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完全正火、亚温正火/亚温淬火对冷轧+回火态20Mn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由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珠光体组成,完全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中的珠光体中片状渗碳体演变成断续分布的球状或者短棒状;800℃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为铁素体+M/A岛+细小碳化物;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回火索氏体,晶内和晶界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碳化物颗粒。冷轧+回火态20MnV钢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和较低的低温冲击韧性,完全正火/亚温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强度和塑性相对冷轧+回火态试样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是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高,在正火温度为800℃时强度降低最为显著;亚温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强度与冷轧+回火态试样相当,断后伸长率略有减小,而-25℃和-45℃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升。与冷轧+回火态20MnV钢冲击断口截面上的剪切裂纹相比,800℃正火/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中的微裂纹数量更少、长度和宽度更小,裂纹扩展呈现弯曲和曲折状;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和最佳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2.
亚温淬火工艺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45钢进行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回火处理,探讨亚温淬火前的预备热处理和亚温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对钢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残留铁素体的形态和数量。淬火+高温回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后残留铁素体为细小的针状,可提高45钢性能;而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后残留铁素体粗大不匀,使45钢性能降低。随亚温淬火温度提高,残留铁素体的数量减少,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与传统的淬火工艺相比,合适的亚温淬火工艺可提高45钢的强韧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添加复合稀土后ZG30MnSiMo低合金钢进行处理,研究该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退火+调质和正火+调质热处理工艺后该低合金钢主要组织均为保持马氏体位向的索氏体和铁素体,退火+调质处理后的铁素体组织呈板条状,正火+调质处理后铁素体呈针状,并且组织相对更加细小均匀。对比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案,正火+调质试样在回火温度560℃条件下的强度和伸长率最好,在回火温度580℃条件下冲击韧度最优。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钢的强度和韧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匹配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5种热处理方式(常规热处理、水淬预处理+调质、不完全奥氏体化调质、水淬预处理+不完全奥氏体化调质、水淬预处理+亚温淬火调质)对X12Cr13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前进行水淬预处理,可有效改善X12Cr13钢冲击性能的稳定性。水淬预处理+亚温淬火调质热处理后得到的针状铁素体与纤维状回火马氏体的复相组织可大幅提高X12Cr13钢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5.
对自主研发的LS8铸钢大截面试样采用完全淬火+高温回火(QT)、亚温淬火+高温回火(LT)和完全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QLT)3种不同工艺进行热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大截面试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LT工艺处理后大截面试样心部的低温冲击性能最好,满足API Spec 8C要求。显微组织观察及冲击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冲击性能的提高与亚温淬火后组织中弥散分布的细小铁素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ZG30Cr2MnSi2铸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水淬、正火和等温淬火对ZG30Cr2MnSi2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Cr2MnSi2经945℃奥氏体化后水冷、35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经920℃奥氏体化后正火,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高硅先共析铁素体的出现,使该钢在920℃奥氏体化温度下等温淬火的冲击韧度明显低于水淬和正火的冲击韧度.指出Cr和Si合金元素的配合,使ZG30Cr2MnSi2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时具备了在高、中、低冲击载荷抗耐磨性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G105石油钻杆用钢26Cr Mo Nb Ti B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析与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调质处理和亚温淬火对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完全淬火后再进行亚温淬火,可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在保持材料强度基本不下降的同时显著提高钢的冲击性能,具有明显的强韧化效果;亚温淬火工艺参数对复相组织组成相的比例及组织的形态与分布特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过低的亚温淬火温度及亚温淬火后的低温回火均不利于钢的韧性改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钢最佳亚温淬火工艺为900℃×30 min完全淬火+780℃×30 min亚温淬火+590℃×65 min回火,此时钢的强韧性配合最好。分析认为,这归功于晶粒细化、适量未溶铁素体以及少量残留奥氏体等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40Cr钢经过正火+淬火+中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经过正火+超高温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组织为晶粒相对较小的回火马氏体;正火+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后,组织为晶粒细小的回火马氏体。三种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得出,经正火+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马氏体的晶粒较小,硬度较高,耐磨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进行X100钢级管线用无缝钢管的系列热处理试验,研究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X100钢级管线用无缝钢管在930℃淬火时能够完全奥氏体化,并获得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的变化,试验管的组织和性能呈一定规律;采用930℃淬火+620℃回火热处理工艺,试验管可获得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的针状铁素体,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15MnMoVN钢是高压球型容器用钢,常规的热处理工艺为950~970℃水冷,650~670℃回火空冷。按此工艺热处理后冲击韧度经常不合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亚温淬火工艺试验。该钢经亚温淬火后冲击韧度提高,满足了设计要求。1试验条件及方法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原热处理工艺为板材热压后950~970℃保温后水冷,650~670℃高温回火后空冷。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见表2。其冲击韧度低于产品技术标准AKV>27)(-20C)。采用的新工艺是940~960℃保温后水冷,然后再加热到840~860C保温后淬火10%NaCI水溶液中,650~670C保温后空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含Nb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块状铁素体,热处理后均为回火索氏体。3种热处理工艺中淬火+调质工艺的性能最优、正火+调质的略有降低,退火+调质的最差。含Nb低温钢淬火+调质处理后-20℃、-40℃夏比冲击功AKV分别达到45.7 J和29.9 J,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010 MPa、910 MPa和19.5%。  相似文献   

12.
魏代斌  杨华  李涛 《热加工工艺》2007,36(20):72-73,8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变质Cr1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变质Cr12MoV钢中共晶碳化物呈粒状均匀分布;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淬火后试样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先降后升;确定变质Cr12MoV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淬火+250℃回火。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40Cr钢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机理,并与40Cr钢常规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可提高40Cr钢的冲击韧度,降低40Cr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抑制40Cr钢的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4.
连铸945钢厚板亚温淬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铸945钢厚板(δ=20mm)的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了适合该钢的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经新工艺处理的945钢厚板强韧性均有较大储备,特别是低温冲击韧度有较大提高。文章还研究了该钢厚板亚温淬火后的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研究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机理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工艺热处理后Q345钢的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量,研究了Q345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Q345钢在淬火-亚温淬火-回火和控冷-亚温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都是铁素体和马氏体,淬火-亚温淬火-回火后铁素体呈条状,控冷-亚温淬火-回火后铁素体呈等轴状。经过淬火-亚温淬火-回火后钢的裂纹扩展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沿着铁素体较长的轴向及两相界面处进行扩展;另一是对铁素体进行剪切进而扩展裂纹。经过控冷-亚温淬火-回火后钢的裂纹扩展是穿过铁素体及马氏体的穿晶形式扩展。淬火-亚温淬火-回火工艺可在一定程度改善Q345钢的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6.
黄廷杰 《热加工工艺》2006,35(14):56-57
研究了40Cr钢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机理,并与40Cr钢常规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可提高40Cr钢的冲击韧度,降低40Cr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抑制40Cr钢的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7.
对34CrNi3MoV钢箱体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预备热处理采用两次正火工艺,可均匀组织,细化晶粒,切断组织遗传,去氢防止白点,预备热处理后34CrNi3MoV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粒状或球状碳化物,为调质处理实现组织准备。淬火温度的选择主要考虑横向冲击性能,当回火温度设定为605℃,淬火温度设定为850~870℃时,横向冲击性能较佳。34CrNi3MoV钢进行调质处理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变化,组织及性能变化比较显著。当淬火温度为860℃,回火温度为605℃时,硬度、室温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要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预备热处理的9 Cr2 Mo钢的显微组织和碳化物形态、分布及大小,并测定了表面硬度。结果表明,9 Cr2 Mo钢淬火或正火态组织均为马氏体和下贝氏体,还有少量的未溶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钢的淬火组织中马氏体量要比正火组织中的多。经淬火+高温回火或正火+球化退火的9 Cr2 Mo钢,其组织均为铁素体基体和不同尺寸的碳化物颗粒,硬度基本能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而经890℃×30 min油淬+690℃×10 h回火的钢,其组织中碳化物颗粒较均匀细小,是一种良好的预备热处理组织。  相似文献   

19.
针对25MnV钢石油套管调质处理后冲击韧度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的亚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调质处理相比,亚温淬火后的25MnV钢可得到板条马氏体之间分布有条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在不降低强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冲击韧度,抑制高温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ZG30SiMnCr钢性能及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经过900℃×40 min正火 900℃×40 min淬火后,在200℃低温保温回火有利于提高强度和硬度,600℃高温保温回火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冲击韧度。采用相同的等温淬火工艺处理试样,600℃回火时,试样的冲击韧度值可以比200℃回火时提高161.00%。当回火时间为3.5 h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226.1 MPa和38.8 J/cm2。用扫描电镜对经600℃回火处理试样的冲击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大量碳化物,其断口表面有大量的韧窝带,韧窝数量多且分布较均匀,深度较深,属于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