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7,(7):1146-1152
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运用DEA模型测出各市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随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2005—2015年各地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邻接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对应的空间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地理距离矩阵对应模型未通过检验.其中,邻接矩阵模型下的直接效应为0.2,间接效应为0.3,即某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1%,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提升0.2%和0.3%;经济距离矩阵对应的结果分别为0.06和0.25.其余控制变量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1996—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差距,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在各地区差异明显,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趋同的趋势。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来看,科技活动人员、对外开放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市场化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研发强度、政府管理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新疆兵团1978-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进行了估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兵团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技术收敛有着下降的趋势,并建议兵团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来增加这种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梁文文  刘荣花  吴正 《山东科学》2020,33(3):119-125
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莱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滨州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模型,选取该区域港口2010年—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对其动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黄三角地区主要港口总体技术效率呈现增长态势;从动态效率角度,黄三角地区四大港口整体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正,呈上升态势;不同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黄三角港口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不仅是技术进步变动,还包含规模效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莱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滨州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模型,选取该区域港口2010年—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对其动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黄三角地区主要港口总体技术效率呈现增长态势;从动态效率角度,黄三角地区四大港口整体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正,呈上升态势;不同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黄三角港口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不仅是技术进步变动,还包含规模效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发现使用不同的DEA模型会显著地影响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效率测度指标的选择对于结果的影响远远小于不同的生产前沿面假设。进一步分析发现,SBM模型更符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含义。基于SBM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虽然2005—2013年期间在整体上有所改善,然而省际之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从要素贡献度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由资本拉动和劳动供给构成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但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原因并不相同。在供给侧改革下,中国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对三大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策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2004年~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因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规模收益固定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基于2006—2015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估算浙江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据此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各市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浙江省内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在2006—2015年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来看,环保投入及规制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正向的。结论是要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率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兼顾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有效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对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角度出发,借鉴广义DEA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种参考集进行评价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该模型测算基于东部和西部两种生产环境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及其分解指数,从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技术变化差异和规模效率变化差异三种视角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不仅可以给出西部地区基于西部生产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还可以给出西部地区基于东部生产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而能够实现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1.
Priority Area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ABCs) are the key areas for futur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used 5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 to simulate the ecosystem function changes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in the 32 terrestrial PABCs. We selected vegetation coverage,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carbon balance as the indicators to describe the ecosystem function chan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oody vegetation coverage will greatly increase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Lower Hilly Region of South China.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in alpine meadow and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e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of most PABCs will enhance in the coming 100 years. The largest increment will take place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s with high elevation. The PABCs in the Desert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Xinjiang Plateau are with fastest productivity climbing, and these areas are also with more carbon sink accumulation in the future. DGVM will be a new efficient tool for evaluating ecosystem function changes in future in large scale.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集装箱港口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有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贸易及航运重心区向亚洲的转移及集装箱船舶的日益大型化,为亚洲各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方法,对2007-2016年我国石油类本科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静态来看,2016年我国石油类本科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没有能够达到DEA有效,且各石油高校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石油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效率的重要要素。从动态来看,大部分石油本科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下降趋势,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两者较低是导致石油本科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的重要原因。提升我国石油本科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应该逐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培育高端技术科研人才;瞄准能源领域科技前沿,深化高校科技创新供给;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  相似文献   

14.
首先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在考虑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下。分解了1996--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其次选取能源效率、环境保护代表性指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间中国科技水平提升迅速,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拉动,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推动了环境保护,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或呈负效应;FDI的引进降低了能源效率。加剧了废物排放和废气排放;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对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长期(1979—199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带上,杉木林生产力呈现出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逐步递减的规律性变化。大体上每往南推进一个纬度生产力降低2t/ha·a左右;每西进一个经度生产力降低0.5—lt/ha·a。杉木林生产力的垂直变化错综复杂,因地理区域和山体大小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高产区的垂直高度范围是由东向西逐步抬升的。文中还建立了杉木林生产力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本研究结果为广西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布局和营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港口运行效率评估对港口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港口安全韧性的研究,可以为港口安全管理和当地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10-2021年我国7个重要沿海港口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港口运行效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港口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然后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港口的安全韧性得分,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港口安全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最后利用港口安全韧性-效率矩阵对港口的发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2010-2021年7个主要沿海港口的超效率平均值呈上升趋势,除了天津港,其他港口都达到DEA有效;各港口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均值都为1.001,除了烟台港和深圳港,其余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均值都达到了1;除了深圳港,其余各港口安全韧性得分都有一定的提升,深圳港得分则出现了下降,但也保持高水平的安全韧性;影响7个港口安全韧性提升的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为疏港交通能力,其次为水上交通安全,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为客运量,其次为货运量、医疗卫生机构数等;基于港口安全韧性-效率矩阵将港口划分为强壮型、精干型、肥胖型和瘦弱型4种类型。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