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志成 《大医生》2023,(3):33-35
目的 研究热塑体膜与真空垫固定技术对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热塑体膜配合体位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配合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下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3 mm和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3°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化疗患者,在体位固定操作中选择热塑体膜配合固位,可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升摆位精确度,进而提升患者化疗治疗的最终疗效,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相似文献   

2.
精确放疗(包含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是放射治疗肿瘤始终追求的目标,保证体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其关键的环节,随着适形放疗、强调放疗等新的放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的出现顺应了这一目标,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固定体位,然后行常规定位或CT模拟,CT模拟则在患者治疗部位进行“3D假体”数字重建的图像(DRR),就可以从射野或从类似模拟定位机的X线靶观视(BEV)。  相似文献   

3.
李秀水 《系统医学》2021,(6):107-109
目的 探究组织补偿膜使用方式引起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8月收治的100例需要使用组织补偿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常温组(n=50)和加热组(n=50).加热组的补偿膜需要在使用前加温,常温组的组织补偿膜直接使用.两组患者组织补偿膜在使用前利用不同方式摆位后使用锥形束CT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拍摄的验证片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比较。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15±0.4)mm,Y轴(头脚方向)(1.35±0.6)mm和Z轴(前后方向)(0.34±0.2)mm,摆位偏差主要发生在X、Y方向。所发生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且治疗期间的摆位误差无显著差异。结论鼻咽癌精确放疗时采用头颈肩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摆位精度,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11-05—2018-12-05来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交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翼型板联合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对照组: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偏差情况、肺癌患者疗效、食管癌患者疗效.结果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上下方向(Y轴)方面摆位偏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脚方向(Z轴)、三维方向(3D)摆位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有差异,翼型板+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技术较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的应用对于降低胸腹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胸腹部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EPID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验证摆位,对照组接受常规摆位,对比两组摆位误差、治疗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头脚方向的误差、上下方向的误差、左右方向的误差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EPID的应用对于降低胸腹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有明显的提高,提升摆位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IGRT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对胸上段、中段食管癌摆位误差。方法对48例接受3D-CRT或IMRT的胸部上段和中段食管癌患者,每周1次kV-CBCT扫描,连续扫描6周,共获得288组CBCT图像,头颈肩模组(24例,包括胸上段和中段各12例)和真空垫组(24例,包括胸上段和胸中段各12例),按骨性配准+手动配准,得出的3个方向左右(X)、头脚(Y)、腹背(Z)线性误差和Z轴向旋转误差(RTN)的平均摆位误差数据。结果48例患者治疗开始前的CBCT共288次,分别分析食管癌上段和中段两种不同固定方法下的摆位误差,在X、Y、Z及RTN方向,胸上段组分别为头颈肩组1.26±0.68 mm、1.43±0.67 mm、1.88±0.99 mm、1.05±0.56°,真空垫组1.31±0.59 mm、2.16±1.05 mm、1.97±1.07 mm、1.72±0.54°,X(t=-0.31,P=0.754)、Y(t=-3.08,P=0.003)、Z(t=-0.31,P=0.757)、RTN(t=-4.56,P=0.001);胸中段组分别为头颈肩组1.11±0.52 mm、1.97±0.95 mm、1.72±0.78 mm、1.14±0.58°,真空垫组1.18±0.52 mm、2.37±1.24 mm、1.91±1.53 mm、1.61±0.65°, X(t=-0.63,P=0.531)、Y(t=-1.66,P=0.101)、Z(t=-0.690,P=0.492)、RTN(t=-3.52,P=0.001)。结论食管癌两种常用的固定方式中,头颈肩模对于胸部中上部位的控制性优于真空垫,尤以Y方向明显,摆位误差小。中下段食管癌头颈肩模与真空垫两种固定方法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放疗体膜固定装置的使用和改良,评价其提高摆位精度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放疗体膜的使用。方法自行研制了头手固定辅助装置,对比利时的ORFIT体膜固定装置进行改良,并通过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对64例使用常规体膜固定和改良体膜固定的患者进行摆位精度比较。结果拍摄验证片共178张,改良体膜组的摆位误差(2.5±1.1)mm,低于常规体膜组摆位误差(4.1±2.0)mm,差异显著(P=0.001)。结论放疗体膜可以提高摆位精度,改良体膜的特点明显,提高摆位精度的效果显著,同时对放疗体膜的引进和使用需规范。  相似文献   

10.
王文保  周霞  邵洁  闫婧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894-189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盆腔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俯卧位定位板;B组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各例病例分别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得出摆位位移数据。将A、B组摆位位移数据整理,分析出各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A、B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269±1.292)和(1.281±0.016)(P<0.05);头脚(Y轴):(1.926±1.816)和(1.936±1.830)(P>0.05);腹背(Z轴):(1.956±2.239)和(1.962±2.163)(P>0.05)。结论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单纯应用俯卧位定位板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方向上优于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而头脚(Y轴)方向、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肿瘤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不论是根治还是姑息放疗,在于给肿瘤区域足够、精确的治疗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最少,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是对整个治疗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和准确地执行。准确地执行在某种意义上是精心设计的逆过程,其中心任务是保证患者体内得到计划设计阶段所规定的靶区剂量大小及其相应的剂量分布。为保证靶区剂量的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T,CBCT)六维度匹配结果为参考,探讨胸腰椎在人体定位袋固定下的摆位误差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共29例,统计分析不同分段类型患者的六维度摆位误差及方差,分析不同分段类型纠正摆位误差前后CBCT匹配结果及其偏离度。结果:脊柱骨转移在患者身上的标记线保护完好、技术员对线准确的情况下,对平移的三个方向上(x、y、z)和旋转Pitch (Rx)、Roll (Ry)、Yaw (R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中,其结果如下。胸椎:x (-0.39±2.61) mm、y(0.26±3.25) mm、z(-0.09±1.30)mm、Rx (-0.10±1.07)°、Ry (-0.22±0.99)°、Rz (-0.16±0.81)°;腰椎:x (-0.10±2.81) mm、y (1.18±2.50) mm、z (0.14±1.48) mm、Rx (0.23±0.49)°、、Ry (0.23±0.66)°、Rz (-0.40±0.88)°。在胸椎、腰椎骨转移Rx、Ry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热塑膜配合使用体架的体位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放疗中,和传统应用泡沫枕缚带固定相比摆位误差有极明显改善[1],提高了放射治疗精度,使精确、复杂的靶区治疗计划得以很好的执行,提高了放射治疗的质量,使放疗病人受益.多年来各个放疗单位试图探讨热塑膜运用于放疗中的技术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放疗治疗质量,提高放疗的增益比.作者结合近年来使用热塑膜的临床经验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平移摆位误差,使用无动作等级(NAL)协议优化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边界。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行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68例,使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获取图像2850张,其中校正前1425张、校正后1425张,比较参考图像与XVI图像并记录位置变化,统计分析X、Y、Z三个方向的位移数据,确定整体的系统和随机误差,评估PTV边界,分析体重减轻(<5%vs≥5%)对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校正前,在X轴、Y轴和Z轴上分别有15.1%、12.0%、9.2%的患者系统误差≥3 mm,校正后分别下降至9.0%、0%、0%;校正前患者摆位边界≥5 mm的总百分比分别为4.9%、6.3%、3.8%,校正后降低至1.9%、0%、0.67%;体重减轻>5%的患者在Z轴、X轴两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有所增加,但5 mm PTV边界足够弥补摆位误差。结论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使用kV-CBCT和NAL离线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IM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已逐渐进入精确放疗时代,放疗领域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放疗的根本目标是病变靶区接受准确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接受最小的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3D-CRT)即能满足这一目标。由于3D-CRT的最基本要求是精确勾画肿瘤的体积,所以对定位的要求较高[1]。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迅速,发现时大多已属中晚期,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只占全部病例的5%~10%。我科2003年4月~2005年7月对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伽玛刀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