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考虑消费者到达过程和时间偏好,建立时尚类易逝品有、无预售策略下零售商的时间决策模型,通过比较两种策略下零售商的最优销售利润和销售时长,探讨预售策略的适用条件以及该策略下两阶段的销售时长.结果表明,零售商是否采用预售策略,取决于单位时间内选择现售阶段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比例和销售成本的相对大小.零售商采用预售策略时,若单位时间内选择现售阶段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比例较小,预售阶段的时长大于现售阶段,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基于B2C电商的零售属性和在线市场平台属性,从制造商的角度构建了新旧产品四种供应链渠道运营模式,即新旧产品线上分销模式、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Ⅰ (新产品代销、旧产品分销)、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Ⅱ (新产品分销、旧产品代销)及线上代销模式,同时基于顾客新旧产品偏好的异质性,建立了新旧产品的需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种销售渠道结构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为制造商新旧产品的渠道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当B2C电商平台收取的交易费比例较小时,不论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大小,制造商应选择线上代销模式来销售新旧产品,反之,制造商应选择线上分销模式来销售新旧产品;当B2C电商平台收取的交易费比例和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同时较大或者同时较小时,混合销售模式Ⅰ优于混合销售模式Ⅱ;当B2C电商平台收取的交易费比例和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大小互反时,混合销售模式Ⅱ优于混合销售模式Ⅰ.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将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和线上渠道接受程度的影响纳入到电商供应链(ECSC),利用微分博弈理论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研究了制造商或零售商拥有线上开辟权两种渠道结构下的制造商质量策略和零售商产品服务策略.发现:于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的ECSC企业而言,其线上渠道的开设与否与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有关.数值算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1)制造商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并以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销售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并激励零售商的线下服务水平,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品牌商誉.2)于企业各自利润而言,对方开辟线上渠道对自身更有利;于供应链整体而言,零售商线上线下混合的销售模式更有利于长远发展.3)提高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线下服务为辅,降低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对供应链运营各方面的负向影响是企业的长久运营之道.  相似文献   

4.
新产品通常面临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如何保证产品的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通过预售提前获取需求信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在考虑策略型消费者损失厌恶下研究了零售商的预售及退货策略,首先基于策略型与短视型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构建预售与正常销售两阶段模型,对允许退货与不允许退货两种预售策略展开对比研究,接着通过构建两种策略下零售商的收益模型得出相应的最优预售价格和最优退货价格,并给出退货价格的取值范围.研究发现,由于策略型消费者的损失厌恶,零售商不得不降低预售期产品的价格.当预售期结束后的退货价格不高于某一特定的值时,退货策略的实施能够使零售商获得更优收益,并且存在一个最优的退货价格,使得退货模式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预售环境下,存在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消费者搜索成本时,销售商的最优定价和配给决策.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考虑一个销售商出售单一新产品给若干具有战略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购买时机,销售商则考虑消费者的战略行为,决策最优的两期价格和预售期配给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售期的配给量取决于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当且仅当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介于特定范围内时,销售商应采用预售策略,此时折扣预售策略总是销售商的最佳选择.否则销售商应采用正常销售策略.研究还表明,当消费者的风险成本系数较低时,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低.否则,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高.  相似文献   

6.
赵修岩  张荣  刘斌 《系统工程》2023,(2):100-108
跨境运营已为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选择。以跨境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探讨完全垄断和市场入侵情形下按次付费模式、会员模式和混合模式对平台运行效率和消费者剩余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完全垄断时,混合模式是平台的最优选择,消费者购物频率较高,会员和非会员权益差异较大(较小)时,会员模式优于按次付费模式,否则按次付费模式优于会员模式;考虑市场入侵时,领导者利润并不处处高于跟随者,且市场入侵会损害平台和商家,有利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网约车平台的出现极大影响消费者出行方式,如何平衡平台供给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问题。旨在探讨网约车平台临时代理、长期代理和混合代理3种不同方式对平台自身运营效率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对公共交通接受度较低时,临时代理方式是平台的最优方式;当消费者对公共交通的接受度较高时,若临时代理司机对补贴的敏感度远远大于对长期代理司机工资的敏感度,则混合代理方式最优,否则长期代理方式最优。此外,平台仅雇用长期司机时,另外雇用临时司机不能提高平台服务水平,而仅雇用临时司机时,另外雇用长期司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提高平台服务水平,而且能提高平台利润。  相似文献   

8.
假设公司的销售期分为预售和常规销售两个阶段,顾客对于产品的渴求程度随时间下降,根据下降速度(延迟敏感度)不同,顾客被分为不同的种类.顾客会综合考虑产品价格和实时渴求程度来决定是否购买产品.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销售短周期产品的公司的最优销售策略,包括定价,配售以及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刻.本文通过求解公司在有容量约束和无容量约束下的最优销售策略来探讨容量约束对公司最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容量约束,配售约束集都可以化简为一组仅与当前阶段总销售额相关的约束集.在最优性条件下,无容量约束的公司要么对所有顾客进行配售,要么不对任何顾客进行配售,而有容量约束的公司不会将库存从预售阶段携带到常规销售阶段.当公司面向一类顾客销售时,无论是否有容量约束,公司都可以在不对任何顾客进行配售的情况下使其收益达到最大.当公司面向两类顾客销售时,公司的最优策略可以是配售也可以是无配售.最后,本文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最优销售策略随参数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隐私信息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手段已经应用于实践,而在学术界还未有研究。构建博弈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保险的应用价值,分析隐私信息保险的引入对企业的服务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隐私信息披露策略等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对消费者而言,隐私信息保险提升了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并能激励消费者披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市场上购买隐私信息保险的消费者越多,企业付出的服务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同时,企业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格优惠。总之,隐私信息保险的存在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企业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私信息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手段已经应用于实践,而在学术界还未有研究。本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保险的应用价值,分析隐私信息保险的引入对企业的服务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隐私信息披露策略等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对消费者而言,隐私信息保险提升了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并能激励消费者披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市场上购买隐私信息保险的消费者越多,企业付出的服务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同时,企业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格优惠。总之,隐私信息保险的存在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企业均能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销售模式和退货策略是现代B2C企业赢得市场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B2C企业在预售与正常销售集成模式中退货问题,构建了基于退款和分担退货费用退货组合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在预售折扣和退货组合制约下B2C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分别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对于低价商品要控制企业分担费用,采取宽松退款策略;对于高价商品则控制企业退款,提高分担退货费用比例的策略;对于中间价格商品需根据市场退款和退货费用偏好合理调整退货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垄断厂商线上线下分期销售背景下,向消费者发放试用品以消除新产品不确定性,进而通过试用者评价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播种策略,建立了考虑产品观测特征与体验特征的播种模型,分析了商家在不同定价策略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播种量和收益,并进一步对商家决策播种影响力模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商家是否播种与线下目标消费者定位、消费者分布、产品的体验品特性程度有关;2)线下渠道服务全部潜在消费者时播种的益处更明显,且高估值消费者比例越大或产品越倾向于体验品,播种范围应该越大;3)当商家在线下渠道只服务高估值消费者为更优策略时不应播种;4)当商家决策播种影响力且线下服务全部消费者时,商品越倾向体验品,越有动机提高影响力并减少播种量来增加受播种影响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在线旅游平台(OTA-online travel agent)开始运用不透明营销模式来实现价格歧视策略,从而在保障其从高估值消费者获取收益的同时,能够吸引低估值消费者购买以获得额外收益.目前常用的不透明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公布不透明价格策略(PP-posted price)与消费者出价策略(NYOP-name your own price)两大类.不同的营销策略影响消费者决策进而影响在线旅游平台的利润,因此研究不同营销策略对其利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考虑消费者估值折扣的基础上,对在线旅游平台分别采用PP或NYOP单一不透明策略和PP与NYOP同时使用的混合不透明策略的利润进行分析,发现单一不透明PP策略并非混合不透明策略的特殊情况,而且当消费者对于NYOP的估值折扣以及竞标成功率参数较小时,单一不透明PP策略要优于混合不透明策略,随着竞标成功率参数和对NYOP估值折扣的增大,混合策略的优势开始体现,销售平台采用混合营销模式更优.本文结论将对在线旅游平台的营销策略选择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销售模式下的信息商品的特性,文章研究消费者异质性(最大价值差异和强度差异之和)及商品关系对普通销售、纯捆绑销售和混合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强度差异较小,商品间互补或替代时,纯捆绑销售和普通销售分别占优势地位;当商品间无关时,纯捆绑销售与普通销售占优概率基本相等.当强度差异等于最大价值差异时,随异质性增加,普通销售明显优于纯捆绑销售.对混合捆绑的研究给出其转为普通销售和纯捆绑销售的条件,并发现在商品间互补的情况下,当强度差异较小且两种商品最大价值差异相差不大时,纯捆绑策略占优;最大价值差异相差较大且消费者对其中一种商品偏好基本一致时,混合销售策略占优.  相似文献   

15.
产品的售后服务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通常会采取捆绑销售或单独销售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考虑消费者的异质性并引入竞争导向型企业,通过构建Hotelling以及复制子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短期均衡价格以及长期演化稳定的销售策略.研究发现: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会促使一方采取捆绑销售策略并使得双方均获益,捆绑销售策略将与单独销售策略共存;非基本消费者比例越高单独销售策略越有利,单独销售策略将成为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相比较竞争导向型的企业而言,利润导向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捆绑销售策略;仿真分析表明高售后服务成本下采取跟随策略的非理性企业会被淘汰,而在低售后服务成本下这一类型企业将会存在于市场上.  相似文献   

16.
考虑既自营又向第三方开放的混合电商平台企业,如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供应商既可以选择在平台上开辟官方直营店(寄售模式)也可以将产品批发给电商平台企业(批发模式).本文研究了基于混合式电商平台的两供应商的模式选择和价格与服务竞争策略.首先,在四种可能的供应商策略组合模式下分别建立了电商平台主导的价格与服务动态博弈模型;然后,研究了两供应商策略组合的Nash均衡;接着,分析了市场因素对供应商均衡策略组合和平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商的服务效率相对较高,服务敏感度和服务竞争强度较大或价格敏感度和价格竞争强度较小时,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寄售模式;这些市场因素适中时,一个供应商选择寄售模式而另一个供应商选择批发模式为均衡策略;否则,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批发模式.最后,结合产品特征分析了向第三方开放对平台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在平台具有较大的服务效率优势且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强度较大而服务竞争强度较小的特征的时候,平台才适合完全自营,否则都应该向第三方部分开放或者完全开放.这些研究结果对电商企业决策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平台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探讨企业实施BOPS(Buy Online and Pick up in Store)模式的最佳市场情形,分析线上消费者比例、服务努力系数对企业实施BOPS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是否实行BOPS仅仅取决于市场中消费者的服务敏感性:敏感性较高时,企业实施BOPS;在BOPS模式下,企业的最优产品价格及线下的服务水平不仅要考虑产品成本、消费者的服务敏感性,同时与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托运人估值不确定和失望厌恶影响托运人订舱决策的特点,构建了航运企业量化预付定金的预售模型,探讨了航运电商背景下航运企业的在线预售定价问题,分析了托运人估值不确定,失望厌恶对航运企业在线预售策略,定价决策和收益的影响.给出了航运企业的最优预售策略和定价决策.结果表明:在托运人估值下降市场和估值上升市场,航运企业应采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消费者的反展厅现象(即线上逛店、线下购买)已普遍存在于消费者跨渠道购物行为中.本文建立了一个由线上和线下商家组成的双寡头市场,在该市场中两位商家同时销售搜索型产品或体验型产品,以此为基础探讨反展厅现象对线上商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定价和广告对策.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搜索型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出现反展厅现象与消费者在线上购买产品所产生的隐私成本有关:当隐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时,消费者会出现反展厅现象;对于体验型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出现反展厅现象还与消费者与线下商品的匹配概率相关; 2)不论商家销售哪种类型的产品,反展厅现象的出现均会减少线上商家的收益与产品定价,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下商家的收益.此外,线上商家对搜索型产品的定价随着更高的单位旅行成本、更低的线上搜索成本和更低的隐私成本而增加;对体验型产品的定价还会随着消费者与线下商家中产品的匹配概率下降而提高; 3)线上商家可以通过投放定向广告来应对反展厅现象,缓和市场竞争并提高线上商家的收益.同时,我们还得出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即当线上商家在定向广告上的投资成本高于一定阈值时,线下商家也会获益于定向广告;...  相似文献   

20.
将顾客跨期转换选择行为抽象为折线竞争,在双寡头竞争模式下,构建了零售商单一直销渠道和直销与中介商销售双渠道的动态定价模型,求解了零售商及中介商的定价策略,探讨了模型的简化运算方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顾客跨期转换意愿对决策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折线竞争模式下,存在多个顾客的价格及收益决策可转化为单个顾客的一维决策问题;当顾客跨期转换意愿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时,引入中介商分销的双渠道优于单一直销渠道,但随着顾客跨期转换意愿的增加,双渠道销售所带来的市场扩张效应减弱,且跨期转换意愿高于一定阈值时,双渠道销售模式不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