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07例,其中134例MPP患儿设为MPP组,173例非MPP患儿设为非MPP组,收集同期14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血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IFN-γ、IFN-γ/IL-4低于非MPP组,IL-4水平高于非MPP组,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而IFN-γ/IL-4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34例MPP患儿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喘息组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释放,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占优势,Th1/Th2比例失衡,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而IL-4的升高在MPP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h17/Treg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70例MPP患儿根据是否有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喘息组33例,非喘息组37例。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IL-17、IL-10水平,以及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受试者的肺功能,同时分析肺功能与IL-17、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0表达结果显示,喘息组为(8.08±2.24)ng/L,非喘息组为(12.52±4.19)ng/L,正常对照组为(17.07±3.83)ng/L;血清IL-17表达结果显示,喘息组为(21.13±6.28)ng/L,非喘息组为(16.45±2.71)ng/L,正常对照组为(12.18±3.94)ng/L;血清IL-17及IL-10三组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结果显示,喘息组FEV1、FEV1/FVC、PEF及V75、V50、V25分别为(68.97±7.49)%、(70.28±5.63)%、(68.37±7.39)%、(70.45±5.98)%、(45.08±7.80)%、(36.88±4.88)%,非喘息组分别为(92.47±5.14)%、(83.03±9.51)%、(92.23±5.08)%、(82.56±9.29)%、(71.37±6.73)%、(66.29±7.58)%,与非喘息组比较,喘息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IL-10与FEV1、FEV1/FVC、PEF、V75、V50、V25呈正相关,IL-17与FEV1、FEV1/FVC、PEF、V75、V50、V25呈负相关。结论 MPP患儿存在Th17/Treg表达失衡现象,而且Th17/Treg表达与肺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及Th1/Th2比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组60例,缓解组60例,选取本院近期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者血清样本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2、IL-14、IL-10;利用实时定量PCR(qmiR-506)法检测PBMCs中miR-138及RUNX3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E水平;利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缓解组、急性发作组哮喘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缓解组比较,急性发作组哮喘组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与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负相关(P均0.05),RUNX3 mRNA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比例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高表达,RUNX3 mRNA低表达,Th1/Th2比例显著降低,二者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比例、介导炎症反应,参与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及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组;将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健康组和病例组儿童血浆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FVC比值、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_(25))及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_(50))],并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2 (IL-2)、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干扰素γ(IFN-γ)]及治疗期间哮喘控制良好率、再入院率;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血浆IgE水平、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病例组患儿血浆维生素D水平及FEV_1/FVC比值、MEF_(25)、MEF_(50)低于健康组,血浆IgE水平高于健康组,FEV,和FVC小于健康组(P0.05)。(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FEV_1、FVC及FEV_1/FVC比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血浆IgE水平呈负相关(r=-0.268,P=0.024),与MEF_(25)(r=0.679)、MEF_(50)(r=0.457)呈正相关(P0.05)。(3)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FEV_1、FVC、FEV_1/FVC比值、MEF_(25)及MEF_(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FEV_1、FVC大于对照组,FEV_1/FVC比值、MEF_(25)及MEF_(50)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2、IL-4、IL-6、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浆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哮喘控制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及其小气道阻塞有关,而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哮喘控制良好率并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学龄期儿童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学龄期哮喘儿童共90例,分为急性发作组、慢性持续组和缓解组,以同时期同年龄门诊健康查体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FeNO、肺功能、血EOS检测并比较,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eNO与肺功能、血EO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OC分析FeNO与EOS在哮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持续组、发作组FeNO、外周血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缓解组外周血E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7),持续组、发作组FeNO均高于缓解组(P0.0167),发作组外周血EOS水平分别高于缓解组、持续组(P0.0167)。发作组FEV_1%、PEF%、FEF50%、FEF75%、MMEF75/25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组和持续组(P0.0167);缓解组和持续组FEV_1/FVC%、FEF50%、FEF75%、MMEF75/25均低于对照组(P0.0167);且哮喘发作组、持续组、缓解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呈依次降低趋势。哮喘患儿及正常对照组FeNO与肺功能FEV_1%、FEV_1/FVC%、PEF%、FEF50%、FEF75%、MMEF75/25均无相关性(P0.05);而哮喘患儿FeNO与外周血EOS存在弱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FeNO、FEF75%、EOS是影响学龄期儿童发生哮喘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eNO、EOS诊断哮喘的曲下线面积(0.811、0.807),最佳截断值(21.5 ppb、0.26×10~9/L);两者联合诊断曲下线面积为0.821。结论 FeNO结合外周血EOS可反映气道嗜酸性炎症,帮助哮喘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且FeNO与肺功能二者结合能较全面反映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Th9细胞及IL-9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醒脑静对老年急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例该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100例予常规治疗,醒脑静组102例予醒脑静加常规治疗,另取10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比例,使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9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ICH患者外周血中Th9比例及IL-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醒脑静组外周血Th9比例及IL-9水平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Th9:(0.42±0.13)% vs(0.54 ±0.12)%;IL-9:(0.51±0.09) pg/ml vs (0.64±0.12) pg/ml,P<0.05];醒脑静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 Th9可能参与了ICH发生、发展,醒脑静可能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白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55例COP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TLR-9 mRNA的表达及血清IL-1、IL-6、TNF-a的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LR-9 mRNA表达、IL-1、IL-6、TNF-a水平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均P0.05);COPD缓解期患者TLR-9 mRNA表达、IL-1、IL-6、TNF-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均P0.05);COPD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与IL-1、IL-6、TNF-a呈正相关性,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 mRNA表达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和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成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肺功能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普通肺炎患者30例(A组)、MPP患者30例(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A组和B组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3组受试者肺功能指标及MPP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1)胸部CT检查结果:A组和B组患者均以斑片渗出样改变为主,分别占70.0%、53.3%。肺功能检查结果:A组患者肺功能正常者占63.3%,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占13.3%;B组患者肺功能正常者占43.3%,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占33.3%。(2)3组受试者最大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maxpred%)、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肺泡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A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潮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Tpred%)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totpred%)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pred%)、2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EF_(25)pred%)、50%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EF_(50)pred%)、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EF_(75)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_(75/25)pred%)及一口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SBpred%)低于对照组(P0.05)。(3)MPP患者治疗前后VTpred%、RVpred%、TLCpred%、RV/TLCpred%、MVVpred%及DLCO-SB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Cmaxpred%、VApred%、FEV_1pred%、FVCpred%、FEV_1/FVCpred%,PEFpred%、MEF_(25)pred%、MEF_(50)pred%、MEF_(75)pred%及MMEF_(75/25)pred%高于治疗前,Rtotpred%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MPP患者存在气流受限,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障碍及气道阻力增加,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MPP和普通肺炎患者肺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9(T helper 9,Th9)与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并与KD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对K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期KD患儿42例作为KD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并对KD组患者进行恢复期随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中的Th9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IL-9的表达浓度;比较Th9和IL-9与KD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KD组患儿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外周血中IL-9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IL-9表达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计数(WBC)及球蛋白(GLB)浓度呈正相关(r=0.406、0.315、0.379、0.305、0.382、0.375,均P0.05);与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呈负相关(r=-0.318,P0.05);血清中IL-9表达浓度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计数及球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47、0.368、0.402、0.376、0.329、0.462,均P0.05);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43,P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及IL-9表达浓度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及相关临床指标关系密切,提示Th9及IL-9参与KD患儿的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25例轻症MPP作为实验A组,25例重症MPP为实验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变化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P〈0.05;MPP患儿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B组比实验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NF-α、IL-6、IL-8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T细胞亚群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的变化,探讨其与RA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36例RA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RA患者根据病情活动度不同分为病情重度活动组22例、病情中度活动组14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9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9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患者外周血中Th9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99±0.50)%,(0.21±0.08)%,P<0.01];RA患者重度活动组的Th9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度活动组[分别为(1.18±0.52)%,(0.69±0.25)%,P<0.01].RA患者外周血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1.06±0.42) pg/ml,(0.69±0.13) pg/ml,P<0.01],重度活动组的RA患者IL-9水平[( 1.37±0.47) pg/ml]高于中度活动组[(0.94±0.3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外周血Th9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DAS )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类风湿因子(RF)滴度、IL-9的水平呈正相关;RA患者IL-9的水平与DAS28、ESR、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I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及相关炎症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参与RA的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对哮喘患儿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入院的5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7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儿保科体检合格的34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入组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维生素D及MMP-9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肺功能指标、血清中维生素D及MMP-9水平,对血清中维生素D、MMP-9水平与肺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患儿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及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FEV1、FVC、FEV1/FVC、FEF25、FEF50及FEF75逐渐减小(P<0.05);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逐渐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FEF25、FEF50及FEF75呈正相关,血清中MMP-9水平与FEF25、FEF50及FEF75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中MMP-9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随病情程度逐渐下降,MMP-9水平随病情程度逐渐上升,同时其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加强对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及MMP-9的监测对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取30例急性期MPP患儿(MPP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IFN-γ及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P组血清IFN-γ、IL-5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也有升高趋势(P〉0.05),IL-2和IL-4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MPP急性期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主要经Th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勃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2):110-111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及白细胞介素(IL)-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AC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95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h9比例,使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Th9比例及IL-9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它们与CRP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31±1.02)%vs.(1.29±0.32)%,P<0.01],IL-9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1 ng/L vs.1.02 ng/L,P<0.01);ACS患者血清CRP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2.18 μg/ml vs.2.41 μg/ml,P<0.01).ACS患者血清Th9比例(r=0.52,P<0.01)及IL-9水平(r=0.46,P< 0.01)均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Th9比例及血清I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与CRP水平呈正相关,Th9可能参与了AC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1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成人MPP患者31例作为MPP组,另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肺功能指标,记录MPP组患者治疗转归。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胸闷、肌肉酸痛、肺部湿啰音、肺部干啰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直接胆红素(DBi 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病灶分布及磨玻璃影、斑片影、网格影、实变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I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FVC%)、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75%)、50%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50%)、2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25%)、一口气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 SB%)、肺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V/T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PP组患者中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者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者9例、莫西沙星治疗者18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P冬春季发生率较高,以50岁以下中青年多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较困难,MP感染与非MP感染对成人肺功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MPP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西区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36例作为稳定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9例作为急性加重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吸烟者22例作为吸烟对照组,不吸烟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血清IL-17、IL-10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并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及血清IL-10水平低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及血清IL-10水平低于稳定期组(P0.05);吸烟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组受试者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FEV1%、FEV1/FVC低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患者FEV1%、FEV1/FVC低于稳定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6、-0.694,P0.05),Th17/Treg细胞比值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2、-0.222、-0.748,P0.01),而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与FEV1、FVC%、FEV1%/FV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7、0.368、0.822,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而Th17/Treg细胞失衡与吸烟、COPD病情变化及肺功能损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COPD早期诊断和随访中便携式肺功能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100例吸烟无症状者为吸烟无症状组、100例吸烟有症状者为吸烟有症状组、100例不吸烟有症状者为不吸烟有症状组,对比四组各项便携式肺功能检查指标间差异,并分析COPD严重程度与吸烟指数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中度以上COPD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四组间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有症状组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及健康组(P0.05),吸烟无症状组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但与不吸烟有症状组相近(P0.05)。在COPD患者中,FEV_1%与吸烟指数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此外,中度以上COPD患者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FEV_1%、FEV_1/FV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社区具有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以及同期相匹配的56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儿童的血清白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_2)水平及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IL-17和TGF-β_2的在观察组患儿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对照组外周血IL-17和TGF-β_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两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其IL-17和TGF-β_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IL-17和TGF-β_2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和对照组肺功能各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两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前FVC、FEV_1、FEV_1/FVC、PEF、MEF75%、MEF50%、MEF25%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FVC、FEV_1、FEV_1/FVC、P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MEF75%、MEF50%、MEF25%水平则仍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_1、FEV_1/FVC、PEF、MEF75%、MEF50%、MEF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0. 05)。IL-17、TGF-β_2治疗前水平与FVC、FEV_1、FEV_1/FVC、PEF、MEF75%、MEF50%、MEF25%呈负相关(P 0. 05),治疗后IL-17水平与FVC、FEV_1、PEF、MEF50%、MEF25%呈负相关(P 0. 05),与FEV_1/FVC、MEF75%无相关性(P 0. 05);治疗后TGF-β_2水平与FVC、PEF、MEF25%呈负相关(P 0. 05),与FEV_1、FEV_1/FVC、MEF75%、MEF50%无相关性(P 0. 05)。结论IL-17和TGF-β_2水平的增高有助于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而随着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其水平随之下降,对于评估治疗效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IL-17水平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例轻度哮喘患儿、25例中重度哮喘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观察两者变化及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中重度哮喘组患儿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水平在中重度哮喘组中明显高于轻度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健康对照组与轻度哮喘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918,P0.05),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均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67,P0.05);血清IL-17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也呈正相关(r=0.954,P0.05)。结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及IL-17水平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哮喘、鼻炎、哮喘并发鼻炎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组患儿(AS组,n=41)、鼻炎组患儿(AR组,n=40)、哮喘并发鼻炎组患儿(ASR组,n=52)和健康对照组儿童(HC组,n=4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h1细胞(CD4~+IFN-γ~+T)、Th17细胞(CD4+IL-17A+T)比例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螨蛋白抗原刺激后PBMC培养上清中IL-17A、IL-17E和IL-17F水平。检测Th17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与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间相关性关系。结果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在哮喘并发鼻炎组、鼻炎组和哮喘组分别为13.2%±5.3%、12.2%±6.7%和12.1%±4.1%,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7.0%±5.1%),四组间Th1细胞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哮喘并发鼻炎组1.8%±0.7%、哮喘组1.2%±0.5%、鼻炎组1.1%±0.6%和健康对照组0.5%±0.4%,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外周血IL-17A、IL-17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尘螨蛋白抗原刺激后,哮喘并发鼻炎组、哮喘组、鼻炎组患儿PBMC中IL-17E水平显著升高。哮喘组、鼻炎组、哮喘并发鼻炎组患儿外周血IL-17E水平与Fe NO水平、外周血EOS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仅发现哮喘并发鼻炎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FeNO水平、外周血EOS增多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前炎症因子IL-17E参与了哮喘、鼻炎以及哮喘并发鼻炎等气道过敏性疾病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