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厕浴间渗漏问题,是多年来用户反映强烈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它虽然不是高、精、尖的技术问题,但也是困扰工程质量提高的老大难问题。据调查,虽然多年督查治理,目前我市仍有近70%以上的竣工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程度不同的渗漏,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功能,造成邻里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上访告状,而且还会侵蚀建筑物结构实体,缩短建筑物的寿命,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根治,消除多年久治不逾的顽症。现就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浅谈看法,供参考。1 发生渗漏的部位1.1 穿越楼板的管道、地漏和套管周围漏水;1.2 厕浴间楼地面和间…  相似文献   

2.
市政管道基本都埋于地下,受地面沉降、管道常年运行、施工中没有做好防渗处理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管道发生泄漏情况,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等诸多问题,在面对市政工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提高管道防泄漏技术保证管道运行质量十分重要。以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为例,重点研究了排水管道施工中出现渗漏的原因和防渗施工措施及技术,为提高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有关部门对防水工程出现的渗漏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渗漏原因中由于材料不良造成的占20%~30%,由于施工粗糙造成的约占45%~48%,由于设计存在问题造成的占18%~26%,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所谓的4漏(屋面漏、厕浴间漏、地下室漏及外墙体渗漏)问题已成为常见的质量通病,针对4漏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陈俊  杜锡康  陈康能 《给水排水》2020,46(7):103-107
当前飞行区消防给水管道选材无相应的标准,影响飞行区消防给水管道选用因素较多,管道渗漏所造成的损失(尚不包括机场运营第三方损失)远远大于材料本身。结合相关机场工程实例,通过对飞行区常用消防管道的基本材料性能、公称压力、埋深、管道连接与补偿及管道单位造价的对比分析,提出管道的安全性(结构强度与低渗漏性)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单位管长管道接口数是衡量管道安全性的重要指标。选择成熟稳定质量的管道(并提出原料性能限制)及连接方式,降低单位管长管道接口数,并做好管道补偿设计,对于飞行区消防给水管道防渗漏及耐压力波动、耐不均匀沉降、耐管道轴向位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是为了避让地面或地下构筑物,使之尽量不受管道铺设的影响。如果施工方法得当,其开挖和回填工作量少,不受地面障碍物影响,不影响地面交通,不受冬、雨季施工限制等优点就会充分显现。而要充分发挥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优越性,必须熟练掌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一、排水管道顶进过程中的偏差与校正施工中,管头承受的阻力不均、管壁与土壤间摩擦力不均、千斤顶作用点的微小误差等都会造成管道顶进的偏差。顶管施工必须本着勤测、勤  相似文献   

6.
PCCP管道安装通水后,管道受椭圆度、安装间隙、地基变化、止水胶圈、地下水位变化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管道接口处经常出现渗漏,特别是大口径PCCP管道,更容易出现渗漏,结合工程实际对管道接缝处渗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乔 《水利天地》2008,(8):24-24
一、我国塑料排水管的发展 根据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普查,正在使用的城市排水管网总长度约为20万公里,其中有5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管道材质主要为混凝土管、铸铁管、陶制管以及暗渠等,其中很大部分年久失修,铸铁管道腐蚀、管头渗漏现象严重,因此管道破损、地面塌陷、排水不畅时有发生,是形成城市地下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岩溶管道水汇流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管道中贮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开发利用。在建成的岩溶水库的来水中,80%以上是通过岩溶管道中渗漏出来,而岩溶裂隙网中的漏水量仅占10~20%。因此,在开发利用中,钻孔若遇不到岩溶管道,则出水少或根本无水,可见研究岩溶管道水的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对岩溶管道水的类型及其汇流特性、汇流理论的ui与I的非线性关系、岩溶管道水汇流的物理模拟试验、岩溶管道水汇流理论在岩溶渗漏计算中的应用等四方面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排水管道损坏原因与修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上海市排水管道所存在的损坏现象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损坏状况进行了统计分类 ,分析了管道等的损坏机理 ,并且通过计算分析了流砂地区因管道损坏渗漏而引起的地面下沉和管道坍塌。在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多年研究和积累的工程经验 ,提出了软土地层修复排水管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智德 《中国水利》2011,(20):57-57
泵站压力管道的管理是泵站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管护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泵站机组的效率,而且与泵站的安全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扬程电力泵站,由于管线长,顺山而上,居高临下,在长期的运行中难免出现渗漏、锈蚀甚至爆管等事故。如固海扬水工程投入运行20多年来锈蚀已达2 mm,曾多次发生爆管等事故,目前大多数泵站的管道支墩已出现下沉和破裂,造成管道接口错位、止水橡胶圈老化、管身出现纵横裂纹、管道承口破损、管壁露筋等现象,大部分泵站的管道都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输水管道多采用PVC或PE塑料管材,出现的问题是渗漏,本文分析塑料管道渗漏原因,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城市排水管道中餐厨垃圾、建筑装潢垃圾逐渐增多,尤其是建筑装潢垃圾的沉积凝固,加之砖混结构的排水管道常因植物根系植入,对排水管道疏通造成极大困难。在分析目前排水管道常用疏通技术特点基础上,提出使用切削方法进行管道疏通,介绍旋转切削式清洗机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清洗机可对管道堵塞物进行破碎,能够解决管道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红水河》2018,(6)
通过对去学水电站可溶岩坝基中裂隙发育区的基岩裂隙型渗漏、构造破碎带的构造裂隙型渗漏、岩溶发育区的溶蚀裂隙型渗漏和岩溶管道型渗漏,特别是岩溶发育区中出现的溶孔、溶蚀裂隙、溶洞及岩溶管道等情况的处理,确保了可溶岩坝基整体稳定,避免了出现渗漏通道、不均匀沉降、应力集中突变等导致工程失败的情形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18年8月,黄石市东方山水库大坝发生最大达0.886 m3/s的渗漏险情.结合东方山水库大坝管道型渗漏险情的应急抢险和除险加固工程实例,分析了东方山水库大坝渗漏发生原因,介绍了渗漏应急处置经历与措施、大坝除险加固措施等,并总结了应急抢险与除险加固的经验.实践表明:采取输水涵管泄水、水泵应急抽水、级配料封堵渗漏管道、...  相似文献   

15.
《治淮》2019,(12)
<正>一、顶管施工技术分析顶管施工属于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非开挖的管道设备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开挖土地面层,从而避免对地表及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效减少输水路径及土地征迁补偿,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顶管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工作井及接收井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和更换。工作井设置垂直于地面,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同时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建市政混凝土排水管道接口渗漏严重的现象,首先分别采用水泥砂浆刚性材料、橡胶圈柔性材料对接口进行填充,然后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在不同水压条件下测试了接口的渗漏量,分析其渗漏规律,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和孔隙率试验对砂浆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论入渗还是出渗,在不考虑水质影响因素下,时间长短对管道接口的渗漏速率基本无影响。接口渗漏速率和水位压力的关系符合托里切利模型。其中普通水泥砂浆刚性接口渗漏情况比较严重,降低水泥砂浆填料水灰比或适当添加外加剂,可以降低管道刚性接口的渗漏速率。采用橡胶圈等柔性接口需加以砂浆或密封胶封口时,相比水泥砂浆接口总体防渗效果更好,但应保证橡胶圈受压变形后仍能完全填充接口。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讨论了高岩水库坝基渗漏形成原因,得出坝基沿断层发育的溶洞中的充填或半充填物质被库水击穿是主要因素,层面溶隙、构造溶隙与管道状溶洞形成的坝基岩溶网络系统促使渗漏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材料及施工方面分析砖混结构房屋厕浴间渗漏的原因,并从监理角度提出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电站厂房是水电站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设计或施工方面的疏忽而造成渗漏水,影响水电站厂房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一般说来,厂房渗漏水主要表现为底板地基渗漏;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砼抗渗性能较差渗漏等.厂房渗漏水处理方法是:首先进行渗漏部位的检查,根据渗漏情况进行材料选择.详细介绍伸缩缝、施工缝、裂缝、孔洞、点漏、管型座与混凝土接缝渗漏处理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该工程长距离输水管道临近东环高速处节点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期间管内输水流量变化、管道渗漏导致下方基础强度降低等情况而造成周边构筑物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工程临近东环高速处在施工期间造成的东环高速最大沉降值为4.11mm,出现在紧挨管道一侧的桥墩底部处;运营期间即使当管道内为满水状态时,造成东环高速结构的最大水平及竖向位移仅为0.12mm及0.24mm,不会造成结构性损害。此外,土质流失松弛导致的基础强度降低并未对东环高速结构的安全造成明显影响,但应防范由此引发管道不均匀的水平及竖向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