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装配式管廊和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将BIM技术和装配式管廊相融合,本文以某一实际装配式管廊工程为例,分析了BIM技术在其设计阶段的应用。经项目实践验证,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管廊进行设计,能够减少设计错误,优化设计模型,提升项目质量,可为同类项目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是全国"首批十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我国"首个"落地实施的PPP管廊项目。在六盘水综合管廊施工全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解决管线综合排布、碰撞及净空检查、土方开挖量等问题,应用BIM5D平台,有效解决了超长作业面项目管理分散的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高效、稳定进行,提高了管廊的施工进度与效率,在质量、安全等方面也协助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管控力度。项目自主开发的打灰系统,将检测试验数据录入系统,并和BIM模型关联,配合BIM工作管控整个项目混凝土浇筑流程。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探讨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应用。通过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BIM技术可实现综合管廊管线、主体结构的同步设计;BIM技术可实现施工阶段效益最大化;一套成熟的BIM实施体系有助于推动项目创效,有助于推动综合管廊的智能化建设、运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及研究现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总结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工艺模拟、进度管理、场地布置、设计变更管理等应用情况,实现了辅助管廊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施工设计难度大、各单位难以协调、施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BIM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施工理念.本文根据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BIM独特的技术特点,从专业角度协同设计、管线综合应用、模拟施工作业、现场实时监控、施工质安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研究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管廊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管廊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7.
由于管网施工造成的交通拥堵、生活影响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综合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但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建设质量,就必须对管廊施工进行研究和改进,上下分体装配式预制管廊施工技术在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上下分体装配式预制管廊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妹 《建筑施工》2020,42(5):838-841
以上海临港综合管廊项目为例,介绍了BIM技术辅助综合管廊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Revit建模软件、4D视频模拟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项目中资金周转与工期短、图纸问题较多、工程复杂、技术难度高、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和数据协同共享难等问题。同时应用BIM技术探究“海绵城市”概念,推动绿色建设发展,创建智慧城市。最终为施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相较于传统综合管廊项目,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建设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解决很多传统项目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将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运维阶段,使项目全寿命周期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返工。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地下管线设计、BIM辅助优化设计、工厂化构件预制程序、三维可视化展示等角度,揭示了传统地下管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综合管廊设计的应用驱动力;结合BIM相关配套软件,重点分析了BIM预制化技术在装配式钢制综合管廊建设中,从初期构件拆分到竣工运维期间的应用路径。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尤其是可视化施工模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其建设量日益增大。但国内管廊施工技术体系尚不完善,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难点问题,需求与技术矛盾日益凸显。而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发展愈发成熟,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过程管理。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参数化、协调性等优点,能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传统施工中的难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应用,介绍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助力综合管廊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环节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其最终的成本往往远高于预期.为此,论文提出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在确保预期成本合理的条件下,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校验,确保管廊项目施工结果不会因为设计问题而出现额外的施工拆改成本.通过实施模拟工程量变化与施工材料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副中心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阐述了利用BIM技术的原因和工作策划内容,并从基础应用和管理应用2方面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实践证明,BIM技术在综合管廊现场施工中的应用效益和实施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BIM平台,采用WBS技术对综合管廊项目管理计划体系集成框架进行研究,结合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构建了综合管廊项目管理计划体系集成框架,并对其实施流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综合管廊项目管理计划信息的集成是一个逐渐完善、动态的过程;建立WBS技术拆分后的综合管廊项目计划信息之间的关联是基于BIM的综合管廊项目管理计划集成和项目计划生成的关键;基于BIM的综合管廊项目管理计划集成能够满足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计划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要求,能够达到提前预警、事前调整的目的,具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节省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药城(泰州)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研究为背景,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各阶段应用BIM技术,通过实施管廊碰撞检测、虚拟仿真漫游、施工场地规划、廊体预制加工、施工方案模拟等BIM应用点,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参数化和信息集成的特征,提高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了返工和材料浪费。并且将BIM和GIS融合,在综合管廊运维平台BIM-FM中应用,全面提升了综合管廊智能化、精细化运维的管理能力,为类似综合管廊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恒玉 《建筑经济》2021,42(12):53-58
阐述综合管廊项目造价管理的特点以及BIM在综合管廊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以某管廊项目为例,分析BIM在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设计阶段中限额设计、设计方案和设计变更方面的应用,施工阶段中模拟碰撞试验、设计变更处理、进度管理和模拟施工方面的应用,为类似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预制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展开讨论,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地下管廊施工技术施工的主要特点,研究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对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提升应用.  相似文献   

19.
《福建建设科技》2021,(1):107-109
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BIM技术应用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成本管控中,结合项目在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及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重难点,探讨采取信息化手段,精细化设计、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和优化施工管理,以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有效地对地下管廊项目的成本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综合管廊的发展历史和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特点,并以某工程为例,详细地从需求方面研究了BIM技术在预制拼装综合管廊中的应用。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模拟工具,不仅可在设计、施工方面为城市预制拼装地下综合管廊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