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属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既往开颅多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的演变、组合术式.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9月- 2010年12月采用双额大骨瓣手术治疗17例PADBS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晓翔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26-228,296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均经过常规降颅压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窗面积、入院后24 h的颅内压变化以及术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骨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基底池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能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脑肿胀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创伤后脑肿胀”一词随着医学的进展其内涵也随之改变。脑肿胀(Brainswelingortumefaction)最初用于病理学,它是指脑体积增大的形态改变。但病理学中用“脑水肿”指体积增大而湿润的脑组织,用“脑肿胀”表示体积的增大而较干的组织[1]。...  相似文献   

4.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多有严重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在临床上,肿清除后脑组织开始疝出手术窗口,造成手术极大的困难.本文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2例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急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40 % ,笔者采用美国标准脑外伤骨瓣开颅[1 ] 、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术式治疗 42例急性广泛硬膜下血肿 ,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2例中男 2 7例 ,女15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35 .2岁。车祸伤 37例 ,跌伤 2例 ,打击伤 3例。伤后 2~ 43h入院 ,平均为 8h。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 13例 ,6~ 8分 18例 ,9~ 15分 11例。双侧瞳孔散大 6例 ,单侧散大 13例 ,针尖样改变 2例。一侧病理征阳性 16例 ,双侧阳性 11例 ,去脑强直 5例。3.CT表现 :全组患者入院时…  相似文献   

6.
分析52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相关情况.认为治疗关键在于争取时间,早期控制高颅压;采用综合治疗,同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双侧脑疝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重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急诊开颅行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发脑肿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再次出现脑疝时死亡率极高,积极行二次开颅内减压治疗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2011年1月-2012年8月对13例我院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疝患者行二次开颅内减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致双侧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行双侧额颞部传统"?"形入路开颅减压术。观察组36例,行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死亡率及格拉斯哥分级(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术中脑膨出及术后脑梗死,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死率高达42%-70%[1].急诊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由江基尧等[2]最先引进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又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近年来已经在国内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并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 1999年 3月至今 ,我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术毕缝合硬膜、骨瓣复位的方法于显微镜下切除 6 5例小脑桥脑角肿瘤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35例 ,年龄 37~ 6 0岁 ,平均 4 7岁 ;其中听神经瘤 5 3例 ,脑膜瘤 9例 ,胆脂瘤 3例。1.2 手术入路及皮肤切口 所有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外侧钩形皮肤切口 ,切口起自横窦外 2 / 3平行横窦至乳突后转向内下止于下颌角水平。1.3 骨瓣开颅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筋膜 ,暴露枕骨鳞部 ,钻 3个骨孔 ,第 1孔于横窦上 ,枕外粗隆外侧 3.5cm…  相似文献   

11.
郑文济 《人民军医》1998,41(8):457-45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弥漫性脑肿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发现率逐渐增加,病死率高。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文章将两者混为一谈。为说明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发现。直到CT与MRI应用后,DAI方可能在临床作出诊断。1982年Adams等提出DAI这一术语〔1~3〕。他认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因此其运动的加速度及惯性也不同;又由于脑组织的不易屈性,突然的加、减速运动可使各种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形成一种剪切力,造成脑损伤。他指出DAI在外伤时即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总有效率为61.7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应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该方法较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临床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循证医学模式.神经外科作为临床医学中最复杂、最危险的一个专业,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经历了经典神经外科学、显微神经外科学和微创神经外科学几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微创神经外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制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 h内入院的PADBS患者51例(治疗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血浆β-EP均值、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对冲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对冲性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以其良好的减压效果已逐渐成为手术操作的规范,自从江基尧10年前介绍以来,成功救治了大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应用该术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如耳前切口对颞部软组织损伤较重,术后颞面部肿胀明显,不便于瞳孔观察,术中对颞后部损伤的处理有时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相关预后因素。GCS评分,瞳孔改变,CT及血压改变是判断其预后因素的重要指标,对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PADBS患者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iury,TBI)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了解,神经创伤重症监护体系的日臻完善,颅脑创伤的救治工作有了许多改进和提高,但迄今为止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仍高居不下.分析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多为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所致[1].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演变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瞬间外力对脑的机械性损伤,此为原发性损伤,然后因神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变化造成更为严重和广泛的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原有的损伤,继发性损伤是进行性的,几个小时到几天才发展至高峰[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围术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治疗和预后。结果根据GOS评分,92例患者中57例预后较好,其中良好48例,中度致残9例;35例预后较差,重度致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结论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患者采用围术期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制。方法电解毁损家兔下丘脑背内侧核、中脑网状结构和延髓网状结构,观察脑血流量和颅内压的变化。结果单独毁损引起短暂可逆性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增高,联合毁损引起持续不可逆性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超早期增加和早期减少,以及早期形成脑水肿。结论大脑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广泛存在于下丘脑、中脑和延髓,其结构或功能的破坏是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形成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94年8月-1996年12月,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的病人,在颅内血肿清除后,估计常规还纳骨瓣难以渡过脑水肿者,采用弹性骨瓣治疗6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5-68岁,平均40岁。车祸2例,跌伤3例,打击伤1例。术前脑而形成3例。GCS评分3-4分3例,7-9分3例。颅内双侧脑挫裂伤伴双侧血肿4例,颅内单侧脑挫裂伤伴同侧多发血肿2例。6例均急诊开颅手术,血肿量50-150ml,平均82.5ml。术后观察骨瓣浮起2-10mm。方法:在术中剪下手术乳胶手套的小指套,制成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