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LDH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行臭氧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A组、B组、C组分别予40 mg/L、50 mg/L、60 mg/L医用臭氧注入病变椎间盘内。比较3组患者术前3 d、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1)术后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3 d低(均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和C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而术后3个月及6个月,B组与C组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ODI评分均较术前3 d低(均P<0.05)。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B组和C组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的ODI评分低于B组(均P<0.05);术后3个月,C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A组(P<0.05),而A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LDH(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0~59岁的LDH患者90例(男女各45例)经正规保守治疗4周无效且VAS≥5分患者,行腰4~5或腰5-骶1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后第2周仍存在下肢疼痛或(和)麻木者,按照完全随机等分法分三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B组(骶管封闭组),C组(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组),通过上述三组治疗24周后,观察C组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临床改善率.结果:C组(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临床改善率显著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可显著改善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症状,缓解临床患者痛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壮医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方法以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关节松动术治疗组(A组)、壮医针灸治疗组(B组)与壮医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评分。结果 C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最佳;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及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n=43)和联合组(n=43),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的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DH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较针灸组明显降低(t=4.140,P=0.016);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JOA评分较针灸组明显提高(t=3.129,P=0.024);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c2=5.299,P=0.021)。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LDH可以有效缓解腰痛,改善腰椎功能,同时治疗有效率也较高,对临床治疗LDH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在射频热凝术基础上,进行硬膜外前间隙阻滞与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LDH的效果比较。方法:LDH患者60例,均分为三组:A组行单纯射频热凝术;B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C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治疗。术前,术后3天、2周、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3d、2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A、B两组降低更明显(P〈0.05),B组效果也优于A组(P〈0.05)。A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6/20、15/20、14/20。B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8/20、17/20、16/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20/20、19/20、18/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较A组与B组高。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后间隙阻滞治疗LDH效果较单纯射频热凝术好,尤其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LDH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接受温针灸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B组VAS评分低于A组,JOA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LDH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3组,每组20例,射频治疗组(A组),三氧治疗组(B组),射频联合三氧治疗组(C组)。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1周、3周、2个月VAS及术后2个月手术优良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VAS疼痛分值C组低于其他2组,术后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2个月优良率为16/20例,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射频联合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微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射频或三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针刀及颈痛消丸单一及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小针刀治疗; B组:服用自制颈痛消丸治疗; C组: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观察3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记录3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分;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颈部疼痛、颈部活动、肢体麻木、肢体酸冷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3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平均流速高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C组NDI、VAS评分低于A组和B组,SF-36评分高于A组和B组(P 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小针刀或颈痛消丸单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LDH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0)、试验A组(n=40)和试验B组(n=40).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痛点封闭治疗,试验A组术后给予骶管封闭+利多卡因+神经妥乐平痛点封闭治疗,试验B组术后给予小切口行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封闭+利多卡因+神经妥乐平痛点封闭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8、16及24周腰腿痛程度,并比较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腰腿痛症状缓解优良情况,3组患者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率,同时比较3组患者负重行走500 m及久坐1 h腰腿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治疗后2、8、16及24周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试验A组和试验B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VAS评分低于试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治疗后腰腿痛症状缓解优良率明显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率明显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B组患者负重行走500 m及久坐1 h腰腿痛发生率分别为12.50%、10.00%明显均低于试验A组的32.50%、30.00%以及对照组的42.00%、40.00%(P<0.05).结论 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残留的疼痛感,缓解腰腿痛症状,术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等离子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成形术组(A组)和单纯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组(B组)各40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疼痛的变化,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与改良Macnab评定系统评价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髓核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A组患者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B组(P<0.05~P<0.01)。A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复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妇女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绵阳市富临医院和绵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就诊产后腰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A组,n=15)和针灸配合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组(B组,n=15)。A组只进行针灸治疗,B组进行针灸配合骨盆抗阻的PNF模式运动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均具有中度的疼痛并伴有中度的功能障碍;2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相比较B组分低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腰痛患者以中度疼痛为主并伴有中度功能障碍;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妇女产后腰痛均有疗效,但针灸配合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LS)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45例Ⅰ-Ⅱ期EMT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患者(85例)接受LS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82例)接受LS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C组患者(88例)仅接受LS治疗,现对比分析这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C组.②手术前,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随访12个月,三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④术后随访18个月,三组患者自然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B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结论:LS联合GnRH-a治疗Ⅰ-Ⅱ期EMT伴不孕症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感轻,复发率低,自然妊娠率高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被动运动(CPM)联合深层肌肉刺激(DMS)疗法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术后采用CPM治疗,B组术后采用DMS治疗,C组术后采用CPM联合DMS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徒手肌力测试(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于治疗4周后评估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ADL评分均高于A组与B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与B组(均P<0.05),而A组与B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CT引导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uer,PLDD)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并与单纯PLDD治疗效果相比较。[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研究选择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LDD治疗组16例和PLDD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术治疗组20例。两组均在CT定位下行微创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疼痛缓解50%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软件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PLDD组和PLDD+胶原酶靶点溶解术组两组治疗前、术后3d及术后1周的VAS评分、JOA评分、疼痛缓解50%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1月和术后2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LDD和胶原酶靶点溶解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PLDD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2月后)优于单纯的PLD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神经清理术联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改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改为50~60例),随机分为3组,各32例。A组行单纯关节镜去神经清理术治疗,B组行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玻璃酸钠和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C组行关节镜去神经清理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 C组术后VAS评分低于A、B组,差异显著(P0.05);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C组治疗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术后1周、5周、6个月和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A、B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神经清理术联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颈C4/5、C5/6、C6/7、C7/T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钳夹组(A组)43例C6/7或C7/T1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射频组(B组)43例C4/5或C5/6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髓核射频热凝消融联合臭气消融术。观察比较两组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临床疗效。记录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24 h、72 h、1周,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A组术后4周及12周的VAS评分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优良率为91.3%,B组为80.5%,A组失败率为8.7%,B组为19.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气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镇痛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拟行腰后路多节段(≥2)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 Wiltse入路减压,B组: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后正中入路减压,C组: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 Wiltse入路减压,D组: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后正中入路减压。记录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用量。对比四组患者术前、术后6h、1d、3d、7d、1m、3m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d、7d、1m、3m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节段以及术前腰痛的VAS、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术后3d、7d时A、C组的VAS评分低于B、D组(P<0.05)。术后3d、3m时A、C组的ODI评分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超前镇痛联合Wiltse入路应用于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短期内腰痛评分低和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内联合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DX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60例临床确诊LDH患者随机分两组,鞘内联合硬膜外注射DXM为A组(n=30);单纯硬膜外注射DXM为B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后1 d、7 d、1个月、6个月及1年的VAS、OD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LDH均有效,A组的总疗效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1 d、7 d、1个月的VAS和OD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短期疗效优于B组;6个月及1年后的VAS和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中、长期疗效相当。结论鞘内联合硬膜外注射DXM能快速缓解LDH患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明显缩短病程,早期改善生活质量。此法设备要求低,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采纳针灸+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臭氧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臭氧治疗方法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且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2年9月-2015年9月。将90例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不进行制动,立即进行功能锻炼。B组:术后制动于屈肘9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C组:术后制动于屈肘3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对90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临床愈合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术后2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周肘部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周肘部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肘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臂旋转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0,P=0.15290.05)。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进行制动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未制动的患者。术后制动时不同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影响。是否制动以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