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珠海天气"官方微信为例,就其推送内容、推送时间、编辑方法以及取得成效等进行介绍。其中心是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去思考,在主题和推送时间选择上仔细斟酌,词语亲民、活泼,多用数据支撑与独创的配图,同时不断探索加入新元素,使得公众号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广州天气"微博推送发布平台在保障账号安全性的前提下,结合互联网通信传输技术,是高效的公共气象服务新手段。该平台在日常业务运行中,自动发布常规预报,极大地减轻了预报员的工作压力,预报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解决了预报时效性问题,最终目标是努力将气象微博打造成为"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发布的平台以及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实现切实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提高部门品牌形象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天气预警智能推送系统的建设是以微信模板消息功能特点为基础,同时结合天气预警推送需要,实现了基于位置的天气预警信息点对点发布。根据微信提供的模板消息,该系统可针对预警信息、突发应急信息、强灾害性天气影响等采用不同的模板来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系统设计后台采用多线程处理技术,提高预警推送效率,确保预警信息在10 min之内到达用户端,并且利用用户ID绑定等方式实现用户对预警信息的分区自主定制。基于微信模板消息的天气预警智能推送系统是精细化预警发布方式的重要探索,很好地提高天气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和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佛山天气"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后台的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5.
林江  俞宙  肖然 《广东气象》2014,(3):71-73
作为移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新渠道,全国气象部门陆续开通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通用的菜单式服务存在排版生硬,功能分散等不足,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通用微信公众号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以广东天气微信微门户(缤纷微天气)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HTML5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TML5技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类似手机客户端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精、更细、更受欢迎的气象服务。全新推出缤纷微天气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显提高了粉丝的新增率、留存率和活跃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图文阅读量样本抽取与取和求平均的方法,分析了国家、省(区、直辖市)以及广东省内各市官方天气微信号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市级微信号在运营中的影响力与服务效果最明显、省级次之、国家级较弱;(2)服务号相比订阅号在阅读量和用户规模方面都更优;(3)在内容运营方面,高频次发布(如每天1篇或每天多篇)的纯文字产品宜简短精炼,低频次发布(如每个月4篇)的图文产品可丰富多样,篇幅可长些;(4)图文推送的内容类型方面,以停工停课信息最受关注,其次是冷空气、暴雨等各类型转折天气,天气平稳或活动推广的内容受关注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从"江门天气"微信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用户活跃度与高关注度天气情况,提出一些气象微信服务及推送策划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改进服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9月16日出现在广东最少雨区之一的罗定市的强降水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爵"减弱后的低压系统移动缓慢,其与西伸的"方头"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偏南急流在粤西加强和维持是形成"9.16"暴雨的最主要天气系统;边界层内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辐合上升运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也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罗定特殊的地形对此次暴雨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卫星云图上罗定上空云系稳定少动和雷达回波上南北向的对流云带中的列车效应是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年在东莞开展的一次对微博微信的调查,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的人群对"东莞天气"微博、微信使用时间段、满意度、需要服务的内容、存在问题、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帮助等展开了调查,分析了不同人群对于政务微博微信的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微博微信的传播渠道在不断扩大,100%的调查者都在使用微博或微信、年龄层分布也较广;入睡前是受众浏览微博、微信最多的时间;受众最愿意得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服务,并且在咨询天气时愿意与公众号互动;互动不足是微博微信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选择出行时段是公众认为对生活最有帮助的,从事户外商业活动对具有针对性的天气预报服务产品有较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广东2005年“3·22”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常规及自动气象站观测、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 对2005年3月22日广东一次近年罕见的强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的诊断分析, 对伴随飑线的强风暴区天气系统配置、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特征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计算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的有关物理量, 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以求为以后广东春季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4月17日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的天气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图上出现的三体散射回波以及对应的径向速度图上中等强度的中气旋预示着强冰雹的出现,局地剧烈天气(大冰雹和11级强风)出现在锋前,而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则出现在锋面附近;干冷...  相似文献   

12.
何振图 《广东气象》1997,(1):8-10,13
1996年2月18日,肇庆市受强大寒潮天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天气过程,此时正值春节前后(在年初一至初三),根据高要站资料记录,是建站43年来气温最低的一个春节,并创近ZO年来2月份的最低气温记录。现就这次寒潮天气过程作一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概况1.1影响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情况这次寒潮的冷前锋于2月17日下午自北向南影响我市,锋面过境时伴有6级偏北阵风。18日气温大幅度下降,全市48小时平均气温降幅达15.2~18.7t,最低气温出现在20~21日(其中ZO日封开县最低气温1.4“C,怀集县、广宁县1.8“C,…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微信的"点对点"、"互动交流"的优势,探索微信在开拓气象服务发布新渠道的发展思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广州天气微信挖掘微信平台本质,按"有用"且"能玩"的建设思路,以用户感知习惯为导向,以格点预报、自动站数据、精细化雷达等丰富的产品资源为基础,打破微信传统布局,通过前台菜单与后台管理的巧妙配合,实现"点菜"功能,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交互式气象服务微门户,并结合用户需求对气象数据进行挖掘和包装,创新设计出"我的晴雨钟"、"实况大PK"等好用又好玩的产品,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气象服务从"有什么给提供什么"向"用户需要什么就给用户提供什么"的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王建平  严明洋 《贵州气象》1999,23(6):11-13,16
分析了遵义市1998年4月10日这次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分布特征,得知这次强降雹天气是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冲击,低层暖湿气流堆积而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所造成的。而K指数,SI指数对预报对流天气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冰雹是各种不同尺度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强对流过程。本文采用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980年7月6日山东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大尺度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及其相互联系。运用动力分析的结果分析了这次强对流机制。讨论了冰雹、暴雨形成过程中潜热释放、动量、热量垂直输送对大尺度场垂直运动的反馈。借助本省每小时天气实况演变图和雷达回波照片对这次过程进行了中分析,发现地面辐散场和涡度场的演变和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临夏州气象台实时常规资料,分析了1989年7月20日积石山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触发机制、热力和动力条件及地形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本州临近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暴雪天气是北方冬季灾害性天气之一,准确预报这种天气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采用天气学方法对1995年“3.15”暴雪进行了个例分析。分析得出:河套槽的生成和发展是产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地面气旋北上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是增强降雪强度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分析2000年4月12日出现在柴达木盆地的沙尘暴天气,初步揭示了沙尘暴天气的成因,总结出了柴达木盆地春季大风和沙尘暴的发生机制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统计"顺德天气"运营数据和阅读量,分析了"顺德天气"微信公众号现状和概况,着重对微信图文推送消息的关注回复、封面、标题、内容、推送时间、编辑技巧、提高阅读量技巧以及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气象微信图文推送消息服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