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对来源于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4 4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7.62岁,男性居多(共2 533例,占比62.95%),脑血管疾病西医诊断以脑梗死(共2 501例,占比49.14%)最为常见,主要单种联合用药有乙酰水杨酸(共2 479例,占比3.12%)、蛋白水解物(共1 733例,占比2.18%)、阿托伐他汀(共1 636例,占比2.06%),2种联合用药以银杏叶口服制剂+蛋白水解物最为常见;单种中药联合单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为主;单种中药联合2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最常见;单种中药联合3种西药类别则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口腔疾病治疗药最为常见。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适用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临床上常与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心脏病治疗药、口腔疾病治疗药等联合使用,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与药物说明书存在出入,临床医生应谨慎对待,本研究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人群的临床特征和联合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选取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2 857例脑梗死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描述分析、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规律。结果显示,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共1 727例,占69.61%,男性1 610例,占63.59%。治疗上与降脂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脑代谢功能促进剂、血管扩张药等西药,以及中药活血化瘀剂、清热剂、祛痰剂等联合使用较为常见。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使用频数最高的西药是阿司匹林肠溶片(1 528例,53.48%),中药是醒脑静注射液(378例,13.23%);其中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最常用的西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使用率达83.48%,最常用的中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活血化瘀剂,使用率达63.49%。为了更深入地探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合并用药规律,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合并药物进行关联分析。临床联合2种西药时,最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27.10%;联合3种西药时,最常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15.90%。结果表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指南基本相符,其在治疗脑梗死时常与西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中药活血化瘀剂等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且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脑梗死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合并用药特征,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来自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的6 053例脑梗死患者信息进行分析。使用舒血宁注射液脑梗死患者中,患者平均年龄67.96岁,其中46~80岁的患者共4 589例,占83.94%;舒血宁注射液用法主要为静脉用药,单次给药剂量以15~20 mL为最多,占69.7%;用药疗程一般1~14 d,占89.25%;主要单种联合用药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支持度48.508%)、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支持度22.073%)、阿托伐他汀钙片(支持度18.873%)等;2种联合用药常用组合主要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支持度8.178%),尼麦角林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支持度7.63%)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时中老年人为最多,并常与抗血小板聚集药、改善脑循环药物等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化学药物一起合并使用,临床用药符合脑梗死治疗指南,部分患者存在超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情况,临床医师应注意用药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用药特征,为其临床应用及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23家三甲医院12 888例使用该注射液的老年患者信息,运用基本数据描述方法,Apriori建立模型,Clementine12.0分析。结果:纳入男性患者60.33%,女性患者39.67%;年龄以65~75岁(49.73%)为主;病种以高血压(15.6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19%)、恶性肿瘤(9.78%)为主。单次用药剂量多数达10 mL(88.88.%)以上,用药疗程以1~3 d(71.70%)为主;联合中药使用最多的为便秘舒胶囊1 582例(12.27%),西药为氯化钾缓释片4 375例(33.95%);中药常联合活血化瘀剂7 406例(57.46%)、清热解毒剂2 486例(19.29%)和解表剂2 051例(15.91%)使用;西药常联合抗生素类药8 315例(64.5%)、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8 123例(63.03%)及维生素类药6 988例(54.22%)使用。在对多种联合用药进行关联分析时,常见联合2种中药组合为复方甘草+便秘舒胶囊,支持度2.84%,西药组合为维生素+氯化钾缓释片,支持度18.8%。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基本符合用药指南,治疗的主要疾病和使用方法与指南相符,由于老年患者体质渐衰,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及感染风险增加,因此,本研究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与中药活血化瘀剂、泻下剂,西药抗生素、维生素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1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疗效并使用经颅普勒(TCD)测定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8.0%,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创伤人群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26家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住院患者,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i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创伤人群中男性(1 481例,70.12%)多于女性(631例,29.88%),以46~65岁年龄段最多(1 025例,46.07%);入院科室主要集中在骨科(72.4%);剂量范围在说明书范围内8~12mL者占多数(1 076例,52.08%);用药天数分布最多的是1~3天(1 527例,73.91%)。临床上联合中成药常与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规则支持度11.49%)合用,西药常与镇痛药+抗生素(54.0%)合用;两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接骨七厘片+血栓通注射液(规则支持度3.06%,置信度41.5%)、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3.33%,置信度72.4%)。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合并频数最多的西医诊断是骨折,联合使用中西药类别最多的是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和头孢唑啉、利多卡因注射液,有助于创伤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住院病历220份,对使用科室、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治疗疗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量用法、用药途径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年龄构成,60岁以上者,占29.09%,其次为40~45岁,构成比为24.09%;(2)用药人数和用药总量较多的科室均为妇科、胰腺外科;(3)用量、用药途径完全符合药品说明书;(4)使用最多的疾病为肿瘤疾病,构成比为52.27%,其次为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5)根据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疾病与药物适应症完全符合者占7.73%,基本符合者占68.19%。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作为肿瘤化疗辅助药物,临床使用广泛且合理,但仍有用药适应症不明确、未达到疗程等现象的存在,故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5年5月10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略低于对照组的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墨玺霞 《新中医》2013,(2):36-37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5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监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BUN、SCr、CCr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显著(P>0.05)。2组治疗后以上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能显著降低血BUN、SCr,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