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EGFR的表达,分析103例喉癌组织标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GM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3.3028.39411.403,P值分别为0.001、0.039、0.010<0.05);EGFR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4.933、16.603,P值分别为0.002、 0.001<0.05)。分层分析发现,MGMT、EGFR 两者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χ2=5.369, P=0.019<0.05)。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 MGMT、EGFR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测定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评估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喉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组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推拿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两组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29),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54.2%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 P=0.232)。 结论 推拿及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效果,结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双耳残余听力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29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术前颞骨CT分为A组(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和B组(非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开机时、术后半年定期进行裸耳纯音测听,比较植入耳残余听力保存情况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 结果 患儿术前双耳均不同程度存在残余听力,术后均定期行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各频率仍部分存有残余听力,主要分布在低频区,且随频率升高其残余听力保留率逐渐下降,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6.980, P=0.001);植入耳与非植入耳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0.031, P=0.002);术前后各时间节点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3.384, P=0.336); AB两组之间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906, P=0.341)。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保留主要分布在低频区;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残余听力可以基本保持;少部分患儿行单侧植入后对非植入耳残余听力有影响;前庭导水管扩大症患儿行单侧耳蜗植入术后,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在短期内可有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尼单抗和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静脉滴注70~100 mg/m2,2次/d,连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药物治疗,在第4天给予帕尼单抗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85 mg/m2,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01),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1例(2.3%),Ⅱ级1例(2.3%),Ⅲ级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5例(11.6%),Ⅱ级3例(7.0%),Ⅲ级3例(7.0%),Ⅳ级1例(2.3%),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94、6.391、5.125、4.935,P<0.001)。研究组1年的OS、RS分别为93.0%和95.3%,对照组分别为88.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6、8.89,P<0.001);研究组3年的OS、RS分别为60.5%和65.1%,对照组分别为55.8%、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7、8.45,P<0.001);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5±4.8)、(80.3±3.8)、(81.5±5.1)、(80.6±4.8)分,对照组分别为(74.2±4.8)、(71.2±3.3)、(71.6±3.8)、(74.3±3.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应用帕尼单抗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6年3月~8月收治的240例AR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组,学龄前组为3~6岁,学龄期组为7~12岁,青春期组为13~20岁,青年期组为21~40岁,中年期组为41~60岁,老年期组为60岁以上,每组40例。均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其中粉尘螨滴剂的脱敏治疗分为递增及维持剂量2个阶段。脱敏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联合控制症状药物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体征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统计各组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各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青年期组、中年期组、老年期症状评分分别为(3.20±0.79)、(3.58±0.81)、(3.92±0.70)、(4.25±0.72)、(4.59±0.75)、(4.96±0.80)分,药物评分分别为(0.84±0.32)、(0.98±0.30)、(1.14±0.41)、(1.33±0.44)、(1.52±0.40)、(1.72±0.48)分,体征评分分别为(0.18±0.02)、(0.21±0.05)、(0.24±0.06)、(0.27±0.07)、(0.31±0.06)、(0.35±0.07)分,VAS评分分别为(1.82±0.39)、(2.08±0.51)、(2.31±0.50)、(2.54±0.53)、(2.78±0.52)、(3.00±0.46)分,年龄越低的组,各项评分改善效果越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8.11128.11148.24132.607,P<0.001);学龄前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青年期组、中年期组、老年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95.00%、90.00%、87.50%、87.50%、82.5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93,P=0.161);青年期组、中年期组及老年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00%、25.00%、25.00%)低于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及青春期组(7.50%、5.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646、4.501、4.501,8.658、6.275、6.275,6.646、4.501、4.501,P分别为0.010、0.034、0.034,0.003、0.012、0.012,0.010、0.034、0.034)。 结论 AR患者应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效果均较好,且随患者年龄增长,效价相对降低,安全性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样体大小及圆枕类型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对2个组儿童进行听力及电子鼻咽镜检查,比较两组腺样体大小、圆枕类型的差异及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病例组Ⅲ~Ⅳ度腺样体及Ⅱ~Ⅲ型圆枕的比例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46.7%,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本组Ⅰ~Ⅱ度腺样体及Ⅰ型圆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腺样体大小、圆枕类型行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腺样体大小及圆枕类型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5、0.049,P值均>0.05)。 结论 腺样体肥大及Ⅱ~Ⅲ型圆枕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腺样体及圆枕类型的常规检查和评估,有助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出院计划管理对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耳畸形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107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于全麻下行耳畸形再造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出院计划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再造耳郭优良率分别为100%(57/57)、88.0%(44/50),观察组再造耳郭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7.246,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57)、20.0%(10/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75,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0.76±0.22)、(1.72±0.4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3, 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睡眠评分分别为(6.49±2.85)、(9.19±3.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 P=0.014)。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积极性、责任心等均明显提高,可运用品管圈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论 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能促进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疼痛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等离子技术手术治疗的4311例儿童OSAH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两组:A组358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全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B组395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震方向可转换型外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LSC- 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可转换型组)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与同期治疗的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LSC- BPPV患者(不变型组)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6个月。患者根据眼震方向及持续时间分别采用Barbecue 翻滚法、Gufoni 法或强迫持续卧位法复位治疗。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患者中可自动转换型7例,主动可转换型28例,眼震由离地型转为向地型31例,眼震由向地型转为离地型2例,眼震方向反复多次转换型2例,眼震持续时间>1 min者6例、<1 min者29例。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均为向地型,眼震持续时间全部<1 min。可转换型组首次复位有效率为62.86%(22/35),不变型组为86.84%(3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 P=0.018)。多次复位后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7.37%(37/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 P=0.265 )。可转换型组、不变型组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分别为(2.81±1.21)、(1.56±0.6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 P<0.001)。随访6个月后可转换型组与不变型组复发率分别为17.14%和2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8, P=0.490)。 结论 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侧别及耳石类型是诊治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的关键,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首次复位有效率较眼震方向不变患者低,且复位成功需较多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rans-PRK、FS-LASIK和SMILE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Trans-PRK组54眼、FS-LASIK组55眼和SMILE组56眼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评估三种不同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1)三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 0.148, 0.31, 0.285, 0.283, 0.901);(2)术后1、3、6个月三组之间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组内比较时Trans-PRK组术后6个月视力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14);(3)三组间只有在术后1个月柱镜度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P=0.009),两两比较时FS-LASIK组柱镜度数小于SMIL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0,P=0.004),在术后3、6个月三组之间的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0.106);(4)术后1、3、6个月三组之间的SE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MP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同期收治的8758例患者中有恶性肿瘤648例,其中有68例多原发癌,占比为0.78%。自2014年至2017年多原发癌年占比依次为:0.72%、0.72%、0.77%、0.86%。多原发癌组中男61例、女7例,其男女比例较单原发癌组高(χ2=8.18, P=0.004)。二重癌62例、三重癌6例。同时性MPC 35例、异时性MPC 33例。44例患者既往有吸烟/饮酒史,男性吸烟饮酒事件明显高于女性(χ2=6.40, P=0.006)。下咽癌的多原发癌发病率(23.81%)最高,其次为口腔癌(14.71%)、喉癌(9.33%)。口腔癌、下咽癌和喉癌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均为食管癌。有45例(66.18%)第二癌与首发癌间隔时间小于5年。22例患者曾行放化疗,有放化疗史的多原发癌患者中异时性更多见(χ2=18.64, P<0.001)。 结论 发生MPC概率最高的头颈部肿瘤依次为下咽癌、口腔癌、喉癌。头颈部MPC并发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大,故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建议将电子胃镜检查列为常规的术前检查及术后定期的随访检查手段;应加强首发癌治疗后长期,尤其前5年的密切随访。放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靶器官外的组织器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 将3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皂角刺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5例,皂角刺组接受皂角刺颗粒溶液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生理盐水组接受生理盐水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鼻塞、鼻分泌物鼻后滴漏、前鼻孔分泌物、头/面痛、嗅觉损失5个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0 6、0.725 7);治疗后皂角刺组患者鼻分泌物鼻后滴漏、鼻塞症状及嗅觉损失的VAS评分改善幅度和鼻咽后鼻孔分泌物潴留、中鼻道分泌物、黏膜水肿的鼻内镜评分改善幅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 3、0.046 4、0.018 8、<0.000 1、<0.000 1、<0.000 1)。皂角刺组、生理盐水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P<0.000 1)。皂角刺组与生理盐水组均仅有1例出现鼻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0 0, P=1.000)。 结论 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