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纬编提花割圈绒织物是在具有多级选针的电子选针装置的电脑提花割圈绒圆纬机上生产的,其产品有素色凹凸提花、双色和混色提花等。本文结合福建衍泰公司YT-DHLM型提花割圈绒圆纬机,阐述该类织物的编织原理、工艺设计和花型设计方法,同时分析染整关键工序的关键参数以及对花型和织物风格的影响。最后以床上用毛毯工艺为例,分析该织物的原料选择、设备参数、上机工艺、纱线张力调节等,为新型纬编提花割圈绒织物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圣东尼画图软件和WAC制版软件,在YT-DHLM型电脑提花割圈绒圆纬机上设计开发具有结构效应和色彩效应的提花割圈绒面料。在深入研究提花割圈绒工艺原理的基础上,阐述提花割圈绒产品的工艺设计方法;再结合实际生产,从原料选择、上机工艺、编织调试要点三方面介绍产品织造过程;并重点分析面料染色及梳拉烫剪等后整理主要工艺参数的设置及其对织物风格和花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面料结构效应和色彩效应明显,且绒面丰富、质地细腻、手感柔软,是装饰用布中独特的高档纬编装饰面料。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混色色彩效果,结合经纬共同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组经和双组纬的丝线配置,以提花织物的双层结构为基础,通过经纬丝线的相互配合来表达提花织物的渐变显色效果。文章分析了提花织物双层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提花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下将两者结合,提出了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提花织物渐变效果的显色色卡进行设计实践,构建起色卡组织模型和色卡组织库,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结构可以用于开发具有渐变显色效果的提花织物新产品。  相似文献   

4.
在全显色结构的基础上,设计满足三组纬全显色的缎纹过渡基本组织,通过配置三组纬色彩组合及比例来探讨该类提花织物的混色特征。建立以红黄绿为色彩组合的12枚组织和24枚组织的三组纬色卡,对比12枚组织试样与24枚组织试样的色彩效果,分析12枚组织试样实物和模拟图的色彩差异,揭示三组纬同时全显色时的混色效果。混色结果表明:织物混色与计算机混色原理的差异导致实物与模拟图的色彩存在一定差距,但基于全显色结构的三组纬提花织物具有独特的混色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混合色彩规律的研究为该类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和创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毛提花割圈绒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类中、高端家纺面料,主要是在双面电脑提花毛绒机上生产。现详述长毛提花割圈绒机型的主要机构,并以4F工艺为例,从工艺设计、花型设计、后整理以及坯布生产问题4个方面来阐述长毛提花割圈绒的设计与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满足两组纬全显色的条件下,通过色纬的色彩组合方式及比例来研究提花织物空间混色的色彩变化特征。以红色纬与其他基本有彩原色纬组合即红绿(RG)、红蓝(RB)和红黄色彩组合(RY)进行试样,将试样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对试样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采用计算机色彩平均计算法计算扫描图和模拟图的L*a*b*色度值,比较两者的明度L*值,计算两者的色差。结果表明:两组纬全显色提花织物空间混色后其明度变化规律性强,试样实物与模拟试样之间有色差,两组纬全显色提花织物依据自己的混色特征可以建立起实用的色彩模型或色卡用于指导该类织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双面多色提花面料的设计,分析提花工艺正面花型设计的原则、图案类型和花型尺寸等,以及2色、3色、多色提花工艺反面设计方法和正、反面花型配合设计。同时提出双面多色提花面料的设计要点,包括正、反面线圈高度比,色纱数与花型尺寸关系,牵拉张力等。并采用6种颜色的11.11 tex涤纶低弹丝,在22针/25.4 mm的双面电脑提花机上开发6色提花奥运福娃织物,详细阐述该织物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包括设备参数、原料选择、花型设计、工艺设计、上机设计等,为双面电脑提花机多色提花面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在UP472双面提花机上设计开发4种有特色的单面提花面料,包括两色单面提花织物、有弹性的两色加氨纶单面提花织物、用有光涤纶丝和天然彩棉织造的单面提花织物以及用纯棉纱织造的单面提花织物。详细介绍这4种面料的编织工艺,包括意匠图、穿纱方式、纱线长度以及织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2016,37(7):61-65
针对Red-Green-Blue(RGB)分色模式不能直接作为数码提花织物分色模式的问题,通过对RGB色彩模式下单一色彩通道显色色域的分析,研究了三色通道对应的纱线色彩选择范围。并结合一组经三纬组合全显色织物组织结构,进行了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实践,之后对织物显色效果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R、G、B分别对应蓝、红、黄三色纬的规则,直接使用经RGB三色通道分色产生的灰度图进行提花织物设计,可基本实现图像色彩的对应显色;而各灰度图明度值分别适度提高之后,可满足三色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要求,为充分利用RGB色彩模式的分色设计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文使用花型制版软件系统将电脑横机与壁画类装饰织物的开发相结合,通过确定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与工艺制版等,开发并编制出了两色提花装饰织物和三色提花装饰织物,扩展了电脑横机的织物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花型,期望研究结果能为以后在电脑横机上开发更多种类织物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OVJA 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生产两色、三色、四色、六色双面电脑提花织物的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以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反面组织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正面织物和图案的衬托效果要好.并以设计和生产六色双面提花织物“锦绣山河”图案为例,描述了六色双面提花织物的上机操作程序,为针织企业生产六色双面提花织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迈耶·西OVJA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开发8色清明上河图织画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其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织画反面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织画正面和图案的衬托效果要好。并以设计和生产8色双面提花织物清明上河图图案为实例,描述8色双面提花织物的上机操作程序。所设计产品具正面花纹清晰、表面丰满、反面平整的特点,为针织企业生产8色双面提花织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和改善全彩型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效果,提出一种由多色网点叠加组合表现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模式。通过对全彩数码图像的原色分离产生多幅分色图,并将其逐一转化为二色值网点图,再重新组合成1幅8色以内的网点图像,结合重纬结构进行提花织物样品设计与织造。对织物样品进行多个测色点的颜色数据采集,并将其与原始数码图像进行色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4色纬影光组织织物样品,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总色差均值降低了14.21%;进一步按明度值、红绿值和黄蓝值进行分项色差比较发现,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绿、红、蓝和黄等色值的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27.31%、19.72%、13.24%和9.65%,而明度差均值降低了12.88%,证明多色网点结构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更理想的色彩仿真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彩色工笔画色彩丰富、变化细腻、节奏和韵律感强的特点,为解决仿其晕染色彩效果方面的难点问题,在总结我国传统织锦及现代数码像景织物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纬向空间混色方法设计仿彩色工笔画的提花织物的方法.该方法依据色彩空间混合原理,从深入分析纬向空间混色的途径与方法人手,通过对色彩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运用5种颜色的纬线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间色效果,从而使织物较好地表达彩色工笔画的赋色特点,并借助电子提花机织造实验,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将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应用于针织意匠图的设计中,使256色的连续调图像处理成2值图像,并运用于浮线提花、横条提花、芝麻点提花、空气层提花等针织提花组织,在斯托尔电脑横机上进行编织,比较各织片面积、厚度、平整度以及视觉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点提花织物平整度最好且面积最小,织物保留了原连续调图像的阶调特征,层次丰富;半色调图案应用于嵌花提花组织,实现了仿印花视觉效果的针织织物,拓展了针织提花织物的风格与设计思路,为针织织物的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按照大提花织物提花原理进行纹样设计,采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织物上机图,在普通多臂织机上进行织造。所获得织物的提花效果与大提花织物相似,打破了原有小提花织物的花纹布局规律。织物外观新颖别致,装饰性强,为利用多臂织机进行提花织物的开发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基于网点图像的色彩仿真提花织物网点形状局限于简单几何形问题,提出一种异形网点库设计方法。以排列角度、单位网点的大小、网点形状及其生成路径为设计要素,创建异形网点库并设计织造织物色卡和灰度仿真提花织物,同时设计相应的影光组织织物色卡和提花织物作为对比样。对织物色卡进行测色,以及对提花织物图像明度数据完成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异形网点织物较影光组织织物具有更稳定的灰度仿真性能;网点形状的饱满程度是调节异形网点提花织物灰度仿真效果的关键因素。异形网点库的设计与应用,在提升单层黑白提花织物灰度仿真稳定性的同时,增添了提花织物的设计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快捷并准确地设计纬编提花织物,根据纬编提花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包括花型意匠图和工艺编织图的二维矩阵,分别对该类织物的花型意匠信息以及工艺编织信息进行数学描述,并根据不同种类提花织物的结构特点和形成原理总结出了由花型意匠信息向工艺编织信息转换的相应算法,包括单面均匀提花织物、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织物、竖条反面双面提花织物、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织物以及空气层提花织物,并给出详细的转化算法。以芝麻点双面提花组织为例进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实现了纬编提花织物的快速准确设计,为提花织物软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纹织JCAD软件,借助现代提花织造技术,开发出仿书法提花织物。从纹织JCAD工艺设计、织物试织、产品效果入手,结合使用图片处理软件与纹织JCAD,选取一种能"逼真"体现书法效果的工艺,解决了在织造过程中织物漏色的难题,并提出了针对低经密织机织造织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潇  赵俐 《针织工业》2013,(6):21-25
介绍了用德国迈耶.西公司生产的OVJA 1.6E电脑提花大圆机生产的3种常见的织物:普通提花织物、正面提花织物、针织三明治织物的特点,并用实物图、花型效果图、编织图等进行说明。阐述了在OVJA 1.6E电脑提花机上生产提花织物的花型设计方法,先在Corel Draw软件中进行纹样设计,并根据织物幅宽、克质量、原料等对纹样进行调整并导出BMP图片,然后导入Paint Knit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其中Paint Knit软件绘制包括点纹铺展、工艺设计、模块编辑等部分。采用该方法可在OVJA 1.6E电脑提花机上生产不同种类的提花针织物,用于开发床垫、沙发等包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