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07-211
目的:探讨退白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L-6、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132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分为治疗组、退白汤组、NB-UVB组各44例,治疗组内服退白汤,2次/d,并予NB-UVB局部照射,2次/w,退白汤组单纯内服退白汤,NB-UVB组单纯使用NB-UVB局部照射,方法均同治疗组,3组疗程均为12周。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白癜风患者IL-6、TGF-β含量,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82%,与退白汤组61.36%、NB-UVB组54.5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退白汤组、NB-UVB组不同分期、不同皮损面积、不同病程患者血清IL-6、TGF-β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IL-6、TGF-β水平:进展期分别为(40.8±7.1)、(462.2±90.4),稳定期分别为(48.7±6.5)、(412.7±73.8),皮损面积<1%分别为(44.8±6.5)、(447.7±79.2),1%~5%分别为(46.1±6.9)、(426.2±80.6),>5%分别为(42.3±7.1)、(435.7±86.6),病程<1年分别为(43.7±8.9)、(436.1±77.8),1~5年分别为(44.5±8.3)、(439.7±79.2),>5年分别为(44.1±7.9)、(435.8±86.9)与治疗前、退白汤组、NB-UV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皮损面积呈显著相关性,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退白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升高TGF-β表达水平来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51-154
目的:探讨退白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联合疗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给予退白颗粒内服联合NB-UVB皮损局部照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健康对照组及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有效率,进展期88.24%与稳定期61.54%、皮损面积5%87.10%与≥5%65.52%、病程1年87.50%与≥1年64.29%分别配对比较(P均0.05)。治疗前:进展期和稳定期患者、皮损面积5%和≥5%患者、病程1年和≥1年患者IFN-γ、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进展期高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高于5%、病程1年高于≥1年;IL-4、IL-18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进展期低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低于5%、病程1年低于≥1年。治疗后:进展期患者IFN-γ、IL-2和稳定期患者IFN-γ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患者IFN-γ、IL-2水平均明显下调;进展期患者IL-4、IL-18和稳定期患者IL-4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患者IL-4、IL-18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参与了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中药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中药退白颗粒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和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IL-17、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均给予NB-UVB联合退白颗粒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2、IFN-γ、IL-4、IL-10、IL-17、TGF-β1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NB-UVB联合退白颗粒治疗寻常型白癜风进展期有效率为88.24%,稳定率为61.54%;其中皮损面积<5%者有效率87.10%,≥5%者有效率65.52%;病程<1年者有效率87.50%,≥1年者有效率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白癜风患者IL-2、IFN-γ、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4、TGF-β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不同分期、皮损面积、病程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期、皮损面积≥5%组及病程<1年组、≥1年组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采用NB-UVB联合中药退白颗粒治疗后,进展期IL-2、IFN-γ、IL-17及稳定期IFN-γ、IL-17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P均<0.05),不同皮损面积和病程组IL-2、IFN-γ、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P均<0.05),进展期IL-4、IL-10、TGF-β1及稳定期IL-4、TGF-β1水平上调(P均<0.05),皮损面积<5%组IL-4、TGF-β1及≥5%组IL-4、IL-10、TGF-β1明显上调(P均<0.05),病程<1年组IL-4、IL-10、TGF-β1及≥1年组IL-4、TGF-β1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和调节性T细胞主要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异常,且与患者临床表现相关,NB-UVB联合退白颗粒可能通过对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调节发挥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中药退白颗粒联合祛白酊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面颈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B-UVB+中药退白颗粒+祛白酊治疗)和对照组(NB-UVB+祛白酊治疗),各2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和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稳定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进展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UVB、中药退白颗粒联合外用祛白酊治疗面、颈部白癜风起效快、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90-92
目的:分析退白颗粒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对白癜风患者IL-6、CD_4~+、Th17等调节作用。方法:将110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另以50例健康者做为健康组。观察组给予退白颗粒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7%,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水平、CD8+、Th17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水平、CD_4~+细胞的百分比及CD_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2%与对照组10.91%差异不显著。结论: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患者,可以调节外周血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表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退白汤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37例白癜风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46例,内服退白汤,2次/d,予NB-UVB局部照射,初始剂量为0.5 J·cm-2,2次/周,每次剂量递增10% ~20%,至出现红斑时维持治疗,疗程3月;对照Ⅰ组46例,仅内服退白汤;对照Ⅱ组45例,仅NB-UVB照射,疗程均为3月.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91%,52.17%.48.89%,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头面部有效率显著优于躯干部和四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白汤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4):119-122
目的:探讨退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IL-2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内服退银汤,2次/d,并予NB-UVB局部照射,2次/w;对照Ⅰ组单纯内服退银汤;对照Ⅱ组单纯使用NB-UVB局部照射,方法均同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12周。另选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PASI评分,同时评价临床疗效,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22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为(2.47±1.68)、对照Ⅰ组为(4.65±4.31)、对照Ⅱ组为(5.75±5.03),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Ⅰ组为77.5%、对照Ⅱ组为70.0%,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IL-2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IL-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IL-22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退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火针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及其对γ干扰素(IFN-γ)/酪氨酸激酶1(JAK1)/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火针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治白癜风提供新靶点和思路。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129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3例。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组给予NB-UVB治疗,火针组采用火针治疗,联合组采用NB-UVB联合火针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色素积分、白斑病损程度[采用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VASI)评估]、皮损面积、免疫指标[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CD4+/CD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23(IL-23)、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JAK1/CXCL10信号通路因子(IFN-γ、JAK1、CXCL10)水平,记录3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对白癜风患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摄食抑制因子(NSF-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乌藜消白汤治疗的单药组及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治疗的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33)]水平及DHEA-S、NSF-1、Anti-TG水平检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主症评分、中医症候总分均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33、NSF-1、Anti-TG水平及HAMD、HAMA评分均降低,DHEA-S水平升高,且联合组血清TNF-α、IL-6、IL-33、NSF-1、Anti-TG水平及HAMD、HAMA评分均低于单药组,DHEA-S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对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拟消白汤治疗稳定期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对皮肤镜积分、机体免疫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三所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133例(剔除3例,脱落4例),最终随机分为治疗组(自拟消白汤+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3例,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肤镜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机体免疫相关指标[分化决定簇抗原4(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3(IL-33)、IL-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皮肤镜积分均增加,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3个月、6个月DLQI评分均降低,CD4+、CD4+/CD8+及血清IgA、IgM含量升高,血清TNF-α、IL-33、I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白汤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308nm准分子光治疗,观察组加用消白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主症、次症、舌象、总分),VASI评分,促炎因子(IL-17、IFN-γ、TNF-α)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斑复色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白汤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气滞血瘀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对白癜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5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白芍总苷胶囊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B组予复方红花补蒺颗粒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C组仅予NB-UVB照射。12周后作出疗效评价;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_4~+/CD_8~+细胞比值及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共141例白癜风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84. 83%、82. 99%和50. 00%。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B组有效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8~+T细胞比值和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变化水平与B组相当,但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种方案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_4~+/CD_8~+T细胞比值及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白芍总苷胶囊内服联合NB-UVB照射及复方红花补蒺颗粒内服联合NB-UVB照射是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研究消银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银汤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均进行4个疗程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4.00%,较对照组52.00%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均升高,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低于试验组;而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消银汤可缓解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同时降低患者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控制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苓桂剂治疗青春期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从免疫调节方面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青年期寻常型痤疮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时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苓桂剂治疗10 d后评估临床有效率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14~+TLR2~+及ELISA法检测IL-4、IL-8、TNF-α和COX2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缓解,CD14~+TLR~+在正常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为为(78±5)%、(92.3±6.7)%、(81.2±4.6)%,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44),IL-4、IL-8、TNF-α和COX2水平治疗后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苓桂剂可能通过调节固有免疫途径改善青春期寻常型痤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均进行NB-UV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白驳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癜风病变面积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表达和Th1/Th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治疗后2组白癜风病变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CD4~+ CD25~+Treg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比例及GM-CSF水平降低(P0.05),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及Th1/Th2比值降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延缓了疾病的进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血清CRP、IL-23、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其中44例患者处于稳定期纳入COPD稳定期组,40例处于急性加重期纳入AECOPD组,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研究对象间血清CRP、IL-23、TNF-α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预计值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及AECOPD组患者血清CRP、IL-23、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血清CRP、IL-23、TNF-α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CRP、IL-23、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预计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IL-23、TNF-α与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RP、IL-23、TNF-α等细胞因子在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76-178
目的:观察抗白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抗白酊组(38例)和补骨脂酊组(30例),另外随机抽取20名健康体检者,抗白酊组给予抗白酊,每日外搽12次,涂后日光照射52次,涂后日光照射510min,连用3个月观察疗效。补骨脂酊组用干净的棉签蘸取补骨脂酊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涂药后日光照射5-10min。所有观察者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结果:抗白酊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下降,且优于补骨酊组(P<0.05)。局限性白癜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191.28±46.53,101.53±40.26)、IL-10(32.21±7.47,21.54±8.21)、TNF-α(2.12±1.28,0.94±0.25)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IL-2(1.39±0.11,4.03±1.22)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抗白酊组可显著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IL-6、IL-10、TNF-α水平,与补骨脂酊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白酊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VS 43.33%,P<0.05)。结论:抗白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为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调节IL-2、IL-6、IL-10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COPD稳定期风险低的患者共7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及短、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活血中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IL-8、TNF-α、CD4+、CD8+水平、肺功能状况及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治疗后,2组IL-8、TNF-α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8、TNF-α及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8%(P0.05)。结论:补肺益肾活血法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延缓COPD稳定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斑秃发病可能免疫机制,观察神应养真丹治疗斑秃疗效和血清IL-10以及CD4~+、CD25~+T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变化。方法收集三组研究对象,健康对照组25例,稳定期组斑秃25例以及进展期组斑秃23例,检测三组血清IL-10以及CD4~+、CD25~+T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48例斑秃患者采用神应养真丹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清IL-10以及CD4~+、CD25~+T细胞分泌IL-10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进展期组斑秃血清IL-10以及CD4~+、CD25~+T细胞分泌IL-10为(32.33±20.38)pg/m L和((31.68±6.78)pg/m 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2.56±13.02)pg/m L和(52.56±30.66)pg/m L、稳定期组斑秃(57.34±14.15)pg/m L和(58.78±35.45)pg/m L(P0.05);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进展期斑秃疗效指数明显高于稳定期斑秃疗效指数。结论神应养真丹治疗进展期斑秃疗效肯定,且能提高患者血清IL-10以及CD4~+、CD25~+T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  相似文献   

20.
蔡东林  孙钟和  赵益庆 《陕西中医》2020,(11):1573-157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COP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将其分为肺气虚组(33例)、肺脾气虚组(34例)及肺肾气虚组(33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BODE指数,检测痰液中TNF-α、IL-8水平,比较各组BODE指数、TNF-α、IL-8水平; 比较各组与肺功能分级构成比情况; 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与BODE指数、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的相关性; 采用ROC曲线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联合预测其中医证型病情进展。结果:各组患者BODE指数、TNF-α、IL-8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肺肾气虚组各指标水平较肺气虚组及肺脾气虚组升高(P<0.05); 肺肾气虚组、肺脾气虚组肺功能分级Ⅲ级+Ⅳ级均较肺气虚组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分级与 BODE 指数呈正相关(r=0.589,P=0.041),与TNF-α呈正相关(r=0.500,P=0.020),与IL-8呈正相关(r=0.461,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均相关; ROC曲线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联合预测其中医证型病情进展价值良好。结论: COPD 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密切相关,检测BODE指数、IL-8、TNF-α水平对于评估稳定期 COPD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