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特征,为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截止2020年2月11日邵阳市新冠肺炎病例相关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报告确诊病例94例,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1起,先后出现武汉(或湖北)输入病例和本地续发病例两个高峰。地区分布以邵东市、新邵县和洞口县为主(69.15%)。全人群粗发病率1.28/10万,邵东市最高为4.06/10万。发病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为84岁,主要以20~59岁年龄段为主(占79.8%),以武汉(或湖北)旅居史和务工返乡人员为主(占69.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确诊病例的重症(危重症)比例达66.7%(10/15),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确诊病例的重症(危重症)比(χ2=31.150,P<0.001)。 结论 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老年人易出现重症。应加强新冠肺炎相关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 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 结果 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同一家族的3个家庭。该起疫情先后调查4次,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介入,而后社区、公安加入调查。首例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旅行史。该家族6例病例及家庭成员均隐瞒接触史,在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帮助下,确认首发病例发病后与另5例病例的聚餐史,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41.67%。 结论 该事件为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多部门联合调查对于查明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聚集性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商丘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4日商丘市报告的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商丘市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输入性病例44例(48.35%);发病年龄以18~59岁为主,占83.52%;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65.93%;治愈率96.70%,病死率为3.30%;经两次及以上核酸检测确诊者占15.39%;治愈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4例(4.55%)。结论 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防输入是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刘建  闫佳  黄琳  潘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28-103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疾病流行规律的认识。 方法 通过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获得139例确诊病例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发病确诊情况及聚集性疫情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39例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30~59岁年龄组占71.94%;男女性别比为1.53∶1;农民/工人占56.83%;普通型和轻型病例各占59.71%和30.2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各占66.19%和33.81%,两类病例发病时间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34,P<0.001),疫情由输入传播模式向输入与本地共同传播模式转变。2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性聚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涉及聚集性疫情的比例分别为33.70%和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46,P<0.001)。发病后报告时间、发病后确诊时间和首次就诊后确诊时间的M(P25, P75)分别为4(2,7)d、6(4,9)d和3(2,4)d。首次就诊在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例报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长于首次就诊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者。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应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对来自疫情高发国家的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宜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宜城市2020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宜城市共报告确诊病例72例,发病率13.02/10万,死亡3例,死亡率0.54/10万,病死率4.17%。1月21日至2月1日12 d发病49例,占发病总数的68.06%。以城区鄢城办事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构成比分别为31.16/10万、55.56%。发病以20岁以上成人为主,占98.6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员和干部职员为主,占65.28%。病例呈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为主,其中涉及病例31例,密切接触者70人。以武汉居住或旅行输入为主,占50.00%。从发病至诊断为疑似病例的时间中位数为4.5 d。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6 d。结论 宜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城区发病率高,短时间形成发病高峰,发病以20岁以上成人为主,无性别差异,具有家庭聚集性和早期病例的武汉输入性等特征。政府主导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防控要注意家庭内传播的控制,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与隔离也是防控措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聊城市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41例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对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 5起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续发率为2.7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32例、10户家庭(族),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涉及16例、2个场所。一、二、三代病例分别有5、22、12例,传染率分别为100.00%、18.18%、0.00%。4例病例的潜伏期为5~10 d,中位数为7.5 d;聚集性疫情中存在潜伏期传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者4例(9.76%),与潜伏期病例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频繁交谈等有30例(73.17%),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4例(9.76%),未知感染来源3例(7.32%)。 结论 新冠病毒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控制本地的聚集性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病例在潜伏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云南省公开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病例174例,年龄3~85岁,平均(41.7±18.1)岁,男性89例(51.1%),女性85例(48.9%)。全省14个地州市均有确诊病例;入院后病情评估轻型占21.3%,普通型占68.8%,重型占9.2%,危重型占0.7%;出院98.9%、死亡1.1%。确诊病例中湖北籍47.4%,云南籍42.9%。51.1%从武汉到云南,11.5%曾到武汉,11.5%密切接触新冠肺炎病例,24.7%为不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和临床症状中,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95.5%病例白细胞正常或减少,41.3%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9.2%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少部分病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患者首发症状中,发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比78.6%,P<0.05)。结论 云南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人群中普遍易感,且在性别间无差异。临床分型大多患者为普通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应急处置期间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7月25日全市共报告COVID-19病例145例,含确诊病例120例,无症状感染者25例;湖北输入病例42例,其他省市输入病例8例,本地继发病例84例,感染来源不明确者11例;27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16例;死亡3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继发病例分别于1月23日-29日和1月26日-2月4日出现发病高峰,分别为27例和44例;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报告病例数居全市前四位,共占54.48%(79/145);45~54岁者占全部病例22.76%(33/145)。病例从发病到首诊,发病到隔离,首诊到隔离,发病到确诊,首诊到确诊和隔离到确诊的时间依次为1.33(0.17,3.67)d,3.04(0.59,5.18)d,0.04(0.02,2.00)d,5.50(2.56,9.50)d,3.17(1.56,5.84)d和1.63(1.32,3.35)d。 结论 聚集性发病是西安市COVID-19疫情最重要的流行特征。应急响应后西安市医疗系统接诊后的处置和诊断迅速有力,全市今后的防控重心是防止境外病例输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珠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传播链;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 结果 余某家族4个家庭18人,2020年1月16—21日从武汉分批到珠海并入住GLHT等酒店,1月24日年夜饭聚餐。病例1于1月27日发病,2月12日发现并确诊。2月12—28日17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相继有7名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阳性;解除隔离后第7 d(3月5日)又有2名人员筛查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本次疫情共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分析可能有4代感染者,暴露时间均为集中隔离前。 结论 COVID-19发病前3 d具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暴露后SARS-CoV-2核酸转阳最长时间≥15 d,14 d隔离期不足以排除所有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济南市5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济南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历下区、槐荫区、市中区、长清区及天桥区,占92.16%;男女性别比为0.89∶1;年龄以30~岁年龄组最高(37.26%);普通型病例为主(70.59%);暴露史以武汉旅居史为主(43.14%);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74.51%)。共有1 095人作为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纳入管理,其中15人确定感染,感染率为1.37%。不同的接触方式、与感染者关系和接触频率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餐同住(11.01%)、亲属关系(10.37%)及经常接触(11.43%)感染率最高。家庭密切接触者中儿童及老年人感染率较高。结论 新冠肺炎极易发生家庭内感染,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及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防控疫情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探讨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感染谱、分布特征、感染来源及传播特征。 方法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医学观察管理,采用金山WPS Office个人版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使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邵阳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感染谱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含死亡病例);重型17例(占14.78%),危重型5例(占4.35%),粗病死率为0.87%,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死率5.88%,本地病例组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18.84%;疫情历时33 d,有27 d同时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46例(占40.00%),本地感染69例(占60.00%),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于武汉(78.26%),本地感染传播主要来源于家庭内(76.81%)。结论 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呈现输入性疫情、局部聚集性疫情、少数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特征,未发生明显的社区传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可能高于18.57%。家庭是疫情早期发生传播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基于绝对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绝对法)和基于相对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相对法)两种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研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绝对法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感染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相对法以本地散发感染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和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以湖北省荆州市的COVID-19疫情数据为例,利用两种方法比较流行前期时间节点(2月1日)、流行中期时间节点(2月15日)和流行末期时间节点(2月27日)的风险评价结果。 结果 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中,33.3%(8/24)完全一致、50.0%(12/24)相差1个级别、16.7%(4/24)相差2个级别及以上。流行前期时间节点,相对法研判荆州区、公安县、洪湖市、松滋市为较高风险及以上,绝对法研判4个地区为中风险及以下。流行中期时间节点、流行末期时间节点,两种方法研判结果相同或相差1个级别。 结论 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类似,均可以用于COVID-19疫情研判,在疫情流行早期,相对法更适于COVID-19疫情走势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