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近年来国内报告逐渐增多,但生前常被误诊。现将我院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78岁。半年前突然出现心慌、气短、双下肢浮肿,活动后加重,每天服地戈辛利尿药无好转。于1981年5月6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有冶游史,无高血压和心前区疼痛史。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临床的价值。方法 对11例病人进行CT平扫,其中9例进行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图像重建。结果 CT平扫可显示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壁的钙化,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的撕裂的形态,动脉瘤的真假腔的形态及大小,内膜瓣的钙化和移位,部分可见破裂口的位置及大小。结论螺旋CT的平扫和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和可靠的检查手段。并且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病例1 男,50岁,因突发性心前区痛疼1小时入院。发病时无明显诱因,疼痛呈压榨性,向后背放散,伴大汗淋漓,一过性晕厥。查体:BPl5/8kPa。身体多汗,四肢厥冷,肺部(一)。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缺血型ST—T改变,心肌酶正常。胸片示,肺野清晰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纡曲,主动脉结弧线样钙化影与主动脉左缘相距约6mm。头颅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经扩冠治疗,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病例介绍例1,男,57岁,因抬东西突然胸骨后剧烈刀割样疼痛3小时,拟急性心叽梗塞(AMI)于1988年8月13日上午入院。伴出冷汗、晕厥、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体查:神清,痛苦貌,血压左上肢26.5/16kPa,右上肢6/3kPa,右侧脉搏细弱,左侧洪大有力,心界轻度向左下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主动脉辦区闻及轻度舒张期杂音。心肌酶无明显异常,ECG 示窦律,左室高电压。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影呈主动脉型心脏。UCG 示主动脉内径3.8cm,搏动减弱,可见主动脉壁增宽增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前胸、后背部牵扯样刺痛3天,伴胸闷、气短1天,于1999年12月17日18时来我院急诊。患者于3天前突发胸背部游走性、牵扯样刺痛,阵发性加重,当地诊所按“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治疗,无明显效果,1天前疼痛程度加重,并伴有胸闷、气短、头晕,活动后尤为显著。发病后患者精神疲惫不堪,睡眠及饮食差。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发热。既往体健。 查体:体温36.3℃,脉搏106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8/14kPa。在家人搀扶下步入病房,面色苍白,表情痛苦。两肺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正常,心率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本病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称夹层主动脉瘤)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我们抢救1例报导如下。患者男,62岁。持续心前区剧痛,向腹、下背及腰部放射12小时,伴右下肢麻木及血尿,1983年11月16日急诊入院。发病于用力弯腰洗脚时。4年来患高血压性心脏病。体检:血压240/30,痛苦病容,冷汗,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记录18例患者病变血管及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Ⅰ型4例(26.7%),Ⅱ型2例(13.3%),Ⅲ型12例(60%)。主动脉不规则扩张15例(100%),管径最大7.0cm,最小4.5cm,主动脉壁增厚钙化13例(86.7%),内膜钙化内移7例(46.7%),病变主动脉内真假两腔呈不同密度有10例(66.7%)。增强扫描15例(100%)均双腔同时显影,假腔内有附壁血栓11例(73.3%),两腔之间见内膜片15例(100%),内膜破口显示8例(53.3%)。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辨率高,病变显示清晰,是主动脉夹层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国内较为少见,其发病急,预后凶险,若能早期作出诊断,对治疗颇有裨益。本文二例分别经左心逆行造影及核素连续闪烁照相,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报告如下,并略加讨论。例1、李××(住院号151198),男,65岁。以胸腹部及下肢剧烈疼痛1个月于1978年2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1个月发生胸腹部剧烈疼痛,放射到下肢,住某院。住院体检时发现腹部有一肿块,经超声波检查腹部探及9×15×7.5厘米大小的肿块,拟腹主动脉瘤转来本院。既往患高血压病20余年,平素好  相似文献   

10.
李仲英  解银立  钱恩国  肖辉  谢传瑶 《贵州医药》2012,36(11):1017-1018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从血管树的血流剪应力最强处及血压变动最明显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出现破裂口,血流从内膜破口钻入病理性疏松的中膜(少数来自滋养血管的出血),并顺血流方向将中膜纵行劈开,形成一个假腔,这种假血管腔可再次破入真血管腔内,血流如同一个迂回旁道.早期明确诊断,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的关键.CT平扫及增强和MRI检查,不仅能够准确诊断,而且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CT和MRI的影像学资料,并作分析研究,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危重急症,但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认识,相当一部分病例因漏诊、误诊而死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们在1802例尸检中发现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尸检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自然过程十分凶险的疾病 ,因其发病率较低 ,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临床不易早期诊断。现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6例中男5例 ,女1例。年龄19~56岁 ,平均37岁 ,高血压病史4例。1  相似文献   

14.
病例1:患者,男,61岁,因"反复头晕不适1年多,加重伴背心疼痛2天"来院治疗。1年多来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不适,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在我院诊断"高血压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近  相似文献   

15.
袁如威  王建良 《贵州医药》2011,35(11):1013-101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张的一种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的急性致命性疾病,早期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叶欣  郭小东  张宇  王杰 《贵州医药》2007,31(7):611-6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是心血管急危症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常表现为猝死而引发各种纠纷甚至误认为是刑事案件[1]。现将以急腹症为临床表现收治的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6岁。因上腹部剧痛2小时于2004年4月25日入我院急诊室就诊。既往无  相似文献   

17.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DeBakey I型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应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下,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Bentall术)3例,人工血管置换升主动脉l例;DeBakeyⅡ型l例,在股动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Bentall术;DeBakeyⅢ型l例,在介入下以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结论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并分开其中层而形成的夹层血肿。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及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报告我院近年遇到的6例,并结合文献对本病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7 岁,因孕37+2周,腹阵痛伴阴道流水4 h于2008年6月1日14:2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9月13日,预产期2008年6月20日.平素月经规律,孕期自觉顺利,未产前检查,自述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85年8月-2002年9月,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3例,平均年龄64.7岁,包括DeBakey I型1例,DeBakey ⅢA型35例,ⅢB型7例,所有病人均经CT和主动脉造影明确诊断,8例使用的支架型人工血管(SG)是美敦力公司产品,35例为自制国产SG,1例经腹主动脉切开,2例经腹膜外髂动脉SG后,破口被封闭,有3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被封闭,封闭后2例无明显缺血症状,未作特殊处理,只有1例行腋-腋人工血管管搭桥术,其他病例破口被封闭,血流恢复良好,有1例右下肢瘫痪,为硬膜外麻醉损伤所致,所有病例均长期随访,有1例术后3个月SG移位导致漏血,重新置入一个SG后得以治愈,其他病例定期彩超检查,SG无移位,血流通畅,夹层内血栓形成,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减小了手术风险,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