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现有变频器驱动卷绕摩擦辊、横动槽筒结构的不足,设计了以PLC、STC单片机为核心的主从控制结构,驱动高精度交流伺服、高速无刷直流电机,组成空气包覆纱机精密交叉卷绕控制系统.文中阐述了PLC控制系统框图,STC单片机卷绕一横动控制器硬件组成,恒线速度卷绕、伺服排线控制策略,设计了双锥形等卷绕比卷绕算法,最后给出了基于Modbus协议的主从通信及单片机控制流程.改进的卷绕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在卷取速度1000 r/min条件,且可以单锭独立设置纱筒成型参数,满足高速柔性化、精密卷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果实的收割,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处理器的机械臂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微控制器为核心,完成机械臂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利用D-H参数法研究分析多关节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问题,建立机械臂的运动学仿真模型,并实现机械臂平面作业轨迹跟踪仿真,验证其运动学正逆解的正确性。基于PC+STM32运动控制模块,控制实现机械臂的运动轨迹跟踪,利用机械臂完成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果实收割。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基于STM32F103VB微控制器的无人机全数字舵机控制系统硬件实现方案,该方案以STM32F103VB作为主控芯片,无刷直流电机作为该系统的伺服电机,采用三闭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的采样和输出,通过采样PWM信号实现舵机的控制,针对无人机对数据传输实时性的要求,利用CAN总线与上位机通讯,很好地满足了要求;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且实现容易的特点,实现了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化与小型化;经多次试验,证明是安全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0 引言我国自 80年代初引进第一条涤纶长丝生产装置以来 ,国内合成纤维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而长丝生产装置关键设备之一的卷绕机亦由早期机械卷装式半自动卷绕机发展到新一代双转子拨叉式全自动卷绕机。本文介绍的WDCH10卷绕机监控系统就是一种全新的针对全自动卷绕机而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1 系统介绍与信号检测1.1 系统介绍计算机系统对卷绕机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确控制。该系统检测卷绕速度、压力等数据 ,通过内部程序的精确控制 ,目标是实现最优化长丝 ,追求高质量、低成本 ,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选择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5.
将STM32F103x为控制核心的产品定制成USBHID设备,通过USB接口可方便地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利用STM32F103x的Flash可编程的特性,将写入的数据保存起来,这样在系统中便可以使用这些设定数据,从而实现产品参数的可定制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小型服装企业面临待包装服装尺寸多元化、传统包装机械适应材料单一的问题,设计一款多膜智能包装机。先通过soildworks软件对包装机整体进行机械结构建模,无误后进行实物制作。实物通过一块STM32F103ZET6单片机、步进电机、光电传感器相互配合,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尺寸服装的包装。通过另一块STM32F103ZET6单片机、大功率MOS管模块、MAX31865测温模块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热封温度的控制,从而解决了不同包装材料所需的热封温度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STM32设计了多步进电机驱动及液晶实时显示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模块以STM32F103VBT6为控制核心,控制三个步进电机的运动,利用按键实现电机及对应工作模式的选择。液晶显示模块以STM32F103C8T6为控制核心,用于显示按键选择的工作模式及电机工作状态。两模块利用串口通信模块实时通信。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洁、界面友好和可移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在双足机器人的控制中,对多路步进电机进行协同控制是核心。分析了多电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采用“ARM+FPGA”(Advanced RISC Machine,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控制核心的系统方案,完成了多电机协同控制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控制系统ARM+FPGA的系统结构,实现了STM32控制程序的设计和FPGA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相结合,在PC机界面设置步进电机的运行参数,并监视各步进电机的运行状态,在STM32F103ZET6芯片和EP2C35F672C8N芯片的分工协作下完成对多个电机的协同控制。根据观察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分析PC机显示的数据,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该控制系统是能够同步、协同而精确控制双足机器人中多路电机的。  相似文献   

9.
CAN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优点已日益明显,然而上位机一般都没有CAN接口,故提出一种基于STM32F103的CAN/232转换板卡的设计。详细介绍了该设计的硬件设计结构和软件设计内容。以STM32F103VBT6为主控制芯片,以PCA82C250为CAN收发器,以MAX3232实现RS232电平转换。  相似文献   

10.
刘敏层  刘华 《测控技术》2018,37(9):159-162
针对燃气热水锅炉汽包液位采集与虚假水位的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F103-VET6的燃气热水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VET6芯片为核心,由采集、控制、显示报警等电路组成,实现了汽包液位信号的采集、锅炉水泵启停控制,同时将锅炉汽包液位的状态通过触摸屏显示。在汽包液位控制中采用了三冲量串级控制方法,分别将模糊PID和PID控制算法运用到控制器,有效防止虚假水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电磁式力触觉再现系统中,电磁铁线圈绕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力触觉再现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该系统基于手摇绕线机、步进电机、电缸平移台、张力控制器、STM32单片机等模块,设计开发了大尺寸电磁铁线圈自动绕制系统。研究了以STM32为核心的精准排线控制算法,实现了大尺寸空盘片骨架自动绕线排线工作。以实际绕制的线圈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人工绕制线圈的效果对比,验证了排线算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测量线圈的电阻值与理想值的对比,证明了线圈绕制质量的可行性。该系统为大尺寸线圈绕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促进力触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FatFs文件系统的SD卡存储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FatFs文件系统的SD卡存储器设计.系统以ST公司的STM32F103R为核心,通过SPI总线与SD卡进行通信,实现了数据的便携式存储.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详细探讨了SD卡驱动程序以及FatFs移植方面的软件设计.该存储器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 STM32微处理器的温室智能灌水系统的构成,原理及软硬件设计.该方案以STM32F103ZE为核心控制器,在软件上采用自动和定时两种工作方式进行控制,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控制方式灵活等特点.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和STM32的智能伺服控制器在位置闭环反馈伺服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设计采用TMS320F28335与STM32F103RET6双核控制器,两者通过SPI进行数据通信分工协作。另外,设计了完善的系统故障自检测报警程序与复合控制算法程序,在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智能化的同时,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水泵控制系统存在布线复杂、成本高和动力设备分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器和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水泵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从站采集水泵供水系统的水压、液位等参数,通过nRF905组建的一对多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STM32实现数据处理及主站与上位机间的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采样精度高、数据传输可靠、通信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自动绕线机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一种高精度自动绕线机的控制方法;文章在分析自动绕线机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控制方法进行了非线性描述,提出了非线性控制方法,导出了分段拟合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数学模型的求解;最后结合状态机原理实现了自动绕线机正转、反转等工作流程的控制;这种方法在计算单位线径脉冲数时没有舍入误差,不存在误差累积;该方法控制的绕线机在自动绕制500匝线圈时系统脉冲信号误差为零,连续200次正反转运行时误差也只有几个脉冲信号;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改进了绕线机的工作效率和绕线的平整度,提高了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STM32F407为主控制器,根据板载USB接口的特点,设计基于通信设备类(CDC)的USB通信传输模块,然后在裁减配置好的Android系统上利用多线程读取由STM32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并作处理;STM32利用ST公司提供的驱动程序,实现以USB设备为虚拟串口,利用Android源码编译Android程序的JNI部分的链接库文件以串行总线(COM)方式达到访问底层USB端口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传输方式在数据稳定高速传输上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人工控制技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在排线过程中出现惯性误差,导致控制效率较差,对于实现全自动变压器绕线机的高效率运行,提出了伺服自动排线控制技术的研究。根据绕线机主要设备,分析张力产生原因。使用三菱伺服驱动器,根据执行时发送的脉冲指令改变发送脉冲频率,在指定时间内使漆包线机构跟随绕线机主轴转动,由此获取排线时序图。根据时序图设计具体排线方案,通过调试确定惯性补偿系数,保证绕线能够平滑移动,改善惯性误差,实现恒定张力控制。通过调试结果可知,该技术最高控制效率可达到90%,为线圈绕制中绝缘带的张力控制和轴向紧密度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iGPS有线光电传感器无法应用于大型构件吊装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F103平台的iGPS无线光电传感器的设计。采用STM32F103ZET6芯片作为主控芯片,nRF24L01作为无线数传模块。该设计由前端处理电路与MCU电路组成,前端处理电路将微弱的硅光电池信号转换为可供STM32采集的信号,STM32采集信号后并通过无线数传模块nRF24L01发送给上位机。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数据采集速度与精度较高,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