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度晚发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晚发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予以评定,与同期收治的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观察组抑郁严重程度,并分析它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在RBANS测验中,观察组晚期抑郁症患者即刻记忆、延时记忆、视觉广度、注意力、言语能力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FT测验评分经评定低于对照组(P0.05);在WCST测验中,两组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RBANS测验中的即刻记忆、延时记忆、视觉广度、注意力、言语能力各维度均与HAMD-17评分具正相关(r=0.39,0.42,0.45,0.38,0.40,P0.05);VFT和WCST测验中的持续性应答因子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3,-0.51,P0.05)。结论中重度晚发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与抑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表情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人面部情绪测验(CFE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56例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与49名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CFET的总分及6种基本情绪认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WCST显著较对照组为差.控制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CFET的惊正确分与WCST的总应答数呈正相关(r=-0.31,P<0.05),悲正确分与CFET的错误应答数(r=-0.37,P<0.01)、选择错误率(r=-0.38,P<0.01)、持续性应答数(r=-0.34,P<0.05)、持续性错误数(r=-0.48,P<0.01)和持续性错误率(r=-0.40,P<0.01)呈负相关,而与完成分类数(r=0.25,P<0.05)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面部表情认知缺陷和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面部表情认知功能与执行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首发抑郁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0名,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应用17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患者的病情和认知功能.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109±0.032)μg/L与(0.033±0.014)μg/L,P<0.01].患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和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HAMD的总分、阻滞因子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为0.46、0.41和0.37,P均小于0.05),与WCST中的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呈正相关(r为0.39、0.37和0.37,P均小于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认知损害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神经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连线测试(TMT)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CRP水平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9.203,P0.001);WCST、TMT测验成绩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t=4.462~6.815,P均0.001)。患者组血清CRP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422,r=0.372;P0.05);与WCST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r=-0.364,r=-0.375;P0.05),与WCST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r=0.341,r=0.346,r=0.381;P均0.05);与TMT-A、TMT-B呈正相关(r=0.411,r=0.483;P均0.05)。结论: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免疫异常,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WAIS-RC的语言量表、操作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卒中治疗指南,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分别于治疗21d及3m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执行功能。结果在21d测试中,治疗组仅在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少于对照组(P<0.05),完成分类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在3m后,治疗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MSE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错误应答数明显减少(P<0.05),持续性错误数也明显减少(P<0.01),完成分类数增多(P<0.01)。与21d测验成绩相比,3m后第2次测验,治疗组成绩所有下降均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MoCA总分及MMSE成绩显著下降(P<0.05),WCST持续性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完成分类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阻止患者视空间能力、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等多项执行功能减退,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作期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70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及65名健康对照纳入研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的认知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基底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与右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T各阶段净分及总净分低于对照组,而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基底动脉(r=0.25)、左中动脉(r=0.46)、右中动脉(r=0.25)、右后动脉(r=0.26)平均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正相关(P0.05),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基底动脉、左右后动脉与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执行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给予人际心理治疗纳入研究组,另一组给予集中心理教育纳入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用儿童青少年焦虑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SCARED总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因子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低于治疗前,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及完成分类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SCARED在总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因子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研究组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应答数、正确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CST量表中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SDSS量表中的社会性退缩、家庭外活动、家庭内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更有效地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韦氏记忆(数字累加、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数字广度、数字划消、连线测验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35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测评;同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失眠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失眠组在数字累加、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数字广度测验的数字倒背、数字划消测验中的注意力失误率、连线测验B及BA完成时间和WCST测验的各项成绩(除正确应答数外)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F=4.646~28.224,P0.05或P0.01)。失眠组数字累加分与病程呈负相关(r=-0.558,P=0.001);联想学习分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05,P=0.019);连线测验B-A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r=0.405,P=0.019);WCST持续错误百分比与SDS分呈正相关(r=0.309,P=0.045)。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功能损害,其病程、失眠程度以及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SAD,同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小于20分的患者共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共30例。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数字划销测验检查。结果SAD患者在HAMD、LSAS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数字划销测验中,SAD组的粗分158.0±23.6、失误分17.6±12.8、得分140.6±31.7、失误率12.1±12.1,对照组的粗分179.4±13.2、失误分11.3±d.0、得分168.1±13.9、失误率6.3±2.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粗分和得分与LSAS显著相关(P〈0.05)。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对数字信息,也会发生注意偏向,注意的偏向与当前关注的内容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WMS-Ⅲ)空间广度测验测试75例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8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执行功能;病例组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 结果:病例组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反应数和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正确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WMS-Ⅲ总分和空间广度逆行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及总分负相关(r=-0.276,r=-0.230;P均<0.05);阳性症状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负相关(r=-0.258,P<0.05);一般病理学总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负相关(r=-0.244,P<0.05). 结论: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显著受损,并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亲属组)与90名对照者(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亲属组WCST中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CPT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亲属组WCST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PT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和CPT评分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严重者有必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51例BD-I型患者(BD-I组)、51例BD-II型患者(BD-II组)、50名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CPT中正确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D-I组明显低于BD-II组及亲属组(P均0.05)。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WCST中的错误应答数、正确率和非持续性错误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D-I组及亲属组与BD-I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D-I组及亲属组WCST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评分与对照组及BD-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存在多维度认知功能损害,BDI患者任务管理能力损害较明显,BD-II患者注意力损害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另选择34例健康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的血清BDNF水平,HCY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WCST检测显示:病例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测验用时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低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DN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血清HCY水平与Stroop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BDNF水平与威斯康辛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测验用时和Stroop正确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精神分裂者患者的血清HCY浓度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WCST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96,P均=0.000);CPT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87,P=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P=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词汇流畅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联想学习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相似性测验、领悟测验、木块图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8项神经心理测试工具,对5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8周后各评定认知功能1次,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①治疗前,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76,P<0.01;r=-0.397,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1;r=0.298,P<0.05)。②治疗后,患者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认知功能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总体仍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无显著变化;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88,P<0.01;r=-0.383,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1;r=0.315,P<0.0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其执行功能损害可能与Hcy的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缓解期双相障碍(B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缓解期BPD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并对上述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和临床变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完成分类数、WCST持续性错误数、WCST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应答数、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均与病程、住院次数、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次数呈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和住院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病程越长、住院次数和发作次数越多,缓解期BPD患者认知功能测验成绩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7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抑郁情绪,采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抑郁症组和6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抑郁症组在抗抑郁治疗4~8周后再次重测。结果:短期治疗后抑郁症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t=2.45,P0.05),但左、右大脑中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6.07~-12.14;P均0.01);治疗后抑郁症组划销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除净分IV外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2.54~-17.33;P0.05或P0.01);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仍多于健康对照组(t=9.33~15.13;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划销测验、WCST成绩显著相关(P0.05或P0.01);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与划销测验总净分差值、WCST错误应答数差值及持续性错误数差值呈正相关(r=0.454,0.270,0.378;P均0.01)。结论: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失言识别测试(F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57例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SFRT:患者组平均反应时[(2122±1124) ms]长于对照组[(1180±322) ms,P<0.01],正确率[(80±16)%]低于对照组[(88±6)%,P<0.01].(2) FPT:患者组总分[(42.20±14.52)分]、失言故事分[(29.98±15.64)分]和控制故事分[(12.22±5.6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58±8.12)、(52.16±7.14)、(15.36±4.12)分,P<0.05或P<0.01].(3) WCST:除完成分类数和非持续性正确数外,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其他各项WCST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正确率与FPT失言故事分间呈正相关(r=0.328,P<0.05),与WCST总应答数(r=-0.282,P <0.05)、错误应答数(r=-0.278,P<0.05)、持续应答数(r=-0.397,P<0.01)和非持续性错误数(r=-0.395,P<0.01)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缺陷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障碍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