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 及要点.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及预防措施普及.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通过理论学习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及预防措施普及.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老年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血压波动幅度加大,动态脉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脉压增大是心血管病的独立预测因子;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170例于该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剔除白大衣性高血压厦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老年组,另取经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高血压病中青年患者59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血压病类型构成及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ISH患者厦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高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以探究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确定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法为目标开展研究。方法在对比分析了近年发病的320例老年高血压病例和由300例非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后,从收缩压、脉压、血压波动幅度、高血压危险、靶器官和并发症等角度观察其临床特征。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预测、临床诊断、治疗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170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剔除白大衣性高血压〔1〕,及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各种老年病层出不穷 ,老年高血压病尤为普遍 ,它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年高血压病是终身疾病 ,一般患者能够有病就医 ,但常常容易忽略院外护理 ,做好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院外护理指导 ,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将患者的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可延缓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延长患者的生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1 临床资料本组通过对我校 2 0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 ,男 118例 ,女 82例。年龄在 6 0~ 78岁 ,平均 6 7…  相似文献   

8.
目的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疾病的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健康水平.方法 2004年7月~2006年3月对1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从疾病知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整情绪、自我监测等各方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 经治疗及健康教育后3个月,高血压治疗有效率为95.7%.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病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相关并发症较多,中医药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及优势,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老年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差异性,临床运用"补肾法"对老年高血压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丰富了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30-13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9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配合良好的生活和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控制老年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孙维梅  李娜 《河北医学》2011,(10):1373-1375
目的:通过回顾46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误诊为高血压病的原因,进而探讨避免发生误诊的方法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被误诊为高血压病的11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高血压分级及种类。结果:46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误诊为高血压病11例,误诊率为23.91%。临床症状中经统计头痛例数同其他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级高血压同一级、三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例数同其他病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医生认识不足导致误诊同其他原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于医生惯性思维导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掌握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易被误诊为高血压病的原因,有利于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确诊率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邓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94-94,9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对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血压波动情况。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调节机制发生异常,不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使血压维持在一个大致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其白昼期间的SBP波动就较为剧烈,且SSD也增高的特点,总体呈现出振荡性的升高。结论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需积极治疗合并症,针对合并症合理选用适当类型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4.
秦思  杨静  何玉花 《吉林医学》2012,33(7):1565-1566
目的: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规律生活,科学饮食,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饮食、心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通过对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健康指导,已有9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方法 通过治疗使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严重性,并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掌握测压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要明确诊断,定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体检,家庭随访等进行调查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治疗指导.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情况明显提高,血压明显下降且稳定.结论社区护理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医嘱遵从情况,加强对血压水平的控制,延缓病情发展,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肾损害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及≥70mmHg4组,分析PP与尿素氮、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Ccr明显降低,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不同脉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肾脏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只采取高血压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入院后除常规护理外,采取心理护理、改善生活方式、密切观察血压、合理指导用药、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降压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的同时,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和冠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91例合并高血压病)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据年龄、有无高血压分为4组:A组为非老年(<60岁)无高血压病29例;B组为非老年合并高血压病33例;C组为老年(≥60岁)无高血压病10例;D组为老年合并高血压病58例,观察年龄、高血压病、左室重构指标、冠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结果:①D组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高于A组(P<0.05);②B组的相对室壁厚度比(RWT)等左室重构指标高于A组(P<0.05);③D组冠脉狭窄分级、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B组(P<0.05);④C组与D组间LVMI、冠脉狭窄程度等无差别(P>0.05)。结论:①老年、高血压病并存的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明显,冠脉狭窄重、范围广;②在非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左室重构与高血压有关;③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血压似乎未加重左室重构和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高血压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03~2006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有2、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高,心血管疾病多且严重,容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有着自身的特点,临床诊断治疗时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