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甲状腺功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672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15±6.47)岁;BMI为17.30~30.23 kg/m2,平均为(23.58±4.03)kg/m2。检出341名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异常检出率9.29%。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54.84%)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27.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265)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升高;与BMI 18.5~23.9 kg/m2组相比,BMI<18.5 kg/m2OR=1.119)和≥24.0 kg/m2OR=1.358)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与摄入碘盐组相比,食用非碘盐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OR=1.397);有不良孕产史(OR=1.198)、吸烟(OR=1.520)、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3.025)、血压异常(OR=3.600)、血脂异常(OR=1.581)和血糖异常(OR=1.412)是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郑州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较为常见,临床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重点关注高龄、体重异常、吸烟、碘摄入不足、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降低孕期相关疾病风险,为优生优育政策护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情况并分析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损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妇女因生产造成盆底肌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各1家医院产科进行6~8周产后复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盆底肌力测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盆底肌力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628名产妇进行调查,年龄22~38岁,平均(29.68±5.36)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3±1.16)次;产次1~5次,以1~2次为主,占72.4%。检出1 142例产后6~8周产妇为盆底肌力异常,异常率为70.2%。年龄30~38岁(OR=3.766)、产次≥3次(OR=2.633)、阴道分娩(OR=7.478)、孕期增重过多(OR=1.597 )及胎儿出生体重≥4 kg(OR=5.078)的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的风险较高。结论 湖南省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率较高,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孕期增重及胎儿体质量是造成产妇产后发生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产后妇女发生盆底肌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产科自然分娩且产后42 d进行产后专病门诊体检的产妇,调查母婴基本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产后42 d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1 984名产妇进行研究,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53±6.44)岁,分娩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49±1.43)周。1 984名产妇中有1 549例(78.07%)发生盆底功能异常,且Ⅰ、Ⅱ类肌肌力,Ⅰ、Ⅱ类肌疲劳度,阴道壁静态压力值异常率均超过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27)、孕次2次及以上(OR=2.155)、产次2次及以上(OR=2.467)、新生儿出生体重≥4.0 kg(OR=3.086)、孕期增重高于推荐标准(OR=2.130)、分娩孕周>40周(OR=1.654)是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异常率较高,年龄、孕次、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等因素均可影响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情况,产科医生应指导孕妇做好孕期管理,减少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异常情况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济南市某医院产科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孕10~12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该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收集孕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孕早期孕妇3 754人,年龄20~42岁,20~35岁占77.1%,孕11~<12周占41.6%,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占4.7%,有甲状腺疾病史者占2.9%。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179例,异常率为4.8%,以甲状腺功能减退(87例,占48.6%)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8例,占21.2%)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OR=2.026)、抑郁(OR=2.724)、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3.438)、有甲状腺疾病史(OR=4.043)、血压异常(OR=1.931)、血脂异常(OR=1.539)、血糖异常(OR=1.446)的孕妇孕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性较高,食用盐类型为碘盐(OR=0.751)的孕妇孕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率较高,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其受到孕妇焦虑、抑郁、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疾病史、血压、血脂、血糖、食用盐等多因素影响,应加强对孕妇甲状腺疾病的筛查、监测和干预,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12月确诊的病程>6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代谢综合征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 053例,男性517例,女性536例。年龄37~76岁,平均(58.2±6.4)岁。BMI为18.2~27.9,平均(23.1±2.7)。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9.6±3.5)年。血糖控制水平达标792例,占75.2%。代谢综合征患病519例,发生率为4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26)、年龄越大(OR=2.748)、BMI越高(OR=2.208)、有其他基础疾病史(OR=3.916)、有代谢综合征家族疾病史(OR=3.264)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越大,每周体育锻炼频次越多(OR=0.776)、血糖控制水平达标(OR=0.679)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越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发生主要受到性别、年龄、BMI、体育锻炼、血糖控制水平、其他基础疾病史、代谢综合征家族疾病史多种因素影响,要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孕期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12月海口市某医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处理组和常规处理组,同时匹配正常妊娠状态孕妇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产前检查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3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强化处理组、常规处理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效人数分别为127例、136例和171人,3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处理组不良妊娠结局23例,常规处理组56例,健康对照组13例,发生率分别为18.2%、40.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687)、孕期增重高于推荐标准(OR=1.781)、不良孕产史(OR=2.542)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常规处理组孕妇相比,健康对照组(OR=0.672)和强化处理组(OR=0.420)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低。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宣教,并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差异给予孕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和运动指导等,帮助其控制体重增长,对降低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现状,为控制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疾病发展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苏州市某医院诊治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人群特征、服药、良好生活行为的依从情况,通过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估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不同人群特征、不同依从项目对血糖达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349例,血糖达标765例,达标率56.71%。禁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依次为80.43%、68.50%、66.20%、55.67%、85.35%(676/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75)、年龄(OR=0.641)、文化水平(OR=1.902)、病程(OR=0.393)、限酒依从性(OR=2.164)、控制体重依从性(OR=2.753)、适量运动依从性(OR=1.346)、遵医嘱服药依从性(OR=2.812)是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苏州地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与多项人群特征、依从项目有密切关系,应针对血糖达标率的各项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血糖控制达标,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柴朵  邵琳  胡燕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92-1196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现状,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行为干预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以与某三甲医院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方式获取其基本资料及行为依从性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估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对血糖达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949例,有效研究对象1 872例,有效率96.05%。血糖控制达标1 021例,达标率54.54%。不同年龄、文化水平、病程、其他基础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保证睡眠时间、血糖监测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64.37%、52.67%、58.49%、49.79%、82.43%、78.69%、76.87%、4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779)、文化水平(OR=2.257)、病程(OR=0.689)、其他基础疾病(OR=0.483)、遵医嘱用药(OR=3.543)、控制饮食种类(OR=2.675)、按时进餐(OR=1.98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2.054)、戒酒(OR=2.208)、血糖监测(OR=1.960)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有待提升,尤其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酒、血糖监测依从性与血糖控制达标率密相关,应加强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为掌握该人群血糖控制水平及运动情况提供线索。方法 2019年4—7月在郑州市金水区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562例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男性占52.1%,病例年龄31~86岁,以60~86岁为主,占47.4%,BMI≥24.0者占3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8.5%。血糖控制达标人数698例,达标率为46.7%。运动达标者543例,达标率为3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988) 、社会支持较高(OR=1.982)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大,病程≥10 年(OR=0.765)、有合并症(OR=0.227)、有并发症(OR=0.214)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男性(OR=2.596)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大,BMI≥24.0(OR=0.350)、病程≥10年(OR=0.735)、有并发症(OR=0.64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均不理想,影响该人群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因素较多,健康管理部门应重视存在上述因素者的血糖控制及运动情况的防控及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辽宁省本溪市某医院产科生育档案管理系统中导出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生产并分娩的产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不良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分娩结局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790名年龄20~45岁产妇,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53.1%。居住地以城区为主,占68.0%,孕前BMI以18.5~23.9为主,占64.8%,有生育史者占44.7%。不良分娩结局273例,发生率为15.3%,其中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182例,占66.7%。年龄越大(OR=1.540)、有基础疾病史(OR=3.168)、孕期增重>12.5 kg (OR=2.986)、妊娠期合并症(OR=2.171)、生产孕周<37周(OR=1.777)、生产方式为剖宫产(OR=1.900)为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区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较高,以新生儿不良结局为主,针对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获取良好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1年全年在重庆市某医院产检并成功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孕产妇3 743名,不良分娩结局孕产妇572例,发生率为15.28%。以早产最为多见,占2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孕次≥3次(OR=1.639)、产次≥1次(OR=3.028)、流产次数≥3次(OR=2.541)、瘢痕子宫(OR=1.514)、妊娠期高血压(OR=11.031)、妊娠期糖尿病(OR=11.350)、胎儿宫内窘迫(OR=4.915)、前置胎盘(OR=16.088)、羊水偏少(OR=12.284)、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OR=3.506)、妊娠期合并贫血(OR=8.918)、剖宫产(OR=1.558)及双胎(OR=5.861)等均是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前BMI<18.5 kg/m2OR=0.276)则是不良分娩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中以早产最为常见;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加强孕期管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曹卫华  张红瑾  高扬  王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88-1191
目的 分析南阳地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方法 2021年6—12月在南阳市辖区内社区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1 7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研究对象1 643例,有效率91.48%。其中男性852例,女性791例。年龄35~78岁,以55~64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3.35%;BMI以18.5~23.9 kg/m2为主,占57.33%;病程以5~10年为主,占48.20%。规范管理810例,规范管理率49.30%,血糖控制达标839例,血糖控制达标率51.07%;规范管理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未规范管理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672)、病程(OR=0.463)、糖尿病痛苦(OR=0.244)、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OR=3.543)、社会支持度(OR=2.161)是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阳地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未及一半,规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更高,可针对在管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规范管理率,促进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铜陵市某医院产妇产后感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产后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调整及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铜陵市某妇幼专科医院的产妇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及产妇病案档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后感染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 942名产妇年龄22~54岁,平均(27.83±5.42)岁,孕周26+6至42+1周,平均孕周(39.21±1.29)周。112例产妇产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5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及泌尿系统,分别占41.96%、20.54%、19.64%、11.61%。112例感染者中共检出12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8.57%)、肺炎克雷伯菌(19.84%)、粪肠球菌(19.05%)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2.70%)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3.873)、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232)、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3.016)、产后出血(OR=2.702)、瘢痕子宫(OR=7.862)、前置胎盘阴道反复出血(OR=6.322)、胎膜早破(OR=3.177)、侵入性操作(OR=7.721)、分娩时长≥8 h(OR=2.344)、分娩后血红蛋白<90 g/L(OR=4.238)是产妇发生产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铜陵市某医院产妇产后感染以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及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年龄、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阴道反复出血、胎膜早破、侵入性操作、分娩时长、分娩后血红蛋白与产妇产后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达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男性572例,女性504例。年龄37~77岁,以60~77岁为主(占61.1%)。综合控制达标41例,达标率为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OR=0.528)、病程>10年(OR=0.409)、合并高血压(OR=0.361)、合并冠心病(OR=0.640)、合并血脂异常(OR=0.199)、饮酒≥3次/月(OR=0.582)的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达标可能性较低,体育锻炼≥3次/周(OR=2.257)的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达标可能性较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达标率较低,其受到体重、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饮酒、体育锻炼多种因素影响,可针对性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综合控制达标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15.
付伟  唐二云  李丽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32-1335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以2021年1—12月郑州地区2所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3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2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6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4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19.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476)、年龄(OR=2.232)、BMI(≥24.0 kg/m2 OR=1.988)、基础疾病(OR=1.766)、甲状腺疾病史(OR=2.992)、糖尿病病程(OR=2.646)、胰岛素治疗(OR=0.641)是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女性、年龄增大、超重及肥胖、有基础疾病、有甲状腺疾病史、糖尿病病程越长、未进行胰岛素治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对于以上危险人群更应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在西宁市某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生活视力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生活视力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男性430例,女性372例。年龄35~77岁;文化水平以高中/中专为主,占49.6%,从未吸烟者占61.3%,适量饮酒者占36.7%,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占17.7%,糖尿病病程以>5年为主,占37.3%。检出生活视力损伤197例、发生率为24.6%,其中单眼生活视力损伤75例、双眼生活视力损伤122例;主要原因诊断为屈光不正57例,白内障31例,视网膜病变68例,其他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247)、年龄越大(OR=1.545)、糖尿病病程越长(OR=1.706)、每日主食摄入量>400 g(OR=1.384)、血糖控制水平不达标(OR=3.518)、高血压(OR=2.487)、血脂异常(OR=2.743)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风险更大,体育锻炼≥3次/周(OR=0.738)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的风险更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视力损伤发生率较高,主要受到年龄、糖尿病病程、每日主食摄入量、体育锻炼、焦虑、抑郁、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血脂异常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微信互动式延续性护理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对视力损伤的认知,及早预防、矫正治疗,避免视力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1—12月郑州市某医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研究项目中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糖尿病足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3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男性占52.7%,病例年龄33~79岁,以45~59岁为主,占41.4%,病程1~26年,以10~26年为主,占45.5%。糖尿病足患者390例,发生率为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149)、病程≥10年(OR=2.314)、白蛋白水平异常(OR=1.626)、合并高血压(OR=2.077)、踝肱指数(OR=2.904)、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OR=2.314)、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2.751)、经皮氧分压(OR=2.217)、外周血管病变(OR=5.8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较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较高,糖尿病相关指标异常人群所占比例也较大,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血生化指标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防控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就诊T2DM合并DR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糖相关指标检测,运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其服药依从性,对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糖控制达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64例患者中年龄30~77岁,病程3~23年。血糖控制者达标661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5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3.174)、每周运动时间≥3 h(OR=2.323)、规律血糖检测(OR=2.079)、MMAS-8评分≥8分(OR=4.007)是T2DM合并DR患者血糖达标促进因素,病程越长(OR=0.845)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低。结论 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应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血糖控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三门峡市某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统计Hp感染情况及MS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 420名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31.36%。年龄、BMI、TG、TC、FPG、Hcy、饮酒史、是否分餐、家人是否感染Hp与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C异常(OR=4.565)、TG异常(OR=3.707)、FPG异常(OR=2.730)、Hcy>10 μmol/L(OR=4.040)、家人有Hp感染(OR=3.294)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较高,与MS相关指标密切相关,Hp可能通过促进代谢危险因素增加MS发生风险,建议强化Hp感染患者健康管理,减少代谢危险因素暴露,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常熟市居民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对常熟市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11 809名居民,男性4 776人(40.44%),平均年龄(60.60 ± 11.93)岁,其中高血压患者4 777例(4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4)、男性(OR=1.227)、饮酒(OR=1.346)、饮茶(OR=0.875)、家族史(OR=2.889)、BMI(OR=1.087)、腰围(OR=1.017)、高密度脂蛋白(OR=0.779)、血尿酸(OR=1.004)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积极开展综合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病发病风险,重视高危人群,鼓励居民限制饮酒、适量饮茶、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增强锻炼,同时重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