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全尺寸的大空间火灾实验厅内,进行了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的自然填充和机械排烟实验.结果表明,烟气的温度较低,但烟气沉降速度很快.火源热释放速率和机械排烟是影响大空间烟气温度和烟气层高度的主要因素.排烟过程中,烟气是边稀释边被排放,很难和空气实现完全置换.选取适当的排烟量,有利于烟气的稳定分层的形成.应用FDS软件对实...  相似文献   

2.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全新的流动空间概念,使人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密斯.凡德罗所倡导的“流动空间”。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此的流动空间理论在产生的背景与概念体例上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处于两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流动空间概念、价值取向和设计语汇的阐释,从而对当前的信息社会结构与空间组织有更深刻与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根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能加速扩大和深化我国统一市场的实际,预测了境内外流动投资可能发生的空间调整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省区经济加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口要素流动强度与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但这一结果并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实物资本流动强度、GDP与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其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经过分析指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区域而言,可以实行分步走的推进战略来逐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密度的提高、经济距离的缩短以及经济分割的减少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地理的变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居住空间的种种弊端使人们怀念传统居住模式的优势。本文从空间特质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两个角度分析传统居住空间的优势所在,从中提取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的精华,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适宜居住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的空气品质,将脉动送风应用于大空间喷口送风中,以CO2为示踪气体,基于实验分析喷口送风的流场特征,并以校核后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研究脉动送风在不同振幅和周期下对大空间建筑室内污染物通风效率和流动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动送风的CO2浓度衰减曲线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大周期脉动送风的通风效率低于定风速送风;与定风速送风相比,脉动送风可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极大值,增强新风对室内污染物的稀释范围,喷口下方和排风口附近的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降低;在大空间喷口送风建筑中,推荐随时间波动变化快、幅度小的小周期小振幅的脉动送风。该研究可为实际大空间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高品质的户外活动空间越来越多,但是使用率却不高.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单纯提高交往空间质量已经不再能够吸引居民使用.通过对传统小区的调研试图揭示居民前往公共空间可能潜在的动机和目的,提出通过复合功能布置的方式来创造居民间的交流媒介,并对一些新社区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公共空间和功能设施可能的结合形态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面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议题,也是维护老年人权利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住宅及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可持续居住的可能性,要探索在居住区内配置适合各类老人的居所形式,住宅社区建设中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需求,包括: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居住小区中配建老年公寓、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理想空间始终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内在追求,建构其可操作性的概念,是当今城市规划的一种选择。理想空间具有两种认知途径,其一是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理想空间模式;其二是特定地域的城市理想空间模式。地域性"理想空间"是被时代的族群或群体认同的某种想像的空间模式。理想空间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城市形态演化的方向性动力。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折射出其理想空间模式经历了从沙州-公园化-整体化的演化轨迹。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角度研究其理想空间,对促进城市形态演变人文化、指导城市变迁、追寻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探索管理服务新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建设,丰富管理载体,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现代居住空间的种种弊端使人们怀念传统居住模式的优势.本文从空间特质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两个角度分析传统居住空间的优势所在,从中提取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的精华,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适宜居住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空间公共建筑建设量的增多,其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有效降低其运营能耗,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是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动式形态设计是建立在与被动技术有机互动的基础上,在不依赖人工能源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形态与能量(风能、光能等等)流动的动态性相互作用,实现建筑形态与被动技术的有机协同,从而实现大空间建筑自身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空间建筑火场钢构件升温,进行了全尺寸大空间建筑火场钢构件升温实验,并建立了大空间钢构件升温的理论模型.模型中将火源视为点火源,并考虑火焰热辐射对钢构件升温的影响.理论预测值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1.2℃,绝对误差均值为0.58℃.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1.65%,相对误差均值为6.47%.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使得我们不得不向空中和地下去寻找生存的空间.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优美、充满阳光的城市里.当高层建筑和空中高架桥给我们带来一个繁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空间环境时,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则给人们带来了安全、便利和舒适,同时也对城市节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研究员杨滔在2012年第4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数字城市与空间句法:一种数字化规划设计途径》一文,对英国比尔希列尔教授创立的空间句法理论作了介绍,认为该理论所提出的空间"非对称"的概念说明了虽然自下而上的空间生长过程看似无序且混乱,但是所有个体空间与系统中其他空间的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三个重要的农村建设时期可以发现,乡村规划和民居建筑被视为设计的重点。这种情形忽视了公共空间对村民的自治影响和聚集效应,甚至认为农村长期保存下来的具有宗教仪式性公共空间贴有封建迷信的建筑标签。20世纪中期和21世纪初在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改变了传统农村公共空间的设计面貌,设计也因此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手段,但在建设实践过程中,简单、粗暴的设计行为对农村公共空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通过设计治理,可以重塑一个整体的、纯洁的、系统的公共空间,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空间美特质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人本导向和审美品位。目前,城市空间美建构中存在的美的元素稀缺、建设设计薄弱、城市管理痛点难除等问题,要求城市建设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景观空间、历史空间和秩序空间等进行人文呵护,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制度,以进一步彰显理性、先进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  相似文献   

18.
在上篇我们将工业设计置于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分析,并拓展了设计空间的要素,使工业设计涉及设计物的实体要素,环境与文化要素,以及主体要素,形成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物—环境—社会文化”设计空间认知图式。下篇我们将从空间的结构出发,讨论“形的空间”以及其相关的“空间的形”,从而讨论设计的格式塔心理效应,并为设计的戏剧性空间,设计的市场节点奠定基础,进而为以人为主体的设计空间走向理性、走向综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与建筑空间并行的设计空间,完善了存在空间的理论体系。将工业设计的设计空间的定义域界定为以主体为核心的,关联设计物、社会文化和环境的一种认知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空间的结构要素及构成,涉及设计的功能、形态、行为、语义系统。提出主体要素概念,使设计完整地把握主体的人机工程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地讨论了“形的空间”与“空间的形”一对矛盾的互补空间,在设计中验体格式塔心理学效应,以及形成戏剧性和市场性空间效果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门”空间的交往与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门空间居民交往行为的研究,探讨门空间交往环境的设计,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