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温肾健脾方对大鼠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中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开放性创面模型,用肌注氢化可的松的方法造成慢性难愈性创面,以辛葡康为阳性对照药,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宽度、肉芽组织形态学变化、肉芽组织细胞周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等指标.结果:温肾健脾方治疗组与辛葡康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7.0±1.9)和(18.8±1.9) d,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新生上皮宽度分别为(3.73±0.19)和(3.21±0.15)mm,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增宽(P<0.05);治疗组新生毛细血管丰富,成纤维细胞数量多,而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均较治疗组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EGF、TGF-β1、FN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有促进大鼠慢性难愈创面修复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上调EGF、TGF-β1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促进间质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连栀矾溶液促进大鼠肛周脓肿创面愈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栀矾溶液促进大鼠感染肛周脓肿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药物干预后,观察创面愈合形态学和愈合率指标;并于第3、6、9、12 d取创面肉芽组织,比较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创面肉芽组织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生化病理学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对照组对大鼠血清中组胺(HIS)、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结果:连栀矾溶液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并缩短愈合时间,降低炎性反应;在创面愈合早期(6~9d),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P0.05);同时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HIS、5-HT的水平(P0.05)。结论:连栀矾溶液明显促进大鼠肛周脓肿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他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生成以及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HIS、5-HT等炎症因子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的肉芽颗粒生长,模型组大鼠创面较苍白,生长缓慢。②愈合时间:MEBT/MEBO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50±0.83)天,短于贝复济组(13.15±0.88)天,明显短于模型组(14.20±1.28)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模型组在愈合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③VEGF、bFGF、EGF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表达量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01),MEBT/MEBO组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比贝复济组的表达量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MEBT/MEBO可以提高大鼠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mRNA的表达水平,推测MEBO可能通过对VEGF、bFGF、EGF的调控,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②MEBT/MEBO能明显缩短实验性SD雄性大鼠体表创伤创面修复愈合时间,具有促进大鼠体表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松  阎景龙  林欣  潘海涛  王新涛  杨显生 《医学争鸣》2006,27(18):1694-1696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及成骨细胞,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结果: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最快(7.33±0.44)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早,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组颅骨缺损愈合时间居中(8.67±0.69)wk,TGF-β1,bFGF表达早于单纯微小颗粒骨组(P<0.05).单纯微小颗粒骨植入组颅骨缺损愈合慢(11.67±1.52)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晚.结论: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细胞因子表达早,缺损愈合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1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与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天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10 ng/mL、1ng/mL、0 ng/mL)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于干预后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以胰酶与Ⅱ型胶原酶合用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可将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抗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阳性,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染色阴性。2.用0(对照组)、1、10 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发现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的表达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TGF-β1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强Ⅰ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孵育鸡蛋膜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上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鸡蛋膜、暴露处理为孵育鸡蛋膜对照,测定伤后7、14、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羟脯氨酸含量、EGF和bFGF表达量.结果:孵育鸡蛋膜在各时间点愈合率高于暴露组,伤后7 d EGF,bFGF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孵育鸡蛋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促愈机理与覆盖孵育鸡蛋膜后创面EGF,bFGF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中剂量组(48 g/kg)、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96 g/kg)和空白组,连续给药21 d。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1天计算烫伤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烫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GF-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烫伤后第3天,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创面愈合率提高,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第7、14天,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水飞蓟喷雾剂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诱导受损组织内bFGF、EGF、TGF-β的表达。结论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有修复作用,可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增加b-FGF、EGF、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腺素β4(Tβ4)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深II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 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深II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涂生理盐水)、Tβ4组(外涂6 μg Tβ4)、bFGF 组(外涂4μg bFGF)及Tβ4 + bFGF组(外涂6 μg Tβ4 + 4μg bFGF),每组各10只。给药第3、7、10、14 d对创面进行拍 照并取创面皮肤标本,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利用RT-PCR检测TGF-βl mRNA及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Caspase-3及NF-kB蛋白表达。给药后第1、3、6、12、24及48 h,取各组大鼠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 织化学法检测IL-10及TNF-a阳性表达。结果 给药后各时间点,Tβ4 + bFGF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TGF-β1 mRNA表达量低于其他各组(PV0. 05),而VEGF mRNA表达量及VEGF、Caspase-3及NF-kB蛋白表 达量高于其他各组(P<0. 05)。Tβ4 + bFGF组IL-10及TNF-a阳性细胞数先增加后降低,12 h到达峰值,12 h前高于 Tβ4组及bFGF组,12 h后低于Tβ4组及bFGF组(P<0.05)。结论 Tβ4联合外源bFGF治疗深II度烫伤能通过改善 炎症反应,加速坏死组织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和生长因子对小型猪Ⅲ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探讨脂肪组织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8个面积为5 cm×5 cm的Ⅲ度烧伤创面,3 d后创面切痂,并随机分为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EGF)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烧伤后3、10、17、24 d分别测量创面面积和创腔容积,并组织学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bFGF和EGF治疗组创面面积在治疗后8、15和22 d比空白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创腔容积在治疗后8和15 d也比空白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烧伤后第10 d,自体脂肪移植治疗、bFGF和EGF治疗组比空白对照组肉芽形成明显,且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也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第24 d,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和bFGF治疗组新生表皮较厚,并形成上皮角,EGF治疗组新生表皮薄,无上皮角形成,空白对照组创面再上皮化不完全,伤口仍未完全愈合。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有促进血管生成和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与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痔疾洗液联合红光治疗大鼠肛周创面模型的疗效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痔疾洗液组、红光治疗组和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制备大鼠肛周创面模型,各组分别予以对应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上皮化的动物数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大鼠血清IL-8、TNFα、TGF-β1、EGF的表达及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皮肤组织IL-8、TNFα、TGF-β1、EGF表达及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痔疾洗液组和红光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改善(P0.05),创面上皮化动物数量明显增多(P0.05);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则进一步改善(P0.01),创面上皮化的动物数量进一步增多(P0.01)。模型对照组中的IL-8、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TGF-β1、EGF/p-EGFR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痔疾洗液组和红光治疗组的IL-8、TNFα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TGF-β1、EGF/p-EGFR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的IL-8、TNFα、TGF-β1、EGF/p-EGFR趋势则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痔疾洗液联合红光治疗对大鼠肛周创面模型术后有较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GF-β1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型与Ⅳ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3~7d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TGF-β1=10 ng/mL、1ng/mL、0 ng/mL)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干预后5h、24h,采用RT-PCR检测I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用0ng/mL(对照组),1ng/mL和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1±0.02,0.73±0.03和0.86±0.04,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5±.03,0.91±0.02和0.98±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用0 ng/mL(对照组),1ng/mL and 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58±0.06,0.71±0.02,0.87±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2±0.01,0.83±0.05,0.96±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GFβ1能加强I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在24小时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在各时相实验组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数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VEGF表达与新生毛细血管数正相关.结论 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使创面成纤维细胞持续、有效地表达VEGF,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即选取15只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第1、5、10、15、20天分别随机选取3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另外3只取正常皮肤作为对照。7例人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6代状态良好的细胞,TGF-β1组给与TGF-β1(5ng/ml)刺激,同一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24、48、72小时各组细胞中ILK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15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20天)(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TGF-β1组细胞中ILK的表达逐渐增加,第48、72小时TGF-β1组IL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K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对创面的愈合起着重要作用。TGF-β1能时间依赖的诱导ILK的表达增加,TGF-β1对皮肤呈纤维细胞中ILK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各时相实验组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数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VEGF表达与新生毛细血管数正相关。结论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使创面成纤维细胞持续、有效地表达VEGF,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毕国华 《黑龙江医学》2003,27(4):273-27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动物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割伤无菌创面模型 ,将实验组bFGF溶液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溶液分别 1次 /d滴于创面 ,伤后取创伤组织制成组织切片 ,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bFGF组创面明显缩小 ,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bFGF对小鼠皮肤创面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48只.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做2个深Ⅱ度烧伤创面,磨痂去除坏死组织,按自身对照原则,将创面分为细胞移植组(A组,n=48),对照组(B组,n=48).将羰花青荧光染料CM-dil标记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到A组创面组织内.B组注射同量的成体成纤维细胞.分别于伤后0、1、3,7、14、28d不同时间各取8只大鼠进行实验,观察荧光信号的分布范围比例A(%)及信号强度比D的变化,记录两组创面愈合的时间T,观察两组创面组织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伤后3d荧光分布范围开始扩展(A:15.46±1.21),荧光强度开始降低(D:0.65±0.02);第14天荧光分布范围扩展到最大(A:16.69±1.00),荧光强度的信号更加降低(D=0.31±0.01).第28天亦能检测到微弱的荧光信号(D=0.09±0.01),分布范围较伤后14d无明显扩展(16.07±1.14)%.A组TGF-β1 mRNA水平伤后即升高,1d后开始下降.B组TGF-β1 mRNA伤后持续升高,第7天达到峰值,其后回落,在观察时间其表达量一直高于A组.结论 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降低TGF-β1 mRNA的表达,改善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生长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 sc 睾酮法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组、大豆异黄酮 (60、120、240 mg/kg) 组;ig 给药 4 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前列腺湿质量、前列腺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明显增加,前列腺指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各组前列腺湿质量和前列腺指数明显下降,血清 IGF1、EGF、VEGF 和 bFGF 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 TGF-β水平显著提高,前列腺上皮组织 EGF-R 表达显著下降,以 120 mg/kg 大豆异黄酮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好的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 IGF- 1、EGF、VEGF 和 bFGF 水平,提高 TGF-β水平,下调 EGF-R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黄柏溶液联合康复新液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切除大鼠脊柱两侧1 cm处1.5 cm×1.5 cm全层皮肤,诱导创面缺损。将48只糖尿病创面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将0.9%Na Cl溶液、复方苦参黄柏溶液或(和)康复新液浸湿的无菌纱布湿敷在相应组别大鼠的创面处,20 min/次,1次/d,连续14 d。分别于第3、7、14天切除各组4只大鼠的创面愈合新生组织。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 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含量。结果:(1)肉眼观察发现,第7、14天各药物干预组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2)药物干预第7、14天,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联合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和康复新液组(P0.05)。(3)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炎症浸润减轻;其中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第14天肉芽组织已转化为瘢痕组织,新生血管已形成完整血管网。(4)药物干预第3、7、14天,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的EGF和FG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联合治疗组的EGF和FGF含量显著高于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和康复新液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黄柏溶液联合康复新液可增加创面组织微血管数量,升高创面组织EGF和FGF含量,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