的骨髓干细胞和培养至第5代的MSC表达SP-C mRNA,而不表达AQP-5 mRNA,且SP-C的免疫荧光染色阴性。结论外源性MSC可移入到损伤的肺组织内并转化为AECⅡ,而且早期移入更显著。这种分化潜能在骨髓阶段已具备,但要到损伤的微环境下才能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2.
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不同时期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含量测定和磷脂及其组分测定,并与肺病理变化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与肺组织细胞浸润基本一致,BALF蛋白含量增加,磷脂酰甘油(PG)随病变进展而下降,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升高。PG/PI比值下降,PG/PI比值可作为肺纤维化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止血带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4例ASAⅠ~Ⅱ级、单侧下肢手术需用止血带、手术时间1~1.5h患者,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3组:上止血带前注射依达拉奉组(E1组,n=14),上止血带后注射依达拉奉组(E2组,n=15),对照组(C组,n=15)。均采用L2~3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60min(T1)、松止血带后30min(T2)、2h(T3)、6h(T4)、24h(T5)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测定IL-6、IL-8、MDA、SOD的浓度及MPO的活性。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4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升高,在T3~5时IL-6和IL-8浓度升高(P<0.05);在T2~5时MDA浓度升高,SOD降低(P<0.05);在T2~4时MPO升高(P<0.05)。E1组和E2组在T3,4时与T0比较IL-6和IL-8浓度升高(P<0.05),但与同时点的C组相比浓度明显减少(P<0.05);在T2~5时与T0比较MDA和SOD无明显差异(P>0.05),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在T2~4时与T0比较MPO无明显差异(P>0.05),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肺功能,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及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慢性饮酒大鼠模型,测定肺组织谷胱甘肽、羟脯氨酸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含量,探讨酒精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酒精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给予含和不含酒精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单笼喂养,不再提供饮水。各组动物均于8周后处死,HE染色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间质中胶原沉积情况,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羟脯氨酸的含量,ELISA测定肺组织中CTGF的含量。结果酒精组大鼠的肺泡及肺泡间隔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破坏、塌陷,肺泡间隔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间隔增宽。酒精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和CTGF含量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羟脯氨酸:(0.57±0.15)mg/g比(0.40±0.09)mg/g;CTGF:(306.57±46.86)ng/mL比(134.02±79.82)ng/mL;谷胱甘肽:(0.08±0.04)mg/g比(0.22±0.14)mg/g;P均〈0.05]。结论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可建立慢性饮酒大鼠模型。慢性饮酒可引起大鼠肺组织损伤和间质改变,酒精可能是引起肺纤维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稀土氟化钕微粒对大鼠肺组织的氧化损伤及致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对实验大鼠灌注不同剂量的氟化钕微粒悬浮液,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羟脯氨酸碱性水解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肺组织呈纤维化趋势,不同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染尘1、3个月时,各剂量组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只有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时,各剂量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个月时,各剂量组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1个月低剂量组外,不同时间点各剂量组HY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稀土氟化钕微粒可导致大鼠肺组织氧化损伤,随染尘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文超 《医学综述》2011,17(4):487-489
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可见于肺组织本身和肺外组织器官I/R导致肺损伤,是指缺血所致肺损伤在血流恢复后,肺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肺组织对I/R注非常敏感,缺血及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不但能造成肺组织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还可以对其结构造成破坏,而且由I/R注引起肺组织的损伤往往出现的较早。I/R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I/R肺损伤越来越来受到重视,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成为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肺纤维化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及对照组。前者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后者灌注生理盐水。两组于气管内灌注后第7,14,28,42d各处死5只,原位杂交法检测HGFmRNA在肺内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GF蛋白在肺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肺组织HGF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在第7d达高峰,之后下降,第28,42d时低于正常对照(P<0.05,P<0.01)。模型组血清HGF在第7d开始升高达峰,后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HGF在肺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早期升高,中晚期降低,而血清中的含量始终高于正常组。HGF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栋  许峰 《医学综述》2008,14(12):1782-1785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作为在肺中第一个分化的上皮细胞,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追溯到60多年以前,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证实其分泌的神经肽类递质产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可作为局部肺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晚期和生后作为气道的神经递质、调质、激素或介质的作用。作为一种细胞调控因子或细胞外信使分子,神经肽类递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肺部神经肽合成、分泌及在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