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单节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以及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OPSF)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63-1668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神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经皮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随访24~50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经皮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而术后1、6和18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置钉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经皮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低于切开组,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经皮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切开组出现1例断棒,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最、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附加伤椎内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行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7例行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手术前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胸腰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伤椎矢状位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1 d VAS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跨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选择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给予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六钉组)和跨越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32例,四钉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六钉组与四钉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六钉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与四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内固定失败率(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矫正度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跨越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终板破裂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治疗的14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终板破裂患者,根据CT矢状位重建终板破裂横面积或终板最低点下陷高度50%、≥50%设为轻度破裂组(83例)与中重度破裂组(62例)。采用后路开放式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26~4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轻度破裂组的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中重度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板破裂程度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早期矫正效果以及疼痛改善程度无明显影响,终板破裂程度高者远期可加重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胸腰椎轻中度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固定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开放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18例开放复位跨伤椎固定(OPSF-4钉组),42例开放复位附加伤椎固定(OPSF-6钉组),21例经皮跨伤椎固定(PPSF-4钉组),13例经皮附加伤椎固定(PPSF-6钉组)。分析并比较4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当天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柱高度、后凸角、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2个月。术中出血量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SF-4钉组、PPSF-6钉组均少于OPSF-4钉组、OPSF-6钉组(P<0.05)。术后引流量OPS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PPSF两组术后无引流。手术时间和术后当天VAS评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比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F-6钉组大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Cobb角、伤椎后凸角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OPSF-6钉能更好地矫正伤椎的高度,经皮固定的失血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单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67例)、B组(采用Wiltse入路置钉,45例)、C组(采用传统开放置钉,3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B组少于C组(P<0.05),X线透视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A组大于B、C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经皮椎弓根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医患放射线曝露时间长,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略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实心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1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皮实心椎弓根螺钉组(A组,38例)、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组(B组,27例)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组(C组,4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置钉准确率、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18.89±5.77)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A组和B组均少(短)于C组(P<0.05);住院费用A、B组均多于C组(P<0.05),但A组少于B组(P<0.05)。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骨折椎体角、节段后凸角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相比,经皮实心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能获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住院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对照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有效地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和后凸畸形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26例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90(64.9±8.5)min;术中出血量30~120(64.6±23.0)ml;住院天数6~11(8.6±1.5)d;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21.7±4.3)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维持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对伤椎直接复位及固定、在即刻固定、改善和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