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赛前七名队伍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与分析,作者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大学生女排主攻队员的身高普遍较高,但是在体重方面普遍偏轻。扣球高度上看,具有明显身高优势的队员扣球高度也随之较高,拦网高度则均较扣球高度低,但其相差不大。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方式上选择站发飘球形式的居多,扣球成功率普遍低于自己扣球总数的50%,几乎所有主攻队员的有效拦网率都在50%及以上。大部分主攻队员参与一传较少,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进攻上,但是所有主攻队员一传能力均较强,都有较高的一传到位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维尼普希金三个筹码方法,以体育系排球专项学生、大学业余排球队员、少体校排球队员为实验组,体育系学生、大学生业余队、师范院校文理科学生为对照组,对其操作步数和时数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组差异,以及男排运动员运动思维能力特点,对男排运动员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弹跳能力的种种因素,提出了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今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排球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要想在比赛中打败对手,对于排球运动员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运动员的情商因素对竞赛过程起着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对比赛过程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为使排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及比赛中重视情商因素,通过对情商的基本特征以及排球运动员的情商因素影响比赛胜负的主要表现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排球运动员的情商因素对取得排球比赛胜利的重要性,并对提高排球运动员情商水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注意品质有利于运动员提高全面观察比赛环境,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使技战术运用更加精确合理,本文以分析排球运动注意特点和排球比赛中的注意要求着手、对排球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专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近3届奥运会总体比较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网上高度、克托莱指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外女排主攻队员、接应队员年龄无显著差异,中国女排副攻队员、二传队员、自由人队员与4强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体重占优;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副攻队员、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国外女排队员有明显的优势,二传队员和自由人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前4强队员偏低;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和网上高度显示出世界一流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7.
竞技能力是比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础。文章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四个方面,分析论述了现代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从而提出了培养现代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对策,旨在为科学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早期预测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专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近3届奥运会总体比较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网上高度、克托莱指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外女排主攻队员、接应队员年龄无显著差异,中国女排副攻队员、二传队员、自由人队员与4强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体重占优;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副攻队员、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国外女排队员有明显的优势,二传队员和自由人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前4强队员偏低;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和网上高度显示出世界一流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统计法,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同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3场比赛和部分中国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中外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等不同位置运动员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训练中应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0.
论排球赛场上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的排球比赛是在激烈竞争和复杂的局面中以已之长克“敌”之短,而各队的特定战术发挥则主要依赖于场上队员良好的战术意识,因而战术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且要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自身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在分析研究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结构、内容、核心等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排球战术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韦波 《科技信息》2010,(19):I0157-I0157,I017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排球比赛、训练中耐力的特点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2-3个小时左右的排球训练课,可以改善和发展队员的有氧功能系统,即提高队员的有氧耐力。若要提高队员的无氧供能能力还应该在训练课中多安排一些时间在5分钟之内的无氧练习来提高无氧供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耐力。  相似文献   

12.
每球得分制新规则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1998~ 1999年全国排球联赛、1999年亚洲杯男排赛、4国女排邀请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世界杯比赛的调研 ,探讨了新规则实施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规则实施后 ,比赛时间相对缩短 ,强度难度显著增加 ;强弱差距相对缩小 ,胜负偶然相应增加 ;技术得分比例变化 ,发球影响重大 ;“每球得分制”要求裁判执法更公正、更准确 ;新规则对运动员比赛经验与技术的要求更高 ,对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给新人的使用和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新规则的实行有利于体现队员在场上的价值 ,有利于中国排球运动球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王峰 《科技信息》2010,(6):266-267
通过研究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疲劳特点来证明营养补充是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往往被人所轻视,而更多的注重技术训练。本文着重说明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是使排球运动员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参加2007-2008全国排球联赛的四支高校排球队(武汉体育学院女排、复旦大学男排、天津工业大学男排,北航男排)的比赛成绩来分析这四支高校队伍的管理体制、训练、队员和训练团队状况以及经济支持等环境影响因素以及队员竞技能力因素,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来促进我国高校排球队的竞技能力的提高,由此带动我国高校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排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和排球运动员信息化训练的实际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对优秀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在建立排球运动员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运用Visual Basic 6.0,Delphi 6.0,Vc++6.0开发工具,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开发训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运动员信息管理、运动机能分析评价、训练信息反馈、技战术和心理分析、训练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以期为运动员训练科学化、信息化提供计算机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加2007~2008全国排球联赛的四支高校排球队(武汉体育学院女排、复旦大学男排、天津工业大学男排,北航男排)的比赛成绩来分析这四支高校队伍的管理体制、训练、队员和训练团队状况以及经济支持等环境影响因素以及队员竞技能力因素,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来促进我国高校排球队的竞技能力的提高,由此带动我国高校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练  时西深 《科技信息》2009,(31):I0123-I0123
本文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排球比赛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特点集中体现在"更高、更快"两个面。特别是欧、美等一些世界顶尖强队普遍采用的立体进攻战术,更是对运动员体能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立体进攻战术"特点,体能与技战术关系入手,分析"立体进攻战术"对排球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以便了解现代排球运动的趋势、推动排球运动的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东 《燕山大学学报》2005,29(6):557-560
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电影摄影和影片解析及体育统计、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原中国女排队员、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排球专业大学生及燕山大学排球特招运动员分别进行了调研、统计和实验指出:目前,排球扣球技术动作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屈臂扣球,一种是小抡臂扣球。采用屈臂扣球运动员的肩部肌肉损伤率高于采用小抡臂扣球的。建议采用屈臂扣球的运动员要努力发展自己三角肌前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19.
蒋银香  胡鹏 《科技信息》2010,(33):160-160,170
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排球运动员提高技战术、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排球战术意识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指出制约观察力培养的一些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为大学生排球专选运动员在培养观察力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菲 《科技信息》2011,(26):265-266
在学校啦啦操运动中,成就动机是队员们要求取得优异成绩的动机,它是由啦拉队队员自身能力、努力程度和教练员水平等因素决定。有效地激励与强化队员们的成就动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促使啦啦队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