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南亚含笑种子常规贮藏育苗发芽率低的原因,对其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贮藏和处理,并作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沙藏的南亚含笑种子发芽率达81.8%,发芽相对整齐,且能提前1个月发芽;层积催芽处理过的南亚含笑种子发芽最整齐,发芽率高达92.4%。  相似文献   

2.
南亚果实蝇是世界上一种重点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瓜果蔬菜,对农业生产产生毁灭性影响.详细阐述了南亚果实蝇雌雄成虫、幼虫、卵、蛹的形态特征,主要的发生危害与分布现状以及目前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进展,为后来者进一步对南亚果实蝇的研究和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自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2-1983年间,该地区自然保护区从96个增加到292个。印度1984年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数量达275个,面积1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3%;泰国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5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0%。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越南的自然保护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介绍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自然保护的目标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简介印度黄檀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实地调查印度黄檀在保山市3县区引种结果和保存状况。结果显示:印度黄檀引种至保山南亚热带地区是成功的,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各种地类上种植均能正常生长。在高温少雨、土层瘠薄荒坡引种造林,能够通过落叶来适宜干旱环境,树木生长发育正常。在地力条件较好的农田种植,前期表较出极速生特性,2.5年生平均树高达8.93m,平均胸径7.75cm,分析印度黄檀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为进一步促进该树种造林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所占比例次之,再其次是干皮,叶生物量最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凋落物层生物量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大,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以红椎林和马尾松林较高,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较低,铁力木林最低;草本层和地表凋落物层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马尾松林最高,红椎林其次,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铁力木林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亚热带13个主要城市的1667条主要道路行道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101种(含种以下单位)乔木用作行道树。它们分别隶属于32科68属,其中乡土树种占53.47%,常绿乔木占75.25%,其中87.13%的乔木生长良好。研究认为:海南蒲桃(Syzgium cumini)、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木棉(Bombax ceiba)、芒果(Mangifera indic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垂叶榕(Ficus bengjamin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凤凰木(Delonix regia)、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紫檀(Pterocar pusindicus)、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蒲桃(Syzgium jambos)等24种乔木适宜作为南亚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骨干树种;大叶榕(Ficus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槐(Cassia suffurtiosa)等31种乔木可作为行道树一般树种。  相似文献   

7.
15种热带南亚热带阔叶树种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热带南亚热带15种阔叶树种的种子成熟期、种子处理和贮藏方法、播种期、营养土配方以及其容器苗管理等技术总结,为阔叶树种的人工林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佛山云勇林场4种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包括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桉树林和杉木林,分析不同类型人工林溪流水水质特征,并综合评价其水质等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溪流水pH值为5.93~6.34,均为弱酸性水;同一林龄段中,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溪流水中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桉树(Eucalyptussp.)林(P<0.05)。桉树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溪流水总氮含量均大于2.0 mg·L-1,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为富营养型水质;不同林龄段人工林溪流水总磷含量达到地表水Ⅱ类或Ⅲ类标准。不同林龄段人工林溪流水总硬度、Cd和Hg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氟化物、Pb、Cu、Zn、Cr6+和As含量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杉木林溪流水水质最好,其次为桉树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9.
从“关键种”理论入手 ,结合福建省南亚热带环境与植物资源的实际 ,以实现适宜的顶级群落为目的 ,探讨快速重建福建省南亚热带极度退化生态系统的模式 ,即先使用福建南亚热带当地榕属植物营造生态系统的“关键植物资源”使之能自我维持 ,然后以关键植物资源为构架 ,通过自然扩散和人工协助等综合手段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 ,重建整个生态系统。同时 ,对运用“关键种”理论指导福建省南亚热带极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几个瓶颈问题 ,以及开展南亚热带极度退化生态系统生态重建实践对“关键种”理论本身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 g·kg-1),火力楠最低(5.11 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1.20 g·kg-1),马尾松最低(仅0.53 g·kg-1);K也以次生林最高(5.16 g·kg-1),马尾松最低(1.71 g·kg-1);Ca以杉木最高(达11.10 g·kg-1),马尾松最低(仅3.76g·kg-1);Mg以次生林最高(3.03 g·kg-1),马尾松最低(1.18 g·kg-1);7种林分凋落叶的N,P,K,Ca与Mg的最高与最低含量比值都超过2.  相似文献   

11.
以笼养滇南亚种雄性原鸡为试验对象,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选用雌性原鸡、傣族鸡、绿耳乌骨鸡、茶花鸡分别与其同笼,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其取食行为、饮水行为及交配行为等进行了日间行为频次观察,对交配行为还运用了全事件取样法,记录该过程的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行为细节.结果表明:雄性原鸡日间取食频次高峰期均出现在11∶00~13∶00和17∶00~18∶00;饮水频次高峰期均出现在15∶00~16∶00,其次为11∶30~12∶30和17∶00~17∶30;交配频次高峰期均出现在15∶00~16∶00和11∶00~12∶00.就取食、饮水及交配行为频次以及取食与饮水量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与雌性原鸡、傣族鸡、绿耳乌骨鸡、茶花鸡同笼时.可见,雄性原鸡对伴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 309.05 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61~5 864.87 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结果 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 结论 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 方法 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 结果 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 结论 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策略的树种选择提供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分析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4个乡土树种(马尾松、红锥、米老排和火力楠)人工林和外来树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0~20 cm)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5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结论 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看,在该地区营建乡土树种人工林与外来桉树人工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难点。文章论述了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的分布和植被特点,探讨了其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评述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未来需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19.
为滨海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以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南亚热带海岸带的两个天然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泡法,对凋落物的蓄积量和持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CMT1)和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罗伞树(...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