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神经麻痹是公认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并发症之一 ,虽然少见 ,但对病人来说 ,是个严重的并发症。为了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应用 Medline和 CBMdisc数据库 ,查阅了从 1966至 2 0 0 1Medline数据库英文的相关报道 ,以及1995年以来 CBMdisc数据库文献 ,进行了关于 THR伴随神经麻痹的综述。一、神经损伤的生理学周围神经是由两套功能独立的内、外在微循环系统结合在一起供血 ,有良好的血管结构。 Lundborg等 (1975 ) [1 ] 进行了兔活体坐骨—股神经微血管研究 ,表明 :在不影响其循环的情况下 ,牵拉到其神经宽度的 10 0倍长时 ,并无…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后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髋关节后侧入路是Gibsion和Moore为髋关节手术而设计的手术入路[1,2]。它适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4]。本院从2000年2月至008年2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均采用髋关节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与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股骨柄假体角度,分别测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及HH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HH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应用小切口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安全、有效。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外,单纯小切口在术后早期未能表现出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Hardinge改良入路与Watson-Jones改良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经Watson-Jones改良入路,B组患者经Hardinge改良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切口长度[(8.5±1.8)cm]较短,术中出血量[(284.5±121.2) ml]较少,手术时间[(95.5±22.5) min]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同时术后3、6个月A组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3个月(74.8±6.4)分,(78.5±6.2)分;6个月(86.2±4.2)分,(83.2±3.8)分均高于B组的3个月(62.5±4.7)分,(65.2±7.4)分;6个月(77.5±6.2)分,(7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Watson-Jones改良入路与Hardinge改良入路在对THA的治疗上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Watson-Jones改良入路恢复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入路划分为前方入路组64例和后方入路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前方入路组手术时间(58.81±6.13 min)、术中手术切口长度(9.34±1.42 cm)及住院时间(6.48±0.84 d)较后方入路组短,术后24 h引流量(91.72±10.24 m L)较后方入路组(118.82±12.78 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入路组两个时间点Harris评分(79.84±6.49分和92.81±9.81分)均较后方入路组高,差异显著(P<0.05);前方入路组两个时间点Berg评分(43.57±4.54分和50.98±5.38分)均较后方入路组高,差异显著(P<0.05)。前方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9%)较后方入路组低(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恢复髋...  相似文献   

6.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 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 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Charn ley(1911-1982)是莱庭顿医院(W righ tingtonHo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置换术有多种术式 ,本文介绍的术式是经过多年来许多临床医师不断改进最后认定的最佳术式 ,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通用的经典术式。其它术式如Smith -Petersen前外切口进路术式组织损伤太大 ,Charnley的外侧切口进路术式将大转子截骨后进入髋关节 ,术后再将大转子截骨复位并用钢丝或螺钉固定 ,常造成截骨面分离或不愈合 ,这些术式都因种种缺陷现已基本被淘汰。本文介绍的术式 ,其最大优点是 :损伤小 ,操作方便 ,安装假体容易掌握正确的位置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外侧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对92例骨质疏松患者,46例行MIS-THA手术,46例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2种置换方法 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MIS-THA组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等均较常规THA组少,MIS-THA组早期平均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THA组.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进行MIS-THA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髋关节骨关节病行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R)进行评价.方法 对86例(98髋)髋关节骨关节病行Hardinge 入路THR治疗.结果 本组79例(88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为5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7.57分.本组未出现神经副损伤,术后感染、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我科1998年6月~2003年6月共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94个关节。经过术后系统康复练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慕尼黑骨科医院(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 OCM)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取OCM入路,35例采取DLA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OCM手术时间显著长于DLA组(P<0.05),但是,OCM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随访时间平均(15.0±3.2)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Harris评分、髋伸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2.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髋患病需全髋关节置换者既往多行分期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宜条件下的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日渐被骨科医师所选择。1986年至2000年间,笔者对15例患者施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同期双侧全髋置换者7例,同期双侧全髋返修者1例。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本组临床资料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原发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服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双侧股骨颈陈旧性骨折1例,双侧扁平髋1例,酒精性股骨头坏…  相似文献   

13.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以及假体类型和手术入路对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45例(262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15例,女130例;骨水泥型假体178髋,非骨水泥型假体84髋,采用改良直接外侧入路227髋,后外侧入路35髋。观察末次随访X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1%;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0.8%,异位骨化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分别为11.2%和10.7%,在后外侧入路和改良直接外侧入路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BrookerⅠ、Ⅱ型)和重度(BrookerⅢ、Ⅳ型)异位骨化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0.47±3.76)和(81.35±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位骨化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不同性别间的发生率相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严重的异位骨化将限制术后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前侧组),另外52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前外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微创后外侧入路(minimal invasiv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mi-PLA)与Bikini切口直接前方入路(Biki-ni incision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b-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行THA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SuperPATH入路行THA,15例)和B组(侧卧位DAA行THA,1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髋臼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切口长度A组短于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组长(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天两组髋臼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关节假体松动、移位或下沉。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行THA可取得与侧卧位DAA同样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SuperPATH入路切口小,可以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2 0世纪60年代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无数的患者因此受益,但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据Charlotte〔1〕等人报道,全髋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脱臼( 3 9% )、肺栓塞( 0 9% )和深部感染( 0 2 % ) ,而接受全髋关节再置换的患者,其并发症除了肺栓塞比首次置换的患者略低( 0 8%对0 9% )外,脱臼( 14 4%对3 9% )和深部感染( 1 1%对0 2 % )都要高于首次置换的患者。1 脱 臼很多学者〔2、3〕研究发现,大约1/4~1/2的脱臼发生在术后前1个月内,而翻修术后脱臼发生的机率更高( 3 9%升至2 1% )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33例,采用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与前外侧入路组(45例,采用前外侧入路THA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外展活动度以及Ha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