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井在投产时一般要采用降液面负压射孔工艺,通过对目前降液面方法存在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 开发了降液器,并介绍了产品的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彻底解决了降液面时遇 到的协调多、工期长、工序杂、成本高、不安全、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负压射孔时需采用井筒降液面工艺,简要说明了目前降液面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研制配套工具,设计出多功能井筒降液面工艺管柱。该工艺管柱在现场应用10井次,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根据不同井深,该工艺管柱最大可实现一次降液面深度1500~2500m;其配套管柱及附件可在多井反复使用,平均单井节约成本5万元以上;该工艺管柱操作简便,效果好,有着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气井开井瞬间井筒积液液面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筒积液是产水气井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深入了解其开井生产过程中液面的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是非常必要的。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产水气井开井后液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开井瞬间井筒液面距井口高度随开井时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油田现场数据对该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验证。计算发现,该变化关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在该前提下对影响气井开井瞬间井筒液面变化的各因素(操作因素、气藏因素和流体因素等)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含水气井在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涩北气田出水日益严重、积液井井数逐年增多的问题,为预防气井因积液排出不及时而导致停躺,及时掌握井筒内的积液情况,在总结了气田曾采用的压力梯度测试法和油套压差分析法存在的在特殊工艺井不适用且测试费用高的缺点后,利用美国得克萨斯州ECHOMETER公司的回声液面探侧仪对涩北气田的一些气井进行测试应用,对回声液面探侧仪的仪器结构做了说明并阐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将该仪器对气田的13口井进行了积液测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实际探测和数据分析,表明回声液面探侧仪探测液面的方法除去油套环空与油管内液面差的因素外,吻合率达到76.9%,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气井井口油、套管压力动态,分析、判断井筒是否存在积液,进而根据井筒存在纯气体与气液两相对的井口油、套管压力差值计算井筒液面深度,为气井动态分析及应用采取的有效排液措施提供依据。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6.
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部分特殊积液条件气井的特点,在泡沫排液实践中,研究提出并试验成功了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该工艺利用自然积液停产气井关井后往往具有一定的井口余压,井筒有一定的储容气量,开井放喷初期,井筒有短时气流量的特点,采用液态发泡剂油套同注方式,解决了初始发泡需气流扰动,维持排液需发泡剂及时补充的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施工工艺问题,试验和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文中在阐述泡排诱喷复产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经验总结,对泡排诱喷工艺的选井条件、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提出了该工艺的应用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气井在进入低产气量、弱携液能力的生产中后期时,压力和产量下降很快,导致部分气井出现积液问题,苏里格气田采取了多种排水采气措施以恢复这些气井的生产。由于气举复产需使用大型的高压制气设备,所以其作业过程往往风险大、投资高。降油压套气排水采气工艺是一种气举复产的新思路,通过降低气井井口压力以排出积液、提高产量,达到使气井"复活"的目的。通过详细论述工艺原理,并与气举复产进行工艺比较;同时研究、分析气井的生产规律和排液过程,设计了降油压套气排水采气的工艺流程。最终经分析、论证,认为该工艺较气举有投资低、风险小、见效快的优势,在苏里格气田的工艺特点和条件下可行。  相似文献   

8.
闫贵堂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5):61-62,80
目前采油工艺动液面测量是采用回声仪人工击发式技术,此动液面的获取仅为油井瞬间动液面,以瞬间动液面做为冲次等参数调整的依据存在较大误差,很难保证机采效率,也难以实现生产间抽控制,这种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动液面在线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油井液面的连续动态实时检测,该技术可实现油井有油时自动抽取,无油时自动停机,能显著提高间开油井的日产量。文章介绍了动液面在线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检测步骤和在间抽油井现场的应用,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靖边气田主要采用电子压力计测试井筒压力梯度来分析确定井筒液面位置,估算井筒积液量以及判断气体临界流量,向积液气井采取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气井井筒排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产水的逐步增多,井筒积液成为制约气井生产的一大问题。当地层能量衰退,井液举升阻力加大时,气井产量逐步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气井停产。如何将井内积液带出,恢复甚至提高气井产量,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老气田生产的一大难题。针对川东地区老气田气井进入生产中后期,多数单井生产带液出现问题,井筒积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开展新的井下涡流排水采气。通过分析井下涡流工具的技术特点、相关参数,技术优势、主要用途、工艺适用性,以及该工艺目前在现场的运用情况和该工艺在川东地区老气田的运用前景,结论认为,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有效地改善了气井生产状况,提高气井排水能力,稳定了老气井的生产能力应用前景较好,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刘巨保  黄茜  杨明  王明 《石油机械》2021,(2):110-119
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通过地层改造,提高低渗、低压及低丰度等非常规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为了促进我国水平井压裂工具的研制及应用技术进步,介绍了国内外的水平井套管(环空)压裂工具和油管压裂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指出了我国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即研制井下可溶压裂工具、发展井下智能化识别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深层巨厚盐膏层的钻井安全和固井安全一直是制约盐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技术瓶颈之一,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扩眼技术.随着钻井技术的日趋进步,扩眼技术已成为一种用于解决井下复杂问题、优化井身结构的关键技术.国内外在井下扩眼工具的结构、原理方面已开展过大量研究,并已形成商业化产品.对国内外现有扩眼工具产品研究现状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规范对原油库油品计量的准确度要求为0.2级,工业级流量计常用的两种类型为质量流量计和容积式流量计,这两种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各不相同。常用流量计的检定方法有大体积管和小体积管两种。罐区计量技术有体积测量法、静压测量法和混合测量法,混合测量法结合了前两者优点,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计量技术。对阀门执行机构、液位仪表、温度仪表、可燃气体检测仪表等原油库主要仪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对比优缺点,并对如何选型进行了推荐;结合国标规范要求,提出对50 000m~3以上油罐初期火灾监测应采用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很多低渗透油藏布置注气井,进行注气驱油生产。现有的丢手式注气管柱,利于后期换管作业,解决了Y211注气管柱再次作业时需要大量放气和难以压井的问题,但出现了封隔器坐封不良、丢手工具丢不开的现象。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丢手式注气封隔器,采用油管打液压和下放管柱加压的双重作用坐封胶筒,提高其密封能力;可以投球进行液压或机械丢手,后期可回接密封进行注气施工。封隔器设计完成后,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及现场试验,表明封隔器密封性能可靠,满足了注气工艺的现场需要,并且延长免修期,降低注气成本,为注气驱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处理工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彬  李静  高晓根 《天然气工业》2018,38(10):107-113
含硫气田水闪蒸气中含有H_2S等恶臭气体,需进行安全有效处置后才能排放,对于现有的几种处理工艺(碱液吸收、胺液吸收、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及干法脱硫技术)尚缺乏系统的对比分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为此,对含硫气田水闪蒸气的来源、组成、排放特点及其控制工艺等进行了分析,探究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处理的可行途径,重点从工艺原理、技术路线和适用性等方面针对当前主要的闪蒸气脱硫工艺展开评述,分析、对比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潜硫量的大小对处理工艺进行了推荐,提出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气田水闪蒸气具有含硫化氢浓度高、瞬时流量大、日均潜硫量低和压力低等特性,对其处理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554—1993中H_2S的排放要求;(2)上述几种闪蒸气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非再生胺液吸收工艺简单、投资较低、运行成本高、净化度低,干法脱硫工艺较简单、生产稳定、投资较高,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工艺适应潜硫量范围广、净化度高,但工艺复杂、投资高、稳定性较差;(3)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处理应首选有组织达标排放,潜硫量在10 kg/d以内建议采用干法或胺液吸收工艺,潜硫量超过10 kg/d建议采用液相氧化还原吸收工艺。结论认为,应进一步探索气田水闪蒸气气质、气量和气速的准确变化规律,以支撑工业设计,并使装置向橇装化、标准化、模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引进增压回收和其他行业低压气体处理新技术,以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液体起泡剂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博 《天然气工业》2005,25(11):91-93
液体起泡剂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可降低井底回压,提高气流携水能力,从而达到增加天然气产量的目的,从原理性能上优于常规投棒排水技术。文章通过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气井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液体起泡剂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对该技术的选井原则、液体起泡剂筛选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累计施工12口井,增产天然气456.8×10,证明该工艺技术施工工艺简单,不需关井,作用时间长,提高了气井排水能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显著的特点。同时在技术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现场应用试验进行反复摸索、研究,根据不同措施气井的日产水量的多少,初步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气井套管加药规律,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排水采气工艺的选择采用现场经验法和宏观控制图版法,考虑因素欠缺,工艺实施效果较差,文章根据压力供给与临界携液原则,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开展了页岩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综合优选。根据误差分析优选Mukherjee-Brill两相流模型用于计算页岩气井筒压力分布,确定排水采气工艺的压力适用界限;考虑产液量、液滴变形和造斜率变化引起的液滴碰撞,建立页岩气井全井筒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确定排水采气工艺的携液适用界限,最终建立页岩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综合优选方法。实例分析表明,页岩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达94.1%,页岩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综合优选方法能够实现“一井一策”的排水采气工艺定量优选,优选后的排水采气工艺具有良好的排液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是一种新型排采技术,目前对于涡流排液采气井筒旋流场液相受力特性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仍然不清楚。为此,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井筒旋流场中液滴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液滴沿轴向和径向的运动方程,并对Basset力、虚拟质量力、Magnus力、Saffman力和Stokes力等典型作用力进行了量级比较。同时,以液滴所受垂直向上合力最大为原则,推导了涡流工具最优螺旋角公式;在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各项作用力的成因、特点和方向。结果表明:1经过量级比较,可以忽略影响较小的视质量力、Basset力和对流体积力;2与常规井筒流场相比,旋流场中液滴在垂向增加了向上的离心力分量,有利于液滴向上运移。进而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最优螺旋角公式的可靠性,并且发现:随着井深减小,气体携液能力增强、最优螺旋角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现场井下涡流工具优化设计和涡流排液采气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管压力操作气举阀的打开和关闭主要由阀深度处生产压力的大小所决定,因此它与常规套管压力操作阀气举工艺相比,所需注气压力更低.文中介绍了油管压力操作阀气举排液工艺的原理、工艺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具有降低注气压力、加深注气点深度、节约高压气源等特点,扩大了气举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管内分段调流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忠  肖国华  陈雷  王芳  付小坡 《石油机械》2011,39(1):60-61,84,97
为了降低水平井含水质量分数,延长水平井生产寿命,研究了水平井管内分段调流控水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储层物性、生产动态或找水结果等资料确定每段下入调流控水筛管或油管,分别配置不同大小的油嘴,通过调节每段调流控水筛管的油嘴大小来控制每段的产液量,达到均衡产液的目的。水平井管内分段调流控水技术在L102-P2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下入调流控水筛管二次完井后,该井产液量由180 m3/d下降至130 m3/d,含水质量分数由99%下降为96%,日产油量上升并稳定在2.7 t左右,动液面由450 m下降至1450 m;日产气量由0增加至5 896m3,平均日产气达到3000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