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胃肠道出血(GIB)的发生情况,评价ACS合并GIB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486例ACS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咯雷等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ACS患者GIB的发生并评价其危险因素。随访30 d,评价病死率。结果 486例ACS患者中出现GIB 54例,STEMI组、NSTEMI组、UA组间GIB发生率有差异(P〈0.01)。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GIB发生率高于单纯抗凝抗栓治疗的患者(P〈0.05);高龄、合并糖尿病、既往发生心血管事件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GIB的发生率明显增高。GIB患者30 d病死率高于非GIB患者(P〈0.01)。结论 ACS合并GIB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临床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治流程在大量临床试验的支持下,指南制定日益完善。患者及早就诊、抗血小板、抗凝及B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等药物的应用,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及时选择实施,循证治疗使STEMI的早期病死率(住院或30d病死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确证有效的开通闭塞动脉的急救措施,桥接治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机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残余血管狭窄。已知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溶栓/桥接治疗后导致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溶栓后24 h内禁止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使一部分残余动脉狭窄患者发生了动脉再闭塞。本文针对血小板活化机制及近年来关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在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24 h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即刻抗血小板聚集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发病4~9 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行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组18例、即刻抗血小板聚集组22例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2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治疗后24 h和7 d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和治疗7 d的疗效比较,即刻抗血小板聚集组有效率高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即刻抗凝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即刻抗血小板聚集、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P0.05)。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不一定完全按照指南,可根据自身情况,尝试溶栓后即刻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优于还是相同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仍不明确。韩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KAMIR)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通过互联网络在41家具备急诊PCI条件和后备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共注册13 632例患者。在排除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使用金属裸支架或仅进行了球囊扩张治疗的STEMI、STEMI进行择期PCI或仅接受非PCI的保守治疗、心功能Killip Ⅳ级、禁忌抗血栓药物、已知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00×10~9/L)、正在服用抗血栓药物、经溶栓治疗的STEMI、桥血管病变致心肌梗死、严重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血肌酐>20 mg/L)及预期寿命少于12个月等的患者,最终入选4203例。该研究对这4203例在急诊PCI(症状发生24 h内)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研究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发病时间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及溶栓治疗前后血压,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风险或对预后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抗栓与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并已被所有专家认可且极力推荐.当我们不断强调溶栓和急诊PCI优越性的同时,不要忘记或轻视辅助再灌注治疗的抗栓疗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紧急转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外院行静脉溶栓后经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我院心导管室行紧急PCI术,观察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疗效及出院后短期随访效果。结果:溶栓后立即转诊至我院并紧急PCI的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住院期间未见再发缺血事件,也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短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具备抢救设备及医护人员陪同的条件下,外院STEMI患者溶栓后立即转诊实施紧急PCI术是安全的,且对患者有益,手术时间应在溶栓3h之后,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CPR后STEMI患者(溶栓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8例CPR后STEMI患者(对照组)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P<0.01),溶栓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明显降低STEMI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60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Ⅰ组,n=30)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Ⅱ组,n=30),于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给药2 h后和维持治疗3个月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给药2 h后和维持治疗3个月后,Ⅱ组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Ⅰ组[(54.67±5.83)%对(45.75±16.72)%,P0.05;(59.53±12.18)%对(45.10±16.26)%,P0.05],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出血和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STEMI治疗中能更快速充分地抑制血小板,血栓弹力图可用于指导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杰伟 《内科》2008,3(5):663-664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后抬高的ST段下降的幅度,评价溶栓治疗过程中ST段改变对STEMI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105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行溶栓治疗,并计算溶栓后2h内ST段抬高总和的下降幅度。结果溶栓治疗2h后,ST段抬高振幅总和较溶栓治疗前下降大于50%时,病人自觉胸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而ST段抬高振幅总和较治疗前小于50%时,患者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结论急性STEMI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后,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可作为心肌血供能否恢复的间接预测指标,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失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的STEMI溶栓失败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32)和替格瑞洛组(n=33),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5~7)d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和介入相关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较低(P < 0.05,P < 0.01)。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术后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替格瑞洛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有减少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溶栓后补救性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相关。 结论 对于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补救性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01例,根据给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2h和6h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以及STEMI患者溶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01-2018-07确诊STEMI行溶栓治疗及同时期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各152例,分为STEMI组和冠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再根据患者溶栓后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溶栓成功组及溶栓失败组,作同上分析。结果:男性(OR=4.689,95%CI=1.359~16.171,P=0.014)、白细胞(OR=42.662,95%CI=19.346~94.078,P0.001)、PDW(OR=4.271,95%CI=1.748~10.436,P=0.001)是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5.65fl时,预测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0.723,敏感性=61.2%,特异性=78.3%(P0.001)。152例溶栓患者中有9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2.5%。PDW(OR=3.417,95%CI=1.199~9.741,P=0.022)和GRACE评分(OR=3.922,95%CI=1.582~9.719,P=0.003)是STEMI患者溶栓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6.85fl时,预测溶栓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0.707,敏感性=54.4%,特异性=84.2%(P0.001)。结论:PDW水平与STEMI以及溶栓失败独立相关,监测PDW水平对确诊STEMI及预测溶栓结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老河口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晚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溶栓前及溶栓后3 d、7 d凝血功能指标,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BG、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7 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溶栓后3 dPLT、MPV、PDW、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溶栓后3 dPT、APTT、TT长于晚期组,FIB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反之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荟萃分析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0年10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应用于STEMI溶栓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MI)、全因死亡、卒中、主要出血事件、所有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纳入4项RCT共4334例STEMI溶栓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其中氯吡格雷组2149例,替格瑞洛组2185例。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OR=1.13,95%CI:0.82~1.54,P=0.46)、MI发生率(OR=1.32,95%CI:0.74~2.36,P=0.35)、全因死亡率(OR=1.12,95%CI:0.76~1.65,P=0.56)、卒中发生率(OR=1.07,95%CI:0.57~1.99,P=0.84)以及主要出血事件(OR=1.06,95%CI:0.62~1.80,P=0.8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增加了所有出血风险(OR=0.65,95%CI:0.49~0.86,P=0.003)和呼吸困难风险(OR=0.51,95%CI:0.41~0.63,P0.000 01)。结论:替格瑞洛在降低STEMI溶栓患者的MACE、MI、全因死亡、卒中、主要出血风险等方面与氯吡格雷相当,但显著增加了所有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基于目前的循证证据,本研究结果不支持STEMI溶栓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而应尽早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并已被所有专家认可且极力推荐。当我们不断强调溶栓和急诊PCI优越性的同时,不要忘记或轻视辅助再灌注治疗的抗栓疗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急诊PCI术2种不同再灌注治疗方式再通前、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STEMI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61例)和急诊PCI治疗组(63例),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STEMI组再灌注治疗前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和急诊PCI治疗组血管再通后血清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急诊PCI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与溶栓治疗均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急诊PCI治疗组BN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溶栓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影响,为急性STEMI患者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血管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 173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6 h)、延迟溶栓组(6~12 h)及晚期溶栓组(12 h),比较各组患者溶通率、MACE发生率,分析溶栓治疗时间对MACE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的增加,其溶通率逐渐下降(88.87%vs.80.55%vs.69.96%,P0.05),其院内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3.18%vs.5.03%vs.10.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发生后溶栓治疗时间越短,患者溶通率越高、院内MACE发生率越低,对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于发病6 h内实施静脉溶栓,以保证溶栓效果,降低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表面CMP-140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应用活化依赖性单克隆抗体测定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联合溶栓、常规治疗中血小板表面GMP-140、血浆内GMP-140,以及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的改变。观察到以上指标在AMI早期增高,说明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在AMI不同治疗中以上指标呈不同的动态变化。溶栓再通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比未再通的患者较早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血小板表面GMP-140与血栓形成及溶解有关,是判定溶栓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AMI患者溶栓同时联合应用特异性高、效力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将对溶栓治疗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