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 LPD)患者月经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35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和19例对照组月经期子宫内膜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二组月经期子宫内膜的细胞凋亡。结果:LPD组患者子宫内膜bcl-2表达较对照组高(P<0.01),而bax表达较对照组(P<0.05),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对照组高于LPD组(P<0.01),且随着bcl-2的表达强度增加而减少(P<0.01),而随着bax的表达强度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LPD组患者月经期子宫内膜 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降低,从而抑制LPD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对其子宫内膜的异常变改变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bcl-2和bax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细胞凋亡与月经周期调节之间的关系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法 ,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中凋亡调节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 ,探讨其在月经生理中的作用。一、资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正常子宫内膜标本 33份取自 33例 1998年 1月至 7月在我院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的患者 ,年龄 2 7~ 5 0岁 ,均于术前半年内未接受激素治疗 ,月经规律。其中 ,月经期 (1~ 5d) 4例 ,增生早期 (6~ 10d) 10例 ,增生晚期(11~ 14d) 7例 ,分泌早中期 (15~ 2 4d) 7例 ,分泌晚期 (2 5~2 8d) 5例。标本用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 ,5 μm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3.
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在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和病理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腹腔液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受累所致。凋亡可出现于在位和异位的子宫内主腹腔液巨噬细胞中并受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家族的调控,凋亡在子宫内闰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bcl-2/bax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雌孕激素对绝经后子宫内膜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cl 2是目前发现的与细胞凋亡关系较密切的原癌基因之一。本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经激素补充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bcl 2mRNA表达的变化。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为 2 0 0 0年 9月至 12月在门诊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健康绝经 (绝经≥ 1年 )后妇女 33例 ,从未应用过激素补充治疗。血清促卵泡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均≥ 4 0IU L ,雌二醇 (E2 ) <4 0mol L。研究对象分为 3组 :雌激素组 14例 ,每天服用结合雌激素 0 6 2 5mg,共 2 8d ;雌孕激素组 13例 ,每天服用结合雌激素…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及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美松  沈铿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33-633,63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及生长因子的研究卢美松沈铿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者年龄较轻,而且影响生育、容易复发,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为了探讨内异症的发生、复发机理及相关因素,不少学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孕激素受体(PR)、凋亡抑制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研究PR与Bcl-2、Bax的关系,探讨EMT的发病机制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R、Bcl-2、Bax在EMT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异位内膜PR、Bcl-2表达低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Bax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PR、Bcl-2、Bax增殖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EMT中在位内膜PR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内膜,使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持续低水平增殖,更易于迁徙和种植.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无关,不受卵巢激素调节,EMT细胞凋亡持续性减弱,增殖性能持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Bax、Bcl-2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标本取自2004-01-09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子宫内膜息肉72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9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的表达,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法检测息肉及内膜组织中Bax mRNA、Bcl-2 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分析.结果(1)在增生期,观察组P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泌期,观察组E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增生期,观察组Bcl-2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泌期,观察组Bax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生期PR的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增高及分泌期ER表达增高、Bax mRNA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方法:对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学发育日期评定,对其中15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发育落后的有19例(67.9%),提前的4例(14.3%)仅5例(17.9%)相符合;ER、PR水平异位内膜罗在位内膜低,在腺体中的差别有显著性(P〈0.01,P〈0.05  相似文献   

9.
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对子宫内膜不同类型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影响。方法:采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结法的免疫组化法,对16在不明原因911例)或男性因素(5例)不孕妇女的自然周期和用药周期的增生晚期和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细胞内ER、PR,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药周期中,增生晚期和分泌晚期的内膜上此细胞、间质细胞明显低下(P〈0.05),在  相似文献   

10.
在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癌)组织中,与张力蛋白同源、在第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的突变,高于Ⅱ型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也高于Ⅱ型内膜癌。有研究认为,PTEN可以调节ER。本研究通过检测FFEN与ER、PR在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3者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3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基础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并对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取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本情况的比较中,仅E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3.39±125.47pmol/Lvs169.96±87.46pmol/L,P=0.046),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527)。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长期较高水平的雌二醇刺激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但子宫内膜息肉上ER、PR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陈咏健  王颖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52-654,I01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其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18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和27例月经周期正常,因输卵管不通或男性不育就诊的对照者子宫内膜(10例增殖期、17例分泌期)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α及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3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腺癌组)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内膜组)VEGF、ERα、ERβ及PR的表达。结果:1内膜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58.1%)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32.3%),而ERα的阳性表达率(59.1%)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在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的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EGF与ER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3,P=0.046)。结论:VEGF及ER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VEGF及ERα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15例子宫肌瘤患者于早卵泡期服用来非司酮(10例,10mg/日;5例,20mg/日)治疗,1~3个月后取内膜,另10例肌瘤患者取内膜作对照。结果:用药后所有的患者均闭经,内膜变薄,发育不良,无周期性改变,大部分基质致密,基质与腺体发育不同步,同时相间存在增殖与分泌期样改变,以增殖期样改变为主,腺体以分泌期样改变为主,腺体大小形态不一,但分泌不良。免疫组化显示内膜ER、PR明显分布不均,图象分析结果表明用药后内膜ER、PR相当于对照组增殖早中期水平。结果表明每日10mg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排卵并影响内膜成熟,在无孕激素存在的情况下,米非司酮有微弱的孕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 Gn 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和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4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其中 2组给 Gn RHa+h MG+h CG为用药组 ,另 2组为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 ,在促排卵和排卵后 2 4、48h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定量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和腺腔面积、周长、最大直径、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和平均高度 ;SP免疫组化法定量测定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 :( 1 )用药组在注 h CG后 2 4、48h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 2 )用药组在注 h CG后此两时段腺体和腺腔面积、周长、最大直径以及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 P均 <0 .0 5 )。同时用药组部分内膜间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 3 )用药组在注 h CG后两时段内膜腺上皮细胞 ER、PR免疫组化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值 ( P均 <0 .0 5 )。结论 :Gn RHa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和 ER、PR表达有不利影响 ,提示该方案并不能完全促进生理状态的子宫内膜形成 ,可能为低妊娠率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是妇科常见病 ,由于卵巢逐渐不排卵 ,常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少数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和数字图象处理系统(CHAMPION)检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bcl 2基因的表达 ,探讨bcl 2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在我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2 0例 (功血组 ) ,年龄4 1~ 5 5岁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子宫无器质性病变 ,子宫内膜为增生期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s)、孕激素受体(PRs)及其亚型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异症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3月取裸鼠子宫内膜,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孕激素受体(PRA、PRB)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裸鼠内膜的PRB和ERα表达降低,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PR和ERβ表达升高,PRB/PRA和ERα/ERβ比值降低,均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是研究内异症的理想模型之一,造模后的裸鼠内膜存在孕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育龄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随机采集2005年8月至2006年11月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育龄期功血35例患者的静脉血及子宫内膜功能层组织为研究组,以20例月经正常健康女性排卵后期标本为对照组。(1)采用放免法测定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雌二醇(E2)、孕激素(P)的含量;(2)HE染色后对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3)用TUNEL原位标记技术精确测定子宫内膜功能层细胞凋亡指数;(4)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育龄期功血患者以排卵型为主(30/35),其子宫内膜组织中E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P含量低于对照组(排卵后期的子宫内膜),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E2、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子宫内膜中E2和P呈正相关(rE2=0.74,PE2<0.01;rP=0.65PP<0.01);育龄期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表达及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育龄期功血绝大多数可能系体内作用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产生的时间、数量及其受体比例失衡所致,细胞凋亡也参与了功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