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岷江林区是具有部分原始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对该林区的经营方略的探讨,可以对今后的森林经营起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覆被率,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使岷江林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岷江林区经营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林区是具有部分原始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对该林区的经营方略的探讨,可以对今后的经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覆被率,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佛坪县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森林健康经营的原理,介绍了佛坪森林键康经营示范点基本情况。依据佛坪县森林生态安全现状,提出了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安全所应采取的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与措施。具体包括:人工促进地带性森林植被恢复、调整改造次生低质和人工低效林分结构、生态抚育、近自然森林经营、生境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重庆市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重庆市2008年森林工程总体规划,估测出了重庆市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汇量,并分析其地理分布情况和市域内不同林分的碳汇能力,对重庆市森林工程的碳汇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重庆市(2002年)森林植被碳储量约为4 729万t,每年固定约397万t碳,折合1 454万t二氧化碳;重庆市东部地区的碳储量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在各区县中碳储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城口、巫溪、酉阳、石柱、奉节;重庆市域不同林分中,以马尾松的碳汇量最大,占重庆市总碳汇量的60%,其次是栎类,冷杉最少;重庆市森林工程造林成林后的森林碳汇价值高达36.65亿元/年,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5.
森林经营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  张怀清  林辉 《科技资讯》2010,(17):240-242
使用C#和Mogre为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了融合森林对象模型、生长模型、森林环境模型、GIS数据等为一体的交互式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的可视化平台。系统实现了二维,三维图层交互管理、可视化林分构建、可视化森林环境漫游、可视化林分生长预测、可视化森林经营等功能。最后以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为实验区域,以更新造林为例,模拟了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树种的林区的经营方案的制定和经营措施可视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小班内更新的林木进行了生长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6.
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林分参数不但可以预测森林蓄积量、生物量、林分结构等,还是森林资源调查及经营效果评价的重要因子.建立树高、胸径和冠幅预测模型可以为森林资源质量和林木生长状况的评价提供支撑.本文以冀北崇礼山地白桦树高、胸径及冠幅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采用林木生长常用的4种基础回归模型和2种经验模型进行生长关系预测研究.在...  相似文献   

7.
'98长江特大洪灾的历史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1998年长江洪灾灾情、不同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洪灾的次数与频率、森林资源、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江流域洪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的程度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植被的破坏,使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下降,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泥沙淤积,使蓄洪和行洪能力下降。并就如何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逐步调减木材产量,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要广泛宣传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直接利用木材的价值,转变营造林经营理念,实行分类经营,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倡科学抚育,科学造林,把只重外在造林质量转移到注重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上来。搞好红松等珍贵用材树种的定向培育,加快推进林木优良种子产业化进程和培育速生丰产林,增加蓄积量,坚持培育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森林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的评价来确定影响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森林结构经营的精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林分类型的30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从林分结构、林木大小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土壤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采用雷达图法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3个林分类型林分直径分布均为倒“J”形;林分整体呈随机或轻微均匀分布;林木大小分化呈劣势和中庸分化状态;林分密集程度从中等状态向密集状态转变;林分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最大值,而林分蓄积和健康木占比在兴安落叶松林有最大值;林下天然更新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不同林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结构复杂性评价指数大小依次是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0.45)>兴安落叶松林(0.37)>白桦林(0.31),其中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健康木占比是影响林分结构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国林业目前处于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林分水平的经营决策对科学制订森林经营规程、提高森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模拟-优化系统,探究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最佳经营模式,可为提高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俗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多目标经营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案。【方法】以标准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属性效用函数和妥协性分析构建包括净现值、大径材产量和林木碳储量的多目标经营模型,链接林分生长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不同经营方程并提出经营模式。【结果】在不同造林密度(2 500和3 300株/hm2)及不同地位指数(16~22 m)下两种多目标方程(MOF1和MOF2)估算的林分主伐年龄为54~96 a,净现值为38 047.8~109 194.9元/hm2,大径材年均产量为1.8~4.4 m3/(hm2·a),轮伐期内年均林木碳储量为59.7~103.1 t/(hm2·a)。随着林木...  相似文献   

11.
林火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模式,阐明林火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理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与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模式,以及林火干扰对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火烧因子(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烧后恢复时间)、植被类型及土壤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林火干扰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影响机制、林火干扰下多重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林火干扰下植物-凋落物-土壤复合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等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深入了解林火干扰下植物调控策略,明确林火干扰后多重化学元素间相互耦合机制,完善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为复合整体的地上地下养分输入输出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分析我国重要林区林地利用效率变化差异及对其生态经济的影响,为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森林资源变动角度,结合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等4个属性,利用1989—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林区和省级两个尺度上量化分析我国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地利用效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南方林区碳储量增加1.17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91%、2.07%、0.40%和4.38%;西南林区碳储量增加0.95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79%、0.07%、-0.05%和1.81%。各省(市、区)森林蓄积量均增加,其中上海、江苏、贵州和西藏林区面积相对贡献最高,而福建和海南林区面积及蓄积密度(即单位面积蓄积)增长速度不均衡将影响后期发展,云南和西藏蓄积密度下降导致蓄积量增长缓慢。各省森林均发挥碳汇作用,南方林区固碳能力优势突出,上海和江苏最为显著,西南林区三省(自治区)林区碳汇均处于缓慢发展水平。【结论】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西南林区应继续提升退耕还林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和年限;对于林龄结构不合理的天然林,应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为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其更新能力。南方林区应积极发展造林再造林项目和重点地区速生林工程,发挥人工林生长迅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碳汇能力稳定上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边界包括森林植物系统、社会 经济系统和其他非生物环境系统。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功能主导原则等5 个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的原则,并根据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经营因子,提出了以“林种+林型 ”为基础的“功能+景观”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方法,把研究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16种 经营区划类型,在此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经营区划类型进行组织,建立成2 大类5个亚类的组织经营类型(区)。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总原则下,根据各组织经营类型(区)的 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场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森林工程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系统,需要利用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以解决其复杂的生物性与工程性复合问题。近年来森林工程领域开辟了采运工程生态学和道路环境生态学两个研究方向,均具有工程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研究方法的复合性。笔者分析了采运工程物质流、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清洁化生产、物质减量化、生态效率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道路建设和运营使用对湿地、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机理、扩散规律和治理措施。提出了今后的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上的研究需要深入到采运系统的物质流和工业代谢,道路工程环境上的研究需深入到污染物质流和迁移机制、污染阻隔和消减技术、道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区域森林生产力评价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森林的可再生性和可培育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供给能力,从较宏观的角度评价了区域森林生产力。分析认为:森林生产力级数包括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采用森林蓄积、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森林生长量、木材产量4项因子计算。通过对我国现实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的分析得知,我国的现实森林生产力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恢复和提高我国森林生产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现实森林生产力出发,以期望森林生产力为目标,提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以保证森林资源效益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贵州省瓮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当地农民的集体对话和讨论的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探讨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的满意度。通过对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研究,从林农是否获得一定的林地经营自主权和生产决策权、林农对产权变迁所持的态度、林地经营的投入、林权流转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结果表明:通过林改,农民收入有所增长,投入林业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林权纠纷也得到处理。但由于林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林地规模的不同,林地的经营类型和流转意愿也存在差异。因此,林改在短期内对林农的收入增加不明显,需要在规模经营、要素市场、流转规则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森林地表凋落物是树木生长所需矿质养分的重要储库,探索森林凋落物矿质元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有 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凋落物-土壤的反馈机制.本研究选择涵盖整个太岳山的9个不同海拔梯度,采样收集森林地表 凋落物并同时记录环境因子特征,经实验室分析测定样品中的6种重要矿质元素,包括磷(P)、硫(S)、钾(K)、钙(Ca)、镁 (Mg)、铁(Fe)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林型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凋落物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是凋落 物S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单独解释了S质量分数变异的40%;凋落物P和Ca质量分数变异主要是由林型、海 拔和二者的交互作用造成的;然而,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凋落物中K、Mg、Fe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差别反映了矿质元素受植 物生理调节及其在凋落物中固持能力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养分循环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真实防浪林中水体流动特征研究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在防浪明渠中布置非淹没刚性植被模拟防浪林.基于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流条件下交错形式布置和平行形式布置这两种不同形式防浪林的阻力特征.通过设计植被阻力测量装置,对不同植被布置形式下植被对水流造成的阻力进行了直接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后涡旋的尺度越...  相似文献   

19.
林权主体及林权的物权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权主体和林权的物权属性这两个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以林地的归属为标准将林权主体划分为林地所有者和林地使用者两个不同类型,并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其次,将狭义的林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比较,分析二者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对林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4项用益物权权能进行分析,提出林权人合理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广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分布于广西森林溪流中淡水鱼类有92种,分别隶属于5目、16科、63属。鲤形目占64.1%,鲇形目占11.96%,鲈形目占20.65%,合鳃目占1.01%,Jiang形目占2.72%。其中鲤科鱼类占总种数的46.7%。可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中印山区、上第三纪、北方平原5个区系复合体。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鱼类分布不同,具有明显的山区特征,广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形成与广西自然环境的历史演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