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并建立了双低油菜‘沪油17’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沪油17’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250 kg/hm2的农艺方案为:10月23-24日播种,密度41.25万~49.95万株/hm2,纯氮202.95~227.85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施氮量>播期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播种期、密度、施氮量3因素对花油8号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油8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施氮量的影响最小;花油8号高产关键技术:10月5日左右播种,种植密度1.6万株/667m~2,施N16kg/667m~2,氮肥的施用比例为三叶苗肥:五叶苗肥:薹肥=1:5:1。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播种期、密度、施氮量3因素对花油8号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油8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施氮量的影响最小;花油8号高产关键技术:10月5日左右播种,种植密度1.6万株/667m~2,施N16kg/667m~2,氮肥的施用比例为三叶苗肥:五叶苗肥:薹肥=1:5: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在较低密度和中等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提高。[结论]江淮稻田油菜直播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0kg/hm2;免耕直播油菜的秸秆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在0.76~0.78。  相似文献   

6.
[目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各栽培因子之间的关系,挖掘油菜生产潜力,寻找高产、稳产的直播油菜栽培模式。[方法]以杂交品种黔油30号为试材,研究相同磷、钾、硼用量下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氮水平对直播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播期的推迟,冬至前平均单株绿叶数、地上部干(鲜)重、有效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在相同播期和施氮水平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变小,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下降;同一播期和种植密度下,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株高增加。[结论]在9月30日~10月10日播期内施纯氮90~270 kg/hm~2、种植密度15万~60万株/hm~2时油菜平均单产可达2 400 kg/hm~2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肥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浔油8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施氮肥量>种植密度>播种期;在赣北高产栽培条件下,浔油8号的最佳栽培配套技术为:10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17500株/667m2,纯氮施用量12.5 kg/667m2。油菜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1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和施氮量(X3)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育苗移栽方式下,研究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大小为: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宜油21主控措施应是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播种期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最大,并达到显著水平。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迟播高密度,宜油21产量最高,早播低密度也可获得高产,但迟播低密度,产量最低;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产量达2 860 kg/hm~2以上的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月25日~29日、92 839~104 399 株/hm2和215.8~242.8 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以及施氮水平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东南地区免耕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适宜密度为45万~75万株/hm~2,适宜施氮水平为纯氮27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集成高密低氮、缓控释肥和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迟播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结果表明,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120~240 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1 814.3~2 777.4 kg/hm~2的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施氮量,起到以密省肥的作用,也能缓解因播期推迟引起的产量下降。实施种子处理、选用缓控肥、适度化学除草和叶面补肥等绿色技术能够促进迟播油菜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至190 d左右,能够满足湖北地区油-稻-稻(再)三熟制生产的要求。10月22、30日播种的各处理平均产量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2 100 kg/hm~2增产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价格4.0元/kg计算,增效715.6元/hm~2。  相似文献   

11.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新品种'光明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及肥料运筹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明麦2号'在崇明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25—30日,适宜种植密度(基本苗)为165万/hm~2;高产栽培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为纯氮270 kg/hm~2,氮肥运筹上,应适当后移,最适宜的前后用量比例为6:4。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油杂7819为试验材料,研究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措施下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有较大影响;在鄂北地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氮肥水平为纯氮270kg·hm-2,密度45万~60万株·hm-2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油菜新品种浙双7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6,他引:1  
通过对浙双72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子正交试验表明,对油菜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栽培因素是播种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高产栽培中,应适期早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同时应适应密植。生产应用中,播种期以9月25日左右为宜,施氮量276kg/hm^2,种植密度10.5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7.
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83-84,202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量。(2)皖油29高产最佳模式为9月25日播,18万株·hm^-2、施氮量255kg·hm^-2。(3)皖油29应适期早播,以利个体充分生长获得高产;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之增加,每角粒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贵州脱毒生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在普定县进行密度(64 77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115 230株/hm~2)、氮肥(277.5kg/hm~2、360kg/hm~2、480kg/hm~2、600kg/hm~2、681kg/hm~2)、磷肥(118.5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420kg/hm~2)及钾肥(497.7kg/hm~2、600kg/hm~2、750kg/hm~2、900kg/hm~2、1 002.3kg/hm~2)与产量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产量(Y)与栽培密度(X_1)、N(X_2)、P_2O_5 (X_3)和K_2O(X_4)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6 554.08+652.63 X_1+535.19 X_2+431.55 X_3+761.15 X_4-1 642.44 X_1~2-1 270.33 X_2~2-1 420.58 X_3~2-906.12 X_4~2+338.96 X_1X_2+562.51 X_1X_3-872.69 X_1X_4-1 187.58 X_2X_3+159.93 X_2X_4+75.02 X_3X_4;随着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脱毒原种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氮肥和磷肥间互作关系显著;在氮肥、磷肥处于较高水平时,施肥水平的变化对脱毒原种的产量影响较大;在氮肥、磷肥施用量分别为480kg/hm~2和270kg/hm~2(均处于0水平)时,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最高,为45 054.15kg/hm~2。【结论】在普定县,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达45 000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90 075~97 425株/hm~2,施N量495.15~564.00kg/hm~2,施P_2O_5量244.95~310.20kg/hm~2,施K_2O量771.15~870.90kg/hm~2,适宜的氮磷钾比为1.8∶1∶2.9。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了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丘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为: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直播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根茎粗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