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成药》2016,(5)
目的研究疏脑解郁汤(柴胡、黄芩、半夏等)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Zea-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孤养及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卒中后抑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及帕罗西汀组5组,每组15只,另加空白对照组15只。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给予疏脑解郁汤水溶液(3.015、1.058、0.704 g/kg)灌胃,帕罗西汀组予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001 7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第4周,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给药结束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海马组织内单胺递质的含有量。结果疏脑解郁汤大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时间及空间搜索时间(P0.05或P0.01),并能提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有量(P0.05或P0.01)。病理结果显示疏脑解郁汤各剂量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病理损伤。结论疏脑解郁汤大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组织内单胺递质含有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单胺类递质含量及递质间代谢关系,并从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保神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孤养及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的方法制成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中药复方保神汤治疗,并与阳性药物(氟西丁)对照。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及测定大鼠海马及皮层单胺类递质以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观察该方对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与孤养可明显降低大鼠海马及皮层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并使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代谢产物海马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及内标物3,高香草酸(HVA)含量升高,5-羟吲哚乙酸(5-HIAA)/5-HT、DOPAC/DA比值升高,5-HT/NE降低,而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可逆转上述变化,疗效与氟西丁相当,尤以高剂量组明显。结论长期慢性应激造成的抑郁模型大鼠存在5-HT、DA等递质含量的不足及5-HT与NE的代谢失衡,保神汤可明显提高递质含量并纠正递质代谢的紊乱,使递质间关系趋于平衡,为临床防治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药肉蔻-5味丸对慢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单胺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3.6 mg·kg-1)及肉蔻-5味丸低、中、高剂量组(0.2,0.4,0.8g·kg-1),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与孤养结合的造模方法复制抑郁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以体重变化,矿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消耗试验来进行行为学评价,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给予21 d应激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糖水消耗量、Open-field试验水平活动得分和垂直活动得分及海马5-HT,DA,NE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和肉蔻-5味丸可不同程度改善其抑郁状态,氟西汀组、肉蔻-5味丸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5-HT,DA,NE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肉蔻-5味丸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脑内5-HT,NE,DA单胺递质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风胶囊对反复吗啡依赖和戒断引起的大鼠焦虑行为和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成瘾和催促戒断后焦虑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吗啡模型组、清风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地西泮对照组。清风胶囊低、中、高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连续给药5天。观察动物焦虑行为的改变,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受试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清风胶囊0.5g/kg,1.0g/kg,2.0 g/kg三剂量均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由于反复躯体依赖和戒断所导致的焦虑行为,并显著减少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和DA的含量。清风胶囊0.5,1.0,2.0 g/kg三剂量对大鼠焦虑行为的抑制作用与地西泮比较无明显差异,三剂量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清风胶囊0.5g/kg,1.0g/kg,2.0 g/kg三剂量均对反复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焦虑行为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百合地黄汤对焦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组(6.75 mg·kg~(-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8.64 g·kg~(-1))和百合地黄汤低剂量组(4.32 g·kg~(-1))。采用慢性束缚应激(6 h)联合皮质酮(ih, 30 mg·kg~(-1))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症模型,于造模7 d后开始灌胃给药,共给药21 d。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Golgi-Cox染色和电镜技术分别观察突触树突棘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突触结构蛋白突触素1(synapsin-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protein-95,PSD-9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功能蛋白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 SYP)、认知缺陷突触相关蛋白(synaptic Ras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SynGa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树突棘密度及分枝长度均降低,突触数量减少,内部结构损伤明显,synapsin-1和PSD-95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SYP和SynGap表达下降;高剂量百合地黄汤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缓解突触损伤,增加突触synapsin-1,PSD-95,SYP,SynGap蛋白的表达。因此,作者认为百合地黄汤能够通过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善焦虑和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63-565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180~200 g)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文拉法辛组、甘麦大枣汤大、中、小剂量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性刺激为方法进行抑郁症大鼠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进行21 d药物干预,灌胃给药。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内NE和5-HT含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麦大枣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障碍,表现为蔗糖水的饮用量明显增加,旷野试验中大鼠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增加(P<0.05),甘麦大枣汤组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具有改善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提示甘麦大枣汤通过提高症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对CUMS抑郁症大鼠ERK~(1/2)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中剂量组、百合知母汤大剂量组、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CUMS法制造抑郁症大鼠模型,共计21 d;造模完毕后,各组分别给予氟西汀(1.8 mg/kg)、百合知母汤(1.5 mg/kg)、百合知母汤(3.0 mg/kg),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8 d;给药完毕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分别用Western-blot法、q 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KC蛋白、MEKmRNA、ERK~(1/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百合知母汤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中的PKC蛋白、MEKmRNA、ERK~(1/2)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百合知母汤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上调CUMS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PKC蛋白、MEKmRNA及ERK~(1/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枢机安神汤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和焦虑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8.5 g/kg)、中药中剂量组(13 g/kg)、中药高剂量组(17 g/kg)以及西药组(0.26 mg/kg),在建模后各组大鼠连续给药7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血清中褪黑素(MT)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失眠模型,枢机安神汤能够提高大鼠体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量,增加海马组织中5-HIAA、5-HT、AChE、BDNF与血清中MT的含量,抑制海马组织中NE、DA含量。结论:枢机安神汤可改善PCPA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和焦虑状态,其机制与增加5-HT含量有关。另外,枢机安神汤还通过激活前额叶突触可塑性标志蛋白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致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递质的变化以及柴胡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特征以及柴胡疏肝解郁的部分机制.方法:取体质量为200-220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8.50g生药/kg)、柴胡小、中、大剂量组(0.81、2.43、4.86g生药/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动物采用慢性束缚法,束缚大鼠3h/d.连续束缚3w,制备肝郁模型.从第2w开始按剂量灌胃给药,连续2w.应用Open-field-test试验仪测定大鼠不同造模时间的行为学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造模3w后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1w后的大鼠水平爬行格数有增加趋势(P>0.05),造模1w-3w后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水平爬行格数显著性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NA和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不同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爬行格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慢性束缚法诱导的肝郁模型大鼠存在自主性活动和海马单胺递质的异常变化;柴胡能明显改善该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递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20,(9)
目的观察柴芍安神解郁颗粒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解郁安神颗粒组(0.90 g生药/kg)、柴芍安神解郁颗粒高剂量(11.52 g生药/kg)和低剂量(5.76 g生药/kg)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复制PS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8周,旷场试验进行大鼠行为学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CRH、ACTH、CORT水平及海马组织中BDN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RPS6KA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均增加(P0.01),血清CRH、ACTH、CORT水平降低(P0.05,P0.01),海马Akt和RPS6KA1蛋白表达增加(P0.01);柴芍安神解郁颗粒高、低剂量组大鼠海马BDNF水平和海马PI3K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柴芍安神解郁颗粒可改善大鼠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亢奋、激活PI3K/Akt/RPS6KA1通路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