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航天器精度测量系统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航天器精度测量中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精度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并对精度测量工作过程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最后对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动态测量的不确定度分离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态测量系统进行建模 ,提出了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离原理 ,将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分为内部不确定度和外部不确定度两类 ,指出二者可以分别分析计算并符合不确定度的传播规律 ,该原理具有理论上和工程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距离距离变化率测量系统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外弹道测量系统,其测量精度与布站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该测量系统,分析了测量的误差源,推导了精度计算公式,给出了精度评定函数,并给出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佳布站的算法,上述工作对该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激光跟踪仪现场测量不确定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现场测量的要求,掌握AT901-B激光跟踪仪的测量精度随测量环境改变而变化的规律,通过试验,对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随时间变化、测量距离变化和测量角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测量不确定度的变化规律,为不同测量环境下的现场测量提供了测量精度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5.
飞船精度测量技术方案及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新 《航天器工程》2007,16(3):106-113
提出了一种实现飞船精度测量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传统光学经纬仪测量基础上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满足了型号研制技术要求,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文章简要阐述了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给出了部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应答机发射功率测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7.
靶场外弹道测量系统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顺南  王玮 《宇航学报》2008,29(6):1951-1954
外弹道测量系统最优布站是靶场的一项重要工作。描述了布站优化目 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阐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对距离距离变化率测量系统进行了优 化布站,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外测系统的优化布站设计,为靶场测量系统优化布站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机电一体化推力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亮  吴建军 《火箭推进》2004,30(6):50-54,49
依据某型号发动机地面试验推力测量要求,从推力测量原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推力校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成功地研制设计了机电一体化的推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在试车台上进行了实际试车。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满足0.5%推力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尤祺 《航天制造技术》2001,(5):56-56,F003
对新概念——不确定度的评定、计算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精度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可以测量航天器低频微振动,同时也可实现航天器在轨微角振动的间接测量。针对航天器特点,结合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工作特性,提出用高精度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测量航天器微振动的方法,给出微振动加速度、角加速度、角速度和角位移的不确定度分析,根据测量原理给出了各影响因素对测量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和分析结果。针对卫星敏感载荷的刚体平面测试环境,设计8个加速度计测点布局,开展了整星试验。试验数据分析表明: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可准确测量航天器的低频微振动(200 Hz以内),其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满足测量应用需求,线加速度测量分辨率为5μg,角位移测量分辨率为0.015″。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运载火箭大型化与重型化的趋势,结构优化技术在火箭轻量化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更高精度的试验、测试以及更高置信度的分析评估需求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对运载火箭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进行概述;然后针对几种典型密封类与非密封类结构优化案例及新型运载火箭结构中的不确定性优化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运载火箭风场传统拟合方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少参数神经网络的高精度拟合方法。该方法将运载火箭飞行高度作为网络输入,将风场的速度和朝向作为网络输出,在满足精度要求下使用最少的网络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完成风场拟合,并给出了隐层节点数的下界公式。和传统的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及其分段形式相比,最少参数神经网络只使用一套框架即可完成风速和风向的拟合,并提高了拟合精度。大量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简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运载火箭测发网络是维系各型号运载火箭远距离测试及发射控制的重要国防基础设施,对测发网络流量进行异常检测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测发网络功能的拓展,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而当前的安全检测主要依赖于基于异常特征库匹配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对一些新型攻击检测能力非常有限。本文结合运载火箭测发网络实际特点,针对以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为主的测发网络流量,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固定数据包数目的流量图片样本生成方法,首次提出在测发网络流量异常检测问题上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以原始网络流量作为输入,避开难以解决的人工特征集设计问题。通过测发网络真实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实验,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召回率和准确率,验证了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耐坠毁缓冲装置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波  张明  岳帅 《宇航学报》2019,40(9):996-1005
针对采用四腿式着陆支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提出一种油气-蜂窝两级缓冲的新型耐坠毁缓冲装置,常规油气缓冲器实现重复使用,危险工况下蜂窝缓冲器实现耐坠毁功能。建立了运载器着陆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运载器着陆的四种极限工况及铝蜂窝压溃载荷的求解方法,基于径向基(RBF)代理模型,采用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对多工况下运载器两级缓冲装置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有着较好的准确性,优化后运载器的最大过载和缓冲支柱载荷峰值均得到降低。最后,对比了单独油气缓冲器与两级耐坠毁缓冲装置下运载器的着陆响应,结果表明,使用两级耐坠毁缓冲装置在降低运载器最大着陆过载和缓冲支柱载荷峰值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谭述君  何骁  张立勇  吴志刚 《宇航学报》2021,42(10):1228-1236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上升段飞行中推力故障下轨迹重规划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决策的在线轨迹重规划方法,将原问题转化为最优救援轨道的在线智能决策和成熟的燃料最优轨迹规划问题进行求解。通过离线求解不同故障状态对应的轨迹重规划问题,建立"故障状态-救援轨道"样本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最优救援轨道的决策模型,并将决策模型装订箭上。在实际飞行中以当前故障状态作为输入,利用决策模型可在线快速决策出最优救援轨道根数,进而求解以救援轨道为目标轨道的燃料最优轨迹规划问题,从而完成推力故障下的在线轨迹重规划。数值仿真表明,与直接求解轨迹重规划问题相比,该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给出一致的最优救援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卫星重力场测量的最新技术——GRACE低-低卫-卫跟踪的基本思想及其关键有效载荷。在此基础上,对高精度KBR星间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迁  许志  李新国  高峰  黄建友 《宇航学报》2020,41(3):298-308
针对耗尽关机的固体运载火箭末级多约束制导问题,提出了在真空飞行段设计一种具有速度管控能力的多约束制导方法。同时针对速度管控引起的状态矢量耦合问题,基于定点制导算法推导出一种适用于耗尽关机制导的拓展理论算法,通过求解交变姿态速度管控方向实现对耦合项的抑制;并对大气层外“助推-滑行-助推”的任务模式,在此理论基础上推导出滑行点火时间、〖JP2〗需要速度矢量与终端轨道根数之间的理论关系,解决了固体运载火箭在固定弧长条件下的两点边值问题。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算法对不同载荷任务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模型的参数偏差及不确定性具有高制导精度和强鲁棒性,因此该算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时上面级加注系统的精度要求以及常规航天推进剂加注系统精度实际情况。为了满足上面级加注系统的高精度要求,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地面定量方式,即电子秤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联合系统定量方式,并对这种全新的定量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定量方式正确可行,定量精度高,满足上面级对加注系统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Gauss伪谱法的固体运载火箭上升段轨迹快速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Gauss伪谱法在多级固体运载火箭上升段轨迹快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针对多
级固体运载火箭上升段轨迹优化的特点,研究了求解多阶段最优控制问题的Gauss伪谱法,
引入连接点概念处理间断点,设计了边界控制变量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轨迹优化速度,
设计了含初值生成器的Gauss伪谱法串行轨迹优化策略,实现了固体运载火箭上升段轨迹快
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优化方法优化一条上升段轨迹所用时间为2~3分钟,终
端约束和路径约束均得到很好满足,算法求解精度高,对初值依赖性小,设计的边界控制变
量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运载火箭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前通常通过光学瞄准确定初始方位角,采用捷联惯组自对准解算获取水平姿态角。以可实现简易、快速发射的新型火箭为背景,在发射场阵风等干扰引起箭体低频微幅晃动的环境下,研究了捷联惯组自主对准技术。分析了运载火箭全自主对准的特点,利用以惯性系为参考基准的解析对准法和卡尔曼滤波精对准方法,对高精度全自主对准技术和其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开展了全自主对准试验验证,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可替代复杂的光学瞄准系统,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初始姿态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