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31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术紫绀、气促2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5年前曾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现体格检查:血压102/62 mm Hg(1 mm Hg=0.133 k Pa);口唇发绀;心界偏大;四肢肢端凉伴发绀,杵状指,余无明显异常。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肺功能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中度降低。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部分肺静脉异位矫正术后、血流信号良好,左房三房心,左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66-3467
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可疑先天性心脏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心脏彩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75例可疑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检查结果以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多见,共48例(占64.0%),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15例(占20.0%),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7例(占9.3%),心脏彩超大致正常5例(占6.7%)。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检查中最常见的是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的治疗方法为开胸手术,1976年King等首次应用双伞型装置经右心导管闭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以来,随着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封堵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房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病人的护理日显重要。笔者就我院近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18日,我院收治1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给予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主因"停经28+4周,咯血2次".入院诊断:孕28+4周,1/0 LoA;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Ⅲ级;恶急性心内膜炎;贫血(轻度);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咯血原因待查,于2010年5月18日入院.曾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1次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妊娠合并贫血,右下肺肺炎".给予抗炎、输血、补液治疗,后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有高热病史.  相似文献   

5.
冯桂娟  董力  袁宏声 《华西医学》2008,23(2):377-377
患者,女,9岁。15 d前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6月7日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下腔型),右上腔静脉缺如,左上腔静脉残存,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  相似文献   

6.
朱琦 《华西医学》2006,21(3):500-501
目的:回顾性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5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多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46例(12.3%,包括心律失常等),其中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9例(4.9%),超声成功随访及尸检证实4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5%;另外,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2mm的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2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房间隔缺损(A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在性心脏病的10%~20%[1],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2],深受医牛及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正鲁登巴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又称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狭窄综合征,现经发展扩大了其含义,即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病变,后者可能是风湿性、先天性或黏液性病变等心脏病。该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占二尖瓣狭窄的0.6%~0.7%,占房间隔缺损的4%,女性多见[1]。2015年5月,我们收治了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RT-3DE检测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8例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和5例动脉导管未闭),分析缺损口和未闭导管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态;并于封堵术后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及其距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周围组织和血管的距离。结果RT-3DE能实时动态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及其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和2例房间隔缺损因缺损处周边没有足够的边缘组织,改行外科手术。结论RT-3DE在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病变的解剖位置,观察封堵器释放后的形态结构,明确残余分流的性质及原因等方面较二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蒋玉霞  单凤仙 《临床荟萃》1997,12(14):663-663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首位,约占25%~35%,自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开展以来,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声学造影之后,大部分房间隔缺损患者得到诊治,但是,由于TTE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少数患者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给诊断带来了困难,自90年代开展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以来,为房间隔缺损患者诊断开创了一种新方法,它弥补了TTE不足之处。现将我院自1991~1995年用TTE方法不能确诊的2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通过用TEE方法得以确诊作一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是心脏外科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目前治疗方法有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介入封堵术及两者杂交手术--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我院自2008年1-6月,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鲁登巴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916年由鲁登巴赫首次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后天性二尖瓣狭窄作为一组综合征独立提出[1].后经发展扩大了其含义,即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称为鲁登巴赫综合征.该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占二尖瓣狭窄的0.6%~0.7%,占房间隔缺损的4%,女性多见[2].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妊娠时并发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占大多数(80~95%)。近年因心脏外科的进步与普及,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以结婚与妊娠,这是看上去好似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多的主要原因。先天性心血管病一般分类一、非发绀类此组包括静·动脉循环之间无异常通路的疾病。 1.主动脉缩窄。 2.单纯性肺动脉口狭窄。二、迟发性发绀类 1.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 2.单纯性房间隔缺损。 3.鲁氏(Lutembacher)综合征约5~10%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狭窄,此即鲁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ASD)系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临床的重视和肯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独特地从心脏后方,近距离探测房间隔,其声束与房间隔相垂直,能够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的选择、术中的监测和术后随访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导管测压法观察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腹部下腔静脉及肝区冲击触诊加压前后右房压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40例经手术证实的房间隔缺损病例进行了“经腹部下腔静脉及肝区冲击触诊加压法心脏声学造影”的前瞻性研究。并与30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对照。结果证明加压声学造影法可诱发和增强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少量右向左分流,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常规右心声学造影房间隔缺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形象化地诊断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然而,对于缺损小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和轻度的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则很难从形态结构上进行诊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从血流频谱改变方面提供诊断依据,而且还可以对分流性病变进行定量诊断。一、房间隔缺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一般应结合二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国产封堵器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均可行封堵器置入治疗.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广泛普及.但应用封堵器置入治疗时还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置入操作要领,尽量减少其并发症.文章检索并归纳了相关国内文献,介绍了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阐述了不同类型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0岁.以"晕厥待查"入院.自幼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997年于生育后出现乏力症状,外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右位心",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内1.5 cm,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24小时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时而成对);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时而成对);ST-T改变.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便指导临床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与合理治疗。方法 对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以显示房室大小、畸形部位及异常血流情况,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结果 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AsD)42例(66.67%),室间隔缺损(VSD)5例(7.94%),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4.76%),其它类型先心病13例(20.63%)。其中,出现右向左分流者29例(46.03%)。结论 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致使心脏增大和心脏功能改变。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中老年先心病,一旦明确诊断且不伴肺动脉高压者,应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10%[1],其中80%为继发孔ASD.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新手术方法治疗ASD患者1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房间隔缺损患者118例,男67例,女51例;年龄8个月~16岁,平均年龄(4.5±3.2)岁,其中8个月~1岁共31例,1~5岁共53例,5岁以上共34例,体质量8.535 kg,平均(15.2±6.5)kg;房间隔缺损直径8~25 mm,平均(14.2±4.2)mm,均为继发型中央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