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7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昏迷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2 h、12 h、24 h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12 h、24 h、48 h、72 h观察组昏迷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水平,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肌、肝脏、肾脏和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3—2018-09期间心肺复苏术成功的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亚低温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功能、肝肾功能及NSE水平和GC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肌酐(Cr),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功能,肝肾功能,调节体内NSE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对猪心肺复苏(CPR)后心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国产健康白猪24头,体质量(36.63±2.55)kg,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6)、CPR组(n=10)、ART组(n=8)。CPR组和ART组采用电刺激诱发室颤9 min、CPR 6 min的方法制作心脏骤停复苏模型。Sham组不经历心脏骤停。在制作模型后5 min时,ART组静脉注射青蒿琥酯4.8 mg/kg,维持2 h。另外两组输注等量溶媒。分别于基线及复苏后1、2、4、24 h检测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钙结合蛋白S100 B(S100B)水平。复苏后24 h实验猪安乐死,获取心脏及大脑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Sham组比较,CPR组血cTnI、CK-MB、NSE、S100B在复苏后1、2、4、24 h均明显升高(P<0.05);ART组血cTnI仅在复苏后4、24 h明显升高(P<0.05),CK-MB仅在复苏后1、2 h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次体外电击除颤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抢救方式不同,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作者参与抢救的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103例分为心肺复苏组(51例)和电击除颤组(52例);心肺复苏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法实施抢救,电击除颤组在徒手心肺复苏的基础上给予多次体外电击除颤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及24 h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心肺复苏组抢救成功率为7.84%(4/51),明显低于电击除颤组的23.08%(12/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组抢救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9/51),明显高于电击除颤组的7.69%(4/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NSE、NT-proBNP和c 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组抢救成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24 h时NSE、NT-proBNP和c TnI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电击除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徒手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用多次体外电击除颤复苏措施,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抢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心肌收缩泵血能力,促进心功能恢复,减轻循环暂停对机体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UK)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PCAS组(n=12)、UK大剂量(UK-H)组(n=12)、UK小剂量(UK-L)组(n=12)。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法制备兔PCAS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窒息。复苏成功后UK-H、UK-L组立即给予UK 17.5×10~(-3)PNAU/kg、3.5×10~(-3)PNAU/kg,PCA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复苏前、复苏后6 h、24 h、48 h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8 h后取兔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Caspase-3、Caspase-9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PCAS组、UK-H组、UK-L组血清NSE水平在复苏后6 h、24 h、48 h均明显升高(P0.01)。与PCAS组比,UK-H组、UK-L组血清NSE水平、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在复苏后24 h、48 h明显减少,复苏后48 h 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减低(P0.05),且在复苏后48 h UK-H组较UK-L组减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UK能减少复苏后脑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茶多酚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细胞凋亡(Caspase3/TUNEL)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分为实验组(80只)和空白组(10只),两组大鼠均使用交流电对食管进行刺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继续诱导大鼠发生心室颤动,并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组大鼠分为茶多酚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只大鼠。茶多酚组给予10 mg/kg茶多酚,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12 h、24 h、48 h、72 h,每个时间点对10只大鼠检测。采取免疫荧光标记法和Caspase3/TUNEL法分别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SOD荧光密度和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心肺复苏后的12 h、24 h、48 h、72 h四个时间点,对照组大鼠模型脑组织和茶多酚组大鼠模型脑组织SOD荧光密度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茶多酚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的SOD荧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后的12 h、24 h、48 h,两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的Caspase3/TUNEL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的72 h,茶多酚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的Caspase3/TUNEL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茶多酚能增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脑组织SOD的表达并降低Caspase3/TUNEL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心脏骤停患者氧化应激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19例,骤停时间≤10min,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照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干预组在标准心肺复苏基础上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复苏后24h存活率;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和复苏24h后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总抗氧化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两组间差别。结果:干预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4h后,干预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主循环恢复后及复苏24h后,干预组T-SOD活力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山莨菪碱可能会减轻心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可能有助于提高复苏后24h存活率,但对于短期自主循环的恢复可能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确立CPR后脑损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制备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0只,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12、24、48h组各10只。停跳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组及ROSC后6、12、24、48h组进行动态观测血清中NSE、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在ROSC后6、12、24、48h组的血液中NSE、S100β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升高(P<0.05),但指标升高的时间和幅度并不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SE在24h时点、S100β蛋白在6h时点升高水平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CPR后脑损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其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n=6)。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仅行预处理;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使用纳洛酮。空白组预处理后6h、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复苏后6h取脑组织行MDA、SOD浓度测定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脑组织MDA的含量高于空白组(P<0.01)和纳洛酮组(P<0.01);而纳洛酮组中脑组织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空白组(P<0.01)。对照组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而纳洛酮组神经元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组织MDA的生成,增加SOD的活力,并可减轻其病理损害,从而减轻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对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行心肺复苏的7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血肌钙蛋白I(cTnI)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64.10%(25/39),与对照组的51.28%(20/2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1h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后1h、6h、24h心输出量(CO)水平均显著高于、cTn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后72h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小于、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心功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进行体外心肺复苏及给予复苏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在复苏开始后即应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时间,并监测复苏后的心率,血压情况。同时检测患者复苏即刻、复苏后1、3、24h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TnI)、脑利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压回升更快;②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CK-MB、TnI及BNP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参附注射液治疗显著抑制了心肺复苏后的炎症反应,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后大鼠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情况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窒息(琥珀酰胆碱)并冰氧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CPR的动物模型.健康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复苏后3,6、12、24、48h组,每组8只。采用酶法测定对照组及复苏后3、6、12、24、48h大鼠血清中BUN、Cr的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情况;采用比色法测定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活力。结果 复苏后3h血清中BUN、Cr浓度开始升高,随后持续升高,至24h达峰值。复苏后各组肾脏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同时,SOD及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复苏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表现。结论 心跳骤停及CPR后大鼠存在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氧自由基(OFR)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复苏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CPR后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家兔缺氧型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CA -CPR)模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影响。方法 普通家兔 30只 ,用夹闭气管法复制缺氧型CA -CPR模型 ,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F组、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 ,每组 10只。 3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 8、 15、 2 2min分别静注SF、纳洛酮、生理盐水 ,并分时点检测血清cTnT值。结果 参附组cTnT值在复苏后 6 0、 12 0min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SF对CPR期间cTnT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律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12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h)持续泵入至术后48 h。观察术后24、48小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cTnT)浓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24、48小时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12小时CK-MB浓度、24小时cTnT血浆浓度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试验组的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HR及CV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动脉乳酸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BO组,每组各13只。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HBO组大鼠给予HBO治疗。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12、24、42h取血检测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ROSC后6h、12hS100B水平无差异,ROSC12h以后,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HBO组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NSE水平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HBO组ROSC后24h内NSE水平逐渐升高,在ROSC后48h下降。HBO组各时间点S100B和NSE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学观察示,HBO组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脂蛋白α[Lp(α)]、TGF-β1水平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早期DN 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Lp(α)、TGF-β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HbA1c、24 h UTP、Scr、BUN和血清Lp(α)、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eGFR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24 h UTP、Scr、BUN和血清Lp(α)、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7.65%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早期DN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血糖、尿蛋白及血清Lp(α)、TGF-β1水平,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OSC)30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跳呼吸骤停,即刻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生存≥48 h、年龄≥18岁患者;入选病例排除因各种疾病终末期、晚期肿瘤、自然死亡因素所致心跳呼吸停止者,及发病前一周内伴有各种感染、休克、严重创伤者.随机分为A组(甲泼尼龙组,n=14):复苏后加用甲泼尼龙每日3 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3 d;B组(对照组,n=16):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两组患者原发病因基本相仿.ELISA法检测两组心肺复苏即刻、ROSC后24 h、48 h、72 h、7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资料数据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各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心肺复苏后SIRS患病率和病死率采用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心跳骤停至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平均间期[(8.9±4.6)min,(9.6±5.0)min]及心肺复苏即刻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ROSC后24 h、48 h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ROSC后72 h A组血清IL-8水平(114.33±149.72)仍低于B组(332.09±277.45)(P<0.05),ROSC后7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甲泼尼龙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释放,对复苏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生脉注射液用于心肺复苏早期,探讨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非特异性抗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均为心脏停搏后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24 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生脉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基础上,生脉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比较生脉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和复苏后1、2、6、12、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的变化.结果 心肺复苏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正常升高,且生脉组复苏后1、2、6、12、24h血清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拮抗全身炎症反应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E-选择素(sE-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增高,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CPR后存活≥48 h的82例患者于CPR后次日取血标本测定血浆sP-选择素、sE-选择素及MMP-9;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而进行分组;并选择6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PR后SIRS发生率为68.3%(56/82例),SIRS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 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却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PR后1周内43.9%(36/82例)的患者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患者(P<0.05),两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PR后死亡患者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1),但两组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对预后几乎无明显影响;血浆sP-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而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复苏组、药物组,再按气管切开后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5、3、6、12、24 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CA)和CPR模型.药物组于ROSC后2 min内经颈动脉推注乌司他丁100 kU/kg;复苏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复苏组、药物组血清CK-MB含量从ROSC后0.5 h起均明显增高,于12 h达峰值.之后均有所下降;cTnI含量于ROSC后0.5 h起均逐渐增高;两者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复苏组比较,药物组ROSC后3 h起血清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cTnI含量于ROSC后0.5 h起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药物组心肌超微结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大鼠CPR后血清CK-MB和cTnI含量,减轻大鼠心肌损伤,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