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法、分离培养法三种方法分别对180份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阳性样品再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三种方法检出了44份核酸阳性标本,18份霍乱肠毒素阳性标本,分离出8株霍乱弧菌。结论:在进行水产品霍乱监测时,可以先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初筛,筛出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及时发现被霍乱产毒株污染的水产品,再对筛出的核酸阳性标本结合胶体金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分型鉴定,进一步完成霍乱疫情的确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适合 O139群霍乱疫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便为 O139群霍乱疫情的防控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 O139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常规分离培养、 O139群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O。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9份,且从这9份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9株,有7份试样第一次增菌液胶体金法呈阳性反应,2份试样经过第二次增菌后胶体金法才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作为辅助检测 O139群霍乱弧菌的方法,可以较快得到初步结果,将两种方法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相结合,可以保证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提高霍乱疫情应急检测的速度和检出率,溯源可疑的传染源。方法将细菌分离鉴定,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同时用于检测霍乱疫情处置期间所采集的患者水样便、外环境水质、食品及水产品,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PFGE)电泳分型分析。结果 3种检测方法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阳性率较高,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较低,3种方法各有优势及缺点;PFGE分子分型分析提示本次O139霍乱疫情传染源为水产市场中甲鱼带菌,污染病人食用食物所致。结论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是菌株分离培养方法的有效补充;PFGE对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遗传同源相关性分析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出一套高效、实用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监测外环境和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时、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方法按照2012年版《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和第6版《霍乱防治手册》,配制含不同浓度霍乱弧菌的阳性水产品样品和不含霍乱弧菌的阴性水产品样品,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6 h后,分别用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培养法4种方法检测不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结果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培养法检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每种方法的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各不相同,方法的敏感性不同,但特异性无差异。结论在进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监测时,可以将4种方法有机结合,先选择1种~2种快速方法进行初筛。其中上转发光法是比较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对筛出的阳性标本再用分离培养法进一步确证和溯源分析,可以大大提高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更加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水产品甲鱼中霍乱弧菌的检测程序,提高甲鱼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方法用实时荧光PCR、常规细菌培养、胶体金法同时对甲鱼中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霍乱弧菌ctx基因。结果共检测185份甲鱼样品,其中实时荧光PCR法检出28份霍乱弧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14%;6份ctx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21.43%(6/28)。常规细菌培养法分离出2株菌株,一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一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这两株纯培养菌株或原始标本,霍乱弧菌ctx基因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对于水产品标本,可先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检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再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以提高霍乱弧菌菌株的检出率;同时阳性标本进行霍乱弧菌ctx基因核酸检测,如也为阳性,需提高警惕,加强流行病学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快速简易有效监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的方法.方法 用胶体金法与分离培养法对外环境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珠江水、生活污水、海产品和水产品、鱼类、厕所涂抹等各类标本369份,结果阳性3份,2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在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的日常监测中,胶体金法可作为快速筛查方法,辅以分离培养法完成霍乱弧菌的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索方法,提高检出率,利与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的研究。方法:常规培养法、常规培养改良法、荧光定量PCR与快速胶体金筛查方法。结果:64份水产品用常规检测方法未检出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改良法、荧光定量PCR与快速胶体金筛查方法结合常规改良方法分别从64份水产品中检出4株霍乱弧菌(检出率为6.25%),2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2株为稻叶型霍乱弧菌;荧光定量PCR筛查出8份O1群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为12.50%)、快速胶体金筛查出10份O1群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为15.63%),荧光定量PCR和快速胶体金阳性标本均经改良培养法检测,在相同的样品中也分离出上述的4株霍乱弧菌。结论:使用荧光定量PCR或快速胶体金筛检与常规培养改良法相结合,可以提高检出率,检测效率,并获得病原菌,利于对病原菌的进一步分析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建立霍乱弧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评价其优越性。方法:根据霍乱弧菌Nha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霍乱弧菌FQ-PCR诊断试剂盒,比较该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在外环境、海产品及临床病例霍乱弧菌检测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在临床患标本霍乱弧菌的检测上,FQ-PCR与常规方法灵敏度主、特异性一致,但在含菌量少、菌株易发生变异(外环境疫水、海产品及霍乱越冬)标本的检测上,FQ-PCR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结论:FQ-PCR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不仅可避免常规PCR引起的假阳性污染,同时可实现对含菌量少、变异菌株的定量定时检测,对临床检验及卫生检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研究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对霍乱弧菌检测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血清凝集试验方法作为金标准,并用胶体金方法对同一份标本进行检测,对胶体金方法的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作出计算。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之间有极好的一致性(φ=0.943,Kappa=0.941),胶体金法诊断霍乱与金标准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检测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93.1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38%,假阴性率为6.82%,假阳性率为0。结论:胶体金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法的特异性高,一致性也较高,但其灵敏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出一种快速、敏感、高效、实用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时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方法按照《全国霍乱监测方案》,配制含霍乱弧菌的模拟水产品涂抹样标本,在传统碱性蛋白胨水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并在传统庆大分离平板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分别用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平板法,检测不同浓度霍乱弧菌的水产品涂抹样增菌后霍乱弧菌的检出效果。结果用改良法增菌后,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普遍提高,再用改良法分离培养,霍乱弧菌分离率大大提高。结论在进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监测时,在增菌液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在庆大培养基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可以抑制杂菌,促进目标菌生长,提高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3种进口第四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诊断试剂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价这3种HIV检测试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HIV抗体阴性样品1 075份、HIV抗体阳性样品164份、BBI阳转血清盘(PRB92901-07)和7种不同稀释度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等,对3种进口第四代HIV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方法1、2、3检测HIV抗体特异性分别为92.9%、99.4%和99.3%,经统计处理,方法2特异性高于方法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1),方法3特异性高于方法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1),方法2和方法3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一致,皆为100.0%;但其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不同,方法3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最高,可检出最高稀释度为1∶32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而方法1和方法2检测P24抗原敏感性较低,只能检出最高稀释度为1∶16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3种试剂检测BBI阳转血清盘AD第18天的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第三代HIV抗体检测试剂检测血清盘第21天的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3种进口第四代抗原抗体检测试剂敏感性均高于第三代检测试剂,能检出HIV感染窗口期的样品;3种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一致,但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和HIV抗体的特异性不一致,方法1检测HIV抗体的特异性较低,而方法3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睡眠的探测     
介绍了近年来探测睡眠的各种方法和装置,并提出了当前睡眠探测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睡眠探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5 L气体采样袋配制1,2-二氯乙烷标准气体系列,经气相色谱法测定建立定量评估标准曲线。分别配制低、中、高浓度空气加标样品,评价气体检测管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设计干扰实验验证气体检测管特异性。结果显示,气体检测管平均回收率98.0%~104.1%,相对标准偏差4.3%~5.3%。1,1-二氯乙烷等不干扰气体检测管显色。静态配气-气相色谱法适用于1,2-二氯乙烷快速检测的定量评估,经验证气体检测管定量结果准确稳定、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4.
15.
Association and transmission/nontransmi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in a split sample design to identify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lleles at two loci. Sib-pair analysis on various subsets of the data identified an additional four regions that yielded signals of disease predispos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Three of these four regions represented Type I errors. A new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a multiplex sampling strategy would substantially improve QTL detection for this oligogenic transmission model. © 199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便携式色谱-表面声波检测技术与国家标准采样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便携式色谱-表面声波检测仪(GC-SAW检测仪)设定一定的色谱、声波检测器工作条件,并将识别出的主要化合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采样、实验室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结果不同采样点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种类、浓度各异,普遍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允许浓度之下,最高检出毒物环己烷浓度为1.7mg/m3,主要存在烷烃类物质、氯代烃类、苯系物、酚类化合物等。现场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国标检测结果符合程度较高。结论利用便携式GC-SAW检测技术可较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化合物的浓度,并与国标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敌鼠钠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一种抗凝血灭鼠剂,因该药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能迅速查明中毒原因和及时抢救中毒患者,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敌鼠钠检验方法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对食物中毒样品采用的敌鼠钠薄层层析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SARS coronavirus dete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汪浩  何芳  胡伟  骆善彩  孙敏  杨鹏飞 《中国校医》2021,35(10):744-746
目的 对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10月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复核样本库中随机抽取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的灭活咽拭子标本,共计10份。采用盲法随机编号,同时使用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GeneXpert DX system和ABI QuantStudio Dx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每组均进行平行检测,利用四格表法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检测结束后揭盲,所有样本纳入统计分析,无剔除数据。经检测,两种方法对8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例排除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1,P值=0.002);使用方法A检测前处理时间为30秒,结果报告时间为48分钟;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与样本接触时间短,气溶胶危险较低,试剂盒全程密封,实验完成后标本处理安全性高。结论 方法A与方法B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结果一致,方法A具备操作环节简单、生物安全风险系数小、检测更为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Unraveling the nature of genetic interactions is crucial to obtaining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complex diseases. It is thought that gene-gene intera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cancer,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 Interactions among genes are defined as phenotypic effects that differ from those observed for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of each gene, usually detected by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Using a multivariate extension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based on distances between sample covariance matrices for group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to test for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a disease phenotype. Since a disease-associated interacting locus will often be in LD with more than one marker in the region, a method that examines a set of markers in a region collectively can offer greater pow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Our method effectively identifies interaction effects in simulated data, as well as in data on the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the risk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