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歧口凹陷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歧口凹陷缓坡带构造样式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歧口凹陷缓坡带划分为外带、中带、内带3个构造地貌单元,进而将其分为低角度-多断-斜坡型缓坡、低角度-多断-单坡折型缓坡和高角度-多断-多坡折型缓坡3种缓坡构造样式。在歧口凹陷缓坡带沙河街组内部划分6个二级层序和16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缓坡,分析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层序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层序具有不完整性,低位体系域较不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布广泛;在空间上,由北向南层序的数量减少,厚度减薄,各层序的完整程度也降低;缓坡构造样式控制层序类型和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2.
孙磊 《天津科技》2011,(5):8-10
在地震资料不清晰,井少的油田区块,进行储层的研究工作困难较大。从区域构造、沉积地理入手深刻分析歧口18-1油田沙二段沉积时期的特点;单井分析识别出多种岩相特征;充分应用地震属性信息,识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与浊积扇体的剖面显示特征;最后,应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将有并区与未钻井区进行平面各个相的模拟,最终建立歧口18-1油田沙二段沉积体系沉积模型。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R层序与三分层序之间的转换是由于层序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8):1316-1322
马朗凹陷是三塘湖盆地的富油凹陷之一,具有多样的成藏类型和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运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马朗凹陷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马朗凹陷西山窑组为一个长期旋回,发育1个三级层序(JSQ_2),进一步识别出3个四级层序界面(sb_4、sb_5、sb_6),并将其划为2个四级层序(SC_4、SC_5).通过研究,认为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种主要的沉积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是最主要的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为广泛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5.
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层序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剖面显示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内部、那读组与百岗组之间存在不整合面。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资料,将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那读组那三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Ⅰ,那渎组那二和那一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Ⅱ,百岗组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Ⅲ。层序Ⅰ和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的沉积,具有相似的充填特征,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的沉积。层序Ⅱ既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湖亚相泥岩,又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砂岩,是盆地内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发育层序。盆地北部层序Ⅱ,Ⅲ发育的扇三角洲是盆地有利储集岩。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长轴分布的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砂岩,这些砂岩是盆地隐蔽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6.
张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87-3590
在详细分析扇三角洲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岩芯及测井资料,对柳赞油田北区沙三3亚段下部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粒度向上变粗的水退型扇三角洲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采用“井震结合、模式指导、标志层控制、旋回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影响层序格架内扇三角洲储层砂体的几何特征与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中期旋回A/S比值和古地形。该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对比和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歧口凹陷钻井、测井、非地震、地震等基础资料和前人成果的系统分析,沙河街组第一段上亚段-东营组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湖泊相等类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微相、深水浊积扇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良好的成藏配置条件,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沙-上亚段-东营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歧口凹陷钻井、测井、非地震、地震等基础资料和前人成果的系统分析,沙河街组第一段上亚段-东营组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湖泊相等类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微相、深水浊积扇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良好的成藏配置条件,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对阜三段各亚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在三角洲前缘发育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相带分异比较明显,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变为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及较深水湖泊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口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储油物性较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港油田舍女寺地区中生界和孔二段上部地层的沉积环境,给出了沉积旋回、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地层沉积学信息,并且做出了井剖面沉积相带的连续解释.解释结果与岩心观察解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三叠系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并识别出辫状河、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高位体系域以辫状三角洲细砂岩为主,湖侵体系域以湖相泥岩为主,低位体系域发育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储层主要发育在各三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即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体系.三叠系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分布在盐边和盐上地区,因此,盐边和盐上的岩性、构造叠置区是三叠系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2.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定量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为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9种微相.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心滩、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呈扇形展布,且各时期形态具一定的继承性.纵向上正韵律层序剩余油富集于中、上部,反韵律层序剩余油分布差异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条大断层附近以及大型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第三、第四段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划分了烃源岩有机相,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有机相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第三、第四段有机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较好,其中深湖-半深湖相对应AB、B型有机相,滨浅湖相对应B、BC型有机相,辫状河三角洲和...  相似文献   

14.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与传统沉积学等方法,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有利储集层发育特征,为高勘探程度区油气二次勘探部署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斜坡作为古地貌单元的主体,为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除四大盆外隆起物源外,孔店、港西等盆内凸起也是碎屑沉积体系的重要物质来源,斜坡区既富泥也富砂;古近系相序完整,环湖规模性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湖泊碳酸盐岩等相类型;中深层储层具有原生、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共存的特点,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和次生溶解等作用下,中深层也发育优质储层,斜坡区的勘探下限可达5km;多类储集体与歧北挠曲斜坡、板桥斜坡、埕北断坡等匹配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上倾尖灭等地层-岩性圈闭带.勘探结果发现了歧北斜坡、埕北断坡亿吨级储量区,板桥斜坡形成了千万吨级效益储量区.斜坡区作为断陷湖盆负向构造单元,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埕岛油田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馆上段层序地层格架,并开展了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影响研究.通过研究将馆上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MSC1,MSC2,MSC3,6个短期旋回.并以中期旋回为单元分析了储层特征:MSC1砂体厚度较大,平面连通好,但层间非均质性强;MSC2主要为曲流砂坝沉积,砂体部分连通,厚度较薄,层间非均质性中等;MSC3为单期河道沉积,砂体基本为孤立式,层间非均质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T 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将港中地区古近系沙河街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重点层位沙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以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的C型结构为主,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是以向上变深的A型或向上变浅的B型非对称型为主。识别出古近系沙二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湖泊沉积,包括11种沉积微相;沙二段MSC3和MSC4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港西古凸起,至MSC5时期,物源方向由单一西部方向转为多方向物源供应。辫状重力流水道全都发育在近岸水下扇的前方,充足的物源供应是重力流水道发育的首要因素;辫状重力流水道的发育及分布与沉积期的古地貌有关,而断阶式断槽是港中地区古地貌的主要特征,因此,断阶式断槽是控制沙二段辫状重力流水道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页岩油储层不同岩石矿物的孔隙发育特征,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取自沾化凹陷罗69井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21块自然断面和氩离子抛光岩心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像定量研究页岩油储层不同岩石矿物的孔隙发育类型、孔径分布及其面孔率贡献.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油主要孔隙类型有泥岩中的泥质碎片间微孔和泥晶灰岩中的方解石溶蚀孔,其中的微米级孔隙提供了页岩油的主要储集空间.纳米级孔径为主的方解石晶间孔、晶内孔和黄铁矿晶间孔数量多,但孔隙面孔率很低.沾化凹陷页岩油开发的主要对象为微米级泥质粒间孔和方解石溶蚀孔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19.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Es_3~(2+3)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测井多井评价资料求取的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高尚堡油田主体开发区Es32+3亚段储层的微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整体上属强非均质性储层,其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控制,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