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云南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的群落相似性,并对蚤类与其宿主问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初步研究.资料来源于1997~2004年8年间对云南省19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定义每种小兽宿主体表寄生的全部蚤类昆虫为一个群落单位.运用SPSS13.0软件完成10种小兽群落相似性比较.本次研究中共捕获到10 856只小兽,其中10种优势小兽所占的比例是85.32%.从所有小兽体表共采获蚤类9 532只,分隶于5科、22属、39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兽体表蚤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高.隶属于同一属的部分小兽,其体表蚤类群落相似程度较高,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但大多数蚤类群落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近缘性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明显受到宿主动物所处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兽体表蚤类群落明显受着小兽宿主所处生境的影响,蚤类昆虫与小兽宿主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协同进化关系,但协同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蚤类区系分类研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蚤类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方向,我国老一辈分类学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料。中国蚤类区系分类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记录的蚤类有74种。目前全国记录的蚤类已经有655种,随着学科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渗透,现代科技手段相继应用于分类,推动了区系分类的进展。本文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蚤类区系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归纳了目前在区系分类方面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云南蚤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蚤类(Siphonaptera)不仅是叮刺吸血给人和家畜直接带来危害,并是鼠疫和鼠源性斑疹伤寒等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因此成为重要的医学昆虫.云南目前已发现蚤类9科45属150余种(亚种),其中约有60%的种类为云南所特有,其数量分别占我国现有蚤类总科数90%、属的60%、种的25%和特有种约25%.本文对目前云南省蚤类的分类与区系、物种多样性、生物学及其与宿主、重要环境因素和疾病关系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和探讨中国陆生哺乳类动物、蚤类寄生虫多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协同变化趋势,本文引用近年出版、能代表和反映我国哺乳动物和蚤类区系概貌的<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和<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目(第2版)>两专著物种区系分布的数据,按我国行政区划将不同陆生哺乳类动物和蚤目昆虫的各科、属、种(不包含亚种)的地理...  相似文献   

5.
蚤类的种间杂交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以曲棘新蚤和思博新蚤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亲本蚤自新疆野外采集,在实验室饲养两代以上纯化后用于杂交试验。两种蚤的饲养器具完全分开,采用平皿湿滤纸法培育蚤的裸蛹,并在蛹期即将雌雄分开,以保证同种蚤亲代两性间无交配、设正关、反交、子代自交和间交四种组合。以能产生F2以上杂种者为杂交可育同种蚤亲代两性间无,否则为杂交不育,以雄性等9腹板后臂鬃的形态,可动突形状及第8腹板后缘鬃序为判定杂交皇人郾属的形  相似文献   

6.
记述罗氏蚤属一新种,福贡罗氏蚤Rowleyella fugongensis sp. nov.。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可动突长三角形,端部尖和无后端角,后缘中点以下有5根刺(亚刺)鬃;柄突宽短,前端上翘;第9腹板后臂中部的腹膨宽大近长方形并明显宽于端部;阳茎钩突端部窄和下弯,整体呈鸟头状;♀第7腹板腹叶明显长于背叶,腹缘通常具浅凹。模式标本采自滇西北福贡县高黎贡山中部的常绿阔叶林,宿主为灰头小鼯鼠云南亚种Petaurista caniceps clarkei。文中并对该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了讨论和进一步修订,模式标本存放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云南临沧地区蚤类群落生态学与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7年 10月~ 12月 ,对地处横断山怒山山脉南段的南延地区具代表性的 7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和研究。共采获蚤类 5科 13属 2 8种 1557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 ,已知当地蚤类共有 17属 36种。在垂直分布调查研究所获 2 8种蚤类中 ,经分析认为古北种有 9种 ( 32 .14 % ) ,东洋种有 17种 ( 60 .71% )和广布 2种 ( 7.14 % )。通过对各主要生态环境内蚤类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测定和比较后 ,认为当地蚤类群落的稳定性是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湿性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苍山冷杉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 >城市居民区及山坡耕作地。此外 ,对蚤类群落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区系特点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根据调查结果与相关资料比较分析后 ,认为水湿条件是导致横断山区不同山系各地段或不同坡向古北与东洋区系分界线高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各山体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的不同是形成两区系成分构成比例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是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节肢动物。本文用物种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云南省28县市5个动物地理小区小兽体表革螨的生态分布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捕获的14544头小兽隶属于10科35属67种,共采集到革螨80791只,经分类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表明横断山中部小区革螨和小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比其他动物地理小区的高。纳氏厉螨和毒厉螨是云南省的优势种和广布种,其生态分布和海拔没有明显的关系。与此相反,小兽宿主的分布因小区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黄胸鼠和褐家鼠主要分布于海拔1600m以下,而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是海拔2600m以上的优势种。革螨和小兽的多样性表现出随海拔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因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是影响革螨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降雨量和经度。云南省革螨的物种多样性与小兽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山南坡部分地区蚤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于1992-1994年先后在藏南的亚东、错那和隆子三县采集蚤类标本共1806只,隶属于4科,22属,45种(亚种)。所获蚤类标本,东洋界种类占27%,古北界种类占71%,其余为广布种。根据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特点,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以海拔3000m等高线为界,将该地区分为两部分,海拔3000m以下地区基本上属于东洋界,3000m以上地区基本上属于古北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近代新蚤东方亚种和曲棘新蚤的杂交结果。试验设正交、反交和子代自交三种组合。以平皿湿滤纸法培育出裸踊,在蛹期即将雄雌分开以获得单性成虫,保证了亲代在用于杂交前同种蚤两性间无交配。以雄性第9腹板后臂鬃的形态,第8腹板形状和鬃序以及可动突形状作为判定杂交后归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正交和反交组都产生了F1和F2代。F1多呈中间型,F2在正交中趋于N.t.型,在反交中则趋于N.p.型。上述结果表明两亲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小型兽类体表寄生革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0~2004年在对云南省25县(市)现场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和有关文献记录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宿主种类、不同年龄分布、寄生部位等多角度揭示了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的物种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整个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共有10科33属112种,以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山地亚区种类占明显优势;宿主(小兽)种类繁多,分为9科29属53种。革螨的年龄分布有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寄生部位遍布全身。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小兽)物种多样性特点决定了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物种的多样性,反映了小兽体表革螨与其寄生宿主(小兽)之间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体现了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2.
蚤类是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昆虫,人类在自然风景区户外活动时存在被其叮咬而感染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为了解云南香格里拉县主要山地自然风景区蚤类的多样性状况,2005年秋,我们选择了虎跳峡、哈巴雪山、白水台、千湖山和红山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风景区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应用夹线法捕小型兽类并收集其体表寄生蚤类进行调查取样,对蚤类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和蚤类与宿主关系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共捕获蚤类633只,隶属4科19属34种,其中发现云南省1新纪录属及种(喜马狭蚤Stenoponiahimalayana),当地新纪录蚤类10种(亚种),显示当地山地自然风景区内蚤种丰富;(2)红山和千湖山景区蚤种丰富度较高(各18种)和物种多样性也较高(分别为2.50和2.18),而虎跳峡景区捕获的蚤类丰富度(8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1.79)最低,蚤类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or指数均随着景区海拔的升高呈递增趋势;(3)综合分析Jaccard指数和聚类分析的结果,5个风景区被划为虎跳峡-哈巴雪山-白水台、千湖山-红山两个类型,相对植被和水湿条件而言,人为干扰或是导致这一结果更重要的原因;(4)5个自然风景区蚤类群落与宿主群落丰富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4,Shannon—Wiener指数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0,显示5个景区的蚤类多样性与宿主多样性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云南省吸虱昆虫区系分布状况,选择云南省境内17县(市)进行哺乳动物(主要为小兽)体表吸虱调查。小兽诱捕、吸虱采集及分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捕获的哺乳动物共7305只(含3只大型哺乳动物)被鉴定为啮齿目、食虫目、攀目、食肉目、兔形目和偶蹄目6个目中的11科28属47种。从7305只宿主体表共采集吸虱34540只,鉴定为7科9属29种(含寄生在偶蹄目上的2科2属3种)。调查结果表明,吸虱种类明显少于所捕获的哺乳动物宿主种类,29种吸虱在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域分布不均衡,横断山中部小区和南部小区的种类相对较丰富,广布吸虱种类为太平洋甲胁虱、棘多板虱和麝钩板虱。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部革螨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西部11种主要革螨在25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11种革螨中,纳氏厉螨及毒厉螨的生态位最宽,阿尔及利亚厉螨及金氏厉螨的生态位最窄;②模糊聚类分析将11种革螨划分为7个生态位重叠群;③革螨生态位宽度与其所寄生的宿主范围呈正相关(r=0.8501,P<0.01),生态位宽度可作为评价革螨等体外寄生虫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多斑按蚊种团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与疟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云南多斑按蚊种团共有伪威氏按蚊An.pseudowilmori,多斑按蚊An.maculatus,威氏按蚊An.wilmori,达罗毗按蚊An.dravidicus,塞沃按蚊An.sawadwongporni等五种,除后两种外均属全省性分布,其种群数量在山区占按蚊总数的4268%。伪威氏按蚊和多斑按蚊的人血指数分别为4288%和3571%,其密度的季节消长与疟疾流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地区野外采集的蚤类中,发现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Coptopsyllalamelliferardua)、宽新蚤(Neopsyllamana)、腹窦纤蚤深广亚种(Rhadinopsyllaliventricosa)、似升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elatoideselatoides)和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mdzetysuensis)体内有腊肠线虫科(Allantonematidae)线虫的寄生。该线虫的大量侵犯可造成寄主蚤的雄性阉割和雌性卵巢发育不全。在实验室饲养的蚤类中,猎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felisfelis)、真凶中蚤精河亚种(Mesopsyllaeuctashikho)、曲棘新蚤(Neopsyllateratura)和秃病蚤指名亚种(Nosopsylluslaevicepslaeviceps)可感染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的拟囊尾蚴而成为该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感染了绦虫的猎栉首蚤可对人群、尤其是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云南西部小兽体表革螨群落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云南西部室内及室外农耕地生境小兽体表革螨群落的种多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在X轴为log3标尺的倍程刻度、Y轴为普通算术刻度的半对数直角坐标系中,革螨群落的种多度趋近对数正态分布(理论曲线的拟合优度为0.8263),个体数量很大的优势种类(毒厉螨、纳氏厉螨及柏氏禽刺螨等)及仅有1个个体的稀有种类在群落中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种类的个体数量居中,其中位于第3倍程、个体数在5~13之间的种类最多,共有1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