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独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应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变化,并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ox-LDL血清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血清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UA和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86%vs.1.72%,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基础治疗+辛伐他汀(20mg,1次/d,晚餐时服)+依折麦布(10mg,1次/d,晚餐时服);对照组:基础治疗+辛伐他汀(20mg,1次/d,晚餐时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测定血清TC、LDL2C和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TC、LDL2C和CR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2C和CRP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不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血脂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3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阻断胆固醇外源性吸收途径,降低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4.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及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选择血脂不达标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辛伐他汀剂量翻倍组)和B组(基础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各42例.A组将辛伐他汀剂量翻倍为40mg/d,B组在辛伐他汀20 mg/d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及恶性心血管事件.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B组TC、LDL-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DL-C达标率,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及辛伐他汀单药剂量翻倍均可有效降低冠心痛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水平,联合治疗组降血脂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剂量翻倍组,同时提高LDL-C达标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立普妥与依折麦布对血脂的影响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132例有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立普妥与依折麦布治疗组和立普妥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部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立普妥与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TC、TG及LDL-C,使HDL-C明显提升并且能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 立普妥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降脂效果明显,能显著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其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辛伐他汀( 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辛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的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血脂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明显.患者总胆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6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下降都十分明显,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于高血脂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82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每组41例.单用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 mg/次,1次/d.联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1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降脂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前单用组与联用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CR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增高(P<0.05),联用组较单用组变化更加显著(P<0.05).联用组LDL-C达标率(78.05%)显著高于单用组(53.66%)(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更显著,同时不会加重肝肾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4组:非冠状动脉 (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62例,冠心病组10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及班块.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5) ,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 (P<0.05) .②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60.4%) 和特异性 (88.7%) 均较高.③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以斑块积分相关性更强.结论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籍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以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作为术者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期间连续完成的海南籍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41例,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43例(老年组),65岁以下的患者9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术特点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高(38%对16%,P<0.05)、伴高血压比例高(36.2%对21.5%,P<0.05)、伴糖尿病比例高(21.9%对9.6%,P<0.05)、伴高脂血症比例相当(25.8%对24.7%,P>0.05)、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高(70.4%对61.8%,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64.2%对52.7%,P<0.05)、复杂病变(B2和C型)多(73.1%对62.8%,P<0.05)、钙化病变多(21.5对6.8%,P<0.05)、慢性闭塞病变多(23.8%对12.8%,P<0.05)、支架置入数量多(1.72对1.18枚,P<0.05)、支架释放压力高(14.2对11.3大气压,P<0.05)、支架直径相当(2.78对2.82mm,P>0.05)、支架长度相当(17.2对16.7mm,P>0.05)、手术成功率相当(96.9%对98.1%,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心肌梗死、争诊搭桥)相当(3.1%对2.0%,P>0.05)。结论: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中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肌梗死的比例高,其冠脉直径较大陆籍患者编细,其冠脉病变特点为复杂、多支、钙化及慢性闭塞病变较多,置入支架直径多为2.75mm且支架置入比率高,尽管如此,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海南籍非老年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 2 0例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 ,年龄 61-78岁 ,平均年龄 (71.4± 6.2 )岁。心绞痛 12例 ,急性心肌梗塞 4例 ,陈旧心肌梗塞 4例。共对 2 1支血管的 2 6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 18枚 ,另外 8处病变仅行单纯PTCA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成功率为 95 .0 % ,并发症 6例 ,无一例死亡 ,术后随访半年 ,无心绞痛发作。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 ,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对35例冠心病患者和18例非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尤其明显;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MT、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观察冠心病患者AS病变情况方面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发生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4.22%,特异性为96.8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总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as a systemic process, affects all arteries to varying degrees. In particular,coexistent carotlid ari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re common; Management of such patients has been a point of continuing controversy. Curren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guidelines recomme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f 50%-99% and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tenosis of 60%-99%.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has become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CEA,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EA. We sought to assess feasibility, safety and midterm outcom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symptomatic coronary diseas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20.
郑向清  谢英  梅霞  李正恭  张源 《重庆医学》2008,37(4):404-40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